2025年应届毕业生国资专聘行动综合素质测试试卷模拟真题
2025年应届毕业生国资专聘行动综合素质测试模拟试卷涵盖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数理分析等多方面内容,旨在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应届毕业生国资专聘行动综合素质测试试卷模拟真题”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年应届毕业生国资专聘行动综合素质测试试卷(模拟真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线下闭卷
注意事项
1.考生需凭有效证件入场,按指定座位就座,不得擅自调换位置。
2.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3.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B.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
C.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使当地经济在短时间内逐步恢复了活力。
D.能否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是衡量应届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多重使命。,在保障民生、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其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A.它不仅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更是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
B.它既是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C.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它,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它
D.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是它,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它
3.对下列文段中“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并非指单一的技术优势或规模优势,而是指企业在资源整合、战略布局、风险防控等方面形成的综合能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且能长期保持的竞争优势。
A.企业独有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统称
B.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形成的短期竞争优势
C.企业难以被复制的综合性长期竞争能力
D.企业在战略布局中体现的阶段性发展能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部分企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最终在竞争中销声匿迹,真是咎由自取。
B.小明在面试中侃侃而谈,展现出极强的表达能力,面试官们都侧目而视,对他赞赏有加。
C.虽然时间紧张,但他还是从容不迫地完成了所有试题,并且正确率很高。
D.这种优质国企债券收益稳定,风险较低,刚一发行就被一扫而空,深受投资者青睐。
5.下列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近年来,多地国资系统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定制化培养、职业发展通道优化、薪酬待遇提升等措施,吸引应届毕业生加入。数据显示,某地区国资企业近三年应届毕业生招聘人数年均增长15%,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从20%提升至35%。人才结构的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A.国资企业招聘人数逐年增长
B.国资系统多措并举吸引青年人才
C.高学历人才成为招聘重点
D.人才引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数量关系(每题4分,共20分)
1.某国企项目组共有员工40人,在一次技能考核中,专业能力达标率为85%,协作能力达标率为75%,两项都不达标的有3人,则两项都达标的人数为()
A.25人B.27人C.29人D.31人
2.一项工程,甲团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乙团队单独做需20天完成。若乙团队先做10天,剩余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则还需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A.6天B.8天C.10天D.12天
3.数列1,4,9,16,25,(),49中,括号内的数字应为()
A.30B.32C.36D.40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乙车速度是甲车的1.2倍。当两车相遇时,甲车已行驶了全程的40%,则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相遇时间为2.5小时)()
A.450公里B.500公里C.550公里D.600公里
5.某国企为员工发放福利,采购了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梨、橙子的数量比为3:2:5。已知橙子比苹果多120个,则这批水果的总数为()
A.400个B.500个C.600个D.700个
三、判断推理(每题3分,共15分)
(一)图形推理
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注:实际试卷需配图形,此处描述规律:题干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数量依次为1、2、3、4、?)
A.对称轴数量为5的图形B.对称轴数量为3的图形
C.中心对称图形D.非对称图形
(二)定义判断
1.国企社会责任是指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股东、员工、社会和环境承担的责任,包括保障就业、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绿色发展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国企社会责任的是()
A.某国企提高产品价格以增加企业利润
B.某国企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C.某国企优化管理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D.某国企拓展海外市场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类比推理
1.国有企业:经济支柱相当于()
A.高等教育:人才培养B.科技创新:发展动力
C.社会保障:稳定基石D.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四)逻辑判断
1.某国资企业规定:只有通过综合素质测试的考生,才能进入面试环节。下列选项与该规定逻辑一致的是()
A.若考生通过综合素质测试,则一定能进入面试环节
B.若考生未通过综合素质测试,则不能进入面试环节
C.若考生进入面试环节,则不一定通过综合素质测试
D.若考生未进入面试环节,则一定未通过综合素质测试
2.研究发现,国资企业中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员工,其团队协作效率普遍较高。由此可以推出()
A.团队协作效率高的员工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B.沟通能力差的员工团队协作效率一定低
C.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D.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开展团队协作
四、资料分析(每题4分,共20分)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某国资企业近五年经营数据统计表
年份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亿元) | 资产负债率 (%) | 研发投入(亿元) |
2020年 | 150 | 18 | 55 | 9 |
2021年 | 180 | 22 | 52 | 12 |
2022年 | 220 | 28 | 48 | 15 |
2023年 | 260 | 32 | 45 | 19 |
2024年 | 300 | 38 | 42 | 24 |
1.2024年该企业的净利润比2020年增长了约多少:()
A.105.6%B.111.1%C.120.3%D.125.5%
2.2020-2024年,该企业研发投入的年均增长量为()
A.3.75亿元B.4.0亿元C.4.25亿元D.4.5亿元
3.下列年份中,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
A.2021年B.2022年C.2023年D.2024年
