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航道事务中心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试卷
试卷涵盖航道管理、航行安全、港口运营等公共基础与专业知识,考察考生对相关法规、技术和实际操作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航道事务中心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试卷”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年航道事务中心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
识综合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知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1.我国《航道法》的立法目的不包括()
A.规范航道建设、养护、保护和管理
B.保障航道畅通和通航安全
C.促进水路运输发展
D.优先保障沿岸土地开发利用
2.下列不属于行政公文法定文种的是()
A.请示
B.报告
C.工作总结
D.函
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预防为主
B.属地管理
C.分级负责
D.专业处置
4.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不包括()
A.职业理想
B.职业态度
C.职业薪酬
D.职业纪律
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处于最高层级的是()
A.国家级规划
B.省级规划
C.市级规划
D.县级规划
6.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不包括()
A.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受委托的企业
D.受委托的行政机关
7.下列关于公文格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
B.页码位于版心外
C.成文日期需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D.附件名称后需加标点符号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是()
A.富强
B.自由
C.诚信
D.敬业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优先、兼顾效率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D.安全第一、责任到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公共管理基本原则的有()
A.法治原则
B.服务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开原则
2.公文起草应遵循的要求包括()
A.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B.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
C.内容简洁,主题突出
D.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包括()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D.环境监测制度
4.下列属于行政机关履行职能的方式有()
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强制
D.行政指导
5.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
A.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B.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C.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D.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文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2.行政复议申请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提出。()
3.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4.公共服务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
5.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四级为最高级别。()
第二部分航道专业知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0题)
1.《航道养护技术规范》(JTS/T320—2021)的施行日期是()
A.2021年3月22日
B.2021年6月1日
C.2021年10月1日
D.2022年1月1日
2.下列不属于航道工程核心目标的是()
A.提高水路运输效率
B.确保航道安全畅通
C.降低船舶制造成本
D.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航道设计中,确定航道深度的关键影响因素是()
A.船舶长度
B.船舶吃水深度
C.航道宽度
D.水流速度
4.航道施工中,用于清除河床淤泥的主要设备是()
A.全站仪
B.激光扫描仪
C.挖泥船
D.围堰设备
5.内河浅滩航道养护的核心工作是()
A.爆破作业
B.河床演变观测
C.航标拆除
D.水质监测
6.下列属于国际航道的是()
A.长江航道
B.黄河航道
C.马六甲海峡
D.渤海湾航道
7.航道整治建筑物养护的首要环节是()
A.技术状况评价
B.维修施工
C.检查监测
D.方案设计
8.水动力模拟软件在航道设计中的主要作用是()
A.设备定位
B.数据分析存储
C.模拟水流影响
D.绘制工程图纸
9.航道养护计划制定后,需进行的关键环节是()
A.技术核查
B.公开公示
C.经费申请
D.设备采购
10.航标设置与调整应主要依据()
A.船舶数量
B.航道特点和航行需求
C.季节变化
D.周边建筑物分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航道工程的范畴包括()
A.水体疏浚整治
B.相关设施建设
C.设备研发制造
D.设施维护管理
2.航道设计流程包括的关键阶段有()
A.需求分析
B.地形与水文调查
C.环境影响评估
D.施工图设计与审批
3.航道养护的主要内容包括()
A.航道巡查
B.航标养护
C.航道疏浚
D.信息发布
4.航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有()
A.人员安全培训
B.设备定期检查
C.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D.应急预案制定
5.下列属于航道技术标准核心参数的有()
A.航道宽度
B.航道深度
C.弯道半径
D.航标亮度
6.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航道工作中的应用包括()
A.数据收集
B.数据分析
C.航道路径规划
D.施工设备控制
7.潮汐河口航道养护的特殊要求包括()
A.潮汐观测
B.盐度监测
C.特殊航标养护
D.泥沙淤积处理
8.航道工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A.促进国际贸易
B.保障能源运输
C.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D.降低陆路运输压力
9.沿海航道养护测绘与内河航道相比,特殊的观测内容有()
A.海床演变观测
B.潮汐观测
C.水流速度测量
D.水深测量
10.智能监控系统在航道维护中的作用包括()
A.实时监测航道状况
B.及时发现问题
C.自动进行疏浚作业
D.数据统计分析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航道养护技术规范》(JTS/T320—2021)仅适用于内河航道养护。()
2.航道施工中,围堰技术主要用于隔离水体,创造干燥施工环境。()
3.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SOLAS公约与航道安全无关。()
4.航道维护中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有助于保护水域生态平衡。()
5.航道宽度的确定仅需考虑船舶类型,与交通量无关。()
6.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主要采用了疏浚和护岸工程技术。()
7.航道养护测绘不包括水文测验环节。()
8.GPS技术在航道施工中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
9.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维护无需进行技术状况评价,直接维修即可。()
10.巴拿马运河的现代化升级体现了航道工程技术的最新应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航道养护的主要分类及核心工作内容。
2.说明航道设计中应用三维建模软件的优势。
3.简述《航道养护技术规范》(JTS/T320—2021)的制定背景。
4.列举航道施工中常见的三种技术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五、论述题(10分)
结合航道工程实践,论述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实现航道养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航道法》立法目的是规范航道建设、养护、保护和管理,保障航道畅通和通航安全,促进水路运输发展,不包括优先保障沿岸土地开发利用。
2.C解析:工作总结不属于行政公文法定文种,法定文种包括决议、决定