4.2024年该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
A.6.5%B.7.2%C.8.0%D.8.5%
5.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
B.2020-2024年,该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C.2024年该企业研发投入是2020年的2.5倍
D.2022-2023年,该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量大于2023-2024年
五、常识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
B.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
C.无需兼顾社会效益,专注经济效益提升
D.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2.下列不属于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国资国企发展目标的是()
A.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B.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C.全面取消国有企业市场准入
D.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3.下列科技成就中,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是()
A.量子通信技术突破
B.杂交水稻产量提升
C.古文字研究新发现
D.文学作品荣获国际奖项
4.下列关于国有资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有资产仅指有形资产,不包括无形资产
B.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属于国有资产范畴
C.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所有
D.国有资产无需进行保值增值管理
5.下列行为中,体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是()
A.减少员工培训投入以降低成本
B.优先使用环保材料进行生产
C.提高产品价格以增加利润
D.缩减公益捐赠支出
六、综合分析题(20分)
某国资企业计划扩大业务规模,拟在A、B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进行投资。相关资料如下:
A项目:投资总额8000万元,建设期1年,预计投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运营成本1200万元,项目有效期8年,期末残值500万元。该项目属于绿色能源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可享受税收优惠,税率为15%。
B项目:投资总额6000万元,建设期0.5年,预计投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500万元,运营成本1000万元,项目有效期6年,期末残值300万元。该项目属于传统制造业升级领域,税率为25%,无额外税收优惠。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计算A、B两个项目的年净利润和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年均净收益,年均净收益=年净利润+年折旧,折旧按直线法计算,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10分)
2.结合国资企业的发展定位和风险偏好,你认为该企业应选择哪个项目进行投资?请说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答案:B
解析:A项缺主语,应删去“随着”;C项缺主语,应删去“使”;D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B项无语病,故选B。
2.答案:A
解析:横线后强调“保障民生、推动科技创新”,“就业岗位”对应民生,“国家税收”是经济基础,逻辑上应先经济后民生,且A项“不仅……更……”表递进,符合语境,故选A。
3.答案:C
解析:文段明确核心竞争力是“综合能力”“难以模仿且能长期保持的竞争优势”,C项表述最准确,故选C。
4.答案:D
解析:A项“咎由自取”强调过失造成后果,此处企业因缺乏创新失败,使用不当;B项“侧目而视”含畏惧或不满,与“赞赏有加”矛盾;C项“从容不迫”侧重镇定,与“时间紧张”无直接关联;D项“一扫而空”形容迅速售罄,符合语境,故选D。
5.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点明“国资系统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定制化培养等措施”,后文数据为补充说明,核心是“多措并举吸引青年人才”,故选B。
二、数量关系
1.答案:B
解析:设两项都达标的人数为x。专业能力达标人数=40×85%=34,协作能力达标人数=40×75%=30。根据容斥原理:34+30-x+3=40,解得x=27,故选B。
2.答案:A
解析:设工程总量为60(30和20的最小公倍数),甲效率=60÷30=2,乙效率=60÷20=3。乙先做10天完成3×10=30,剩余30由甲乙合作,需30÷(2+3)=6天,故选A。
3.答案:C
解析:数列是1²、2²、3²、4²、5²、6²、7²,括号内为36,故选C。
4.答案:A
解析:乙车速度=80×1.2=96公里/小时,相遇时总路程=(80+96)×2.5=440公里。甲车行驶40%,则全程=440÷(40%+96/176)=450公里(因速度比=路程比=80:96=5:6,甲车占5/11,故全程=80×2.5÷5/11=440公里,此处修正:80×2.5=200公里,200÷40%=500公里,原解析有误,正确答案B)
5.答案:C
解析:设苹果3x个,梨2x个,橙子5x个。5x-3x=120→x=60,总数=3x+2x+5x=10x=600,故选C。
三、判断推理
1.答案:A
解析:题干对称轴数量递增,问号处应为5条对称轴的图形,故选A。
2.答案:B
解析:A、C、D均为追求经济效益,B项“为员工提供培训”属于对员工的责任,符合定义,故选B。
3.答案:C
解析:国有企业是经济的支柱,社会保障是稳定的基石,均为“事物:核心作用”的对应,故选C。
4.答案:B
解析:原命题“只有通过测试(P),才能进面试(Q)”,逻辑为Q→P,逆否命题为¬P→¬Q,即B项,故选B。
5.答案:C
解析:A项“都具有”过于绝对;B项“一定低”无依据;C项符合“沟通能力好则协作效率高”的逻辑;D项“无法开展”绝对化,故选C。
四、资料分析
1.答案:B
解析:增长额=38-18=20,增长率=20÷18≈111.1%,故选B。
2.答案:D
解析:年均增长量=(24-9)÷4=3.75?(修正:2020-2024年共4个增长期,(24-9)/4=3.75,答案A)
3.答案:B
解析:2021年增长率=(180-150)/150=20%;2022年=(220-180)/180≈22.2%;2023年=(260-220)/220≈18.2%;2024年=(300-260)/260≈15.4%,最高为2022年,故选B。
4.答案:C
解析:24÷300=8%,故选C。
5.答案:B
解析:A项无数据支撑;B项资产负债率从55%降至42%,逐年下降,正确;C项24÷9≈2.67倍,错误;D项2022-2023年增长量40,2023-2024年40,相等,错误,故选B。
五、常识判断
1.答案:C
解析:国有企业需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C项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全面取消国有企业市场准入”不符合实际政策,C项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量子通信技术可应用于国企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故选A。
4.答案:C
解析:国有资产包括有形与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属于国有资产,需保值增值,C项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使用环保材料体现环境责任,符合社会责任,故选B。
六、综合分析题
1.A项目:
年折旧=(8000-500)÷8=937.5万元
年税前利润=3000-1200-937.5=862.5万元
年净利润=862.5×(1-15%)=733.125万元
年均净收益=733.125+937.5=1670.625万元
投资回收期=8000÷1670.625≈4.79年
B项目:
年折旧=(6000-300)÷6=950万元
年税前利润=2500-1000-950=550万元
年净利润=550×(1-25%)=412.5万元
年均净收益=412.5+950=1362.5万元
投资回收期=6000÷1362.5≈4.40年
2.建议选择A项目,理由:
①符合国资企业战略定位:A项目属于绿色能源领域,契合国家“双碳”战略与产业政策导向,体现国企推动绿色发展的责任。
②长期收益更稳定:A项目有效期长(8年),年均净收益更高(1670.625万元>1362.5万元),且享受税收优惠,抗风险能力强。
③社会效益显著:绿色能源项目可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符合国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要求。
上一篇:旷课检讨书【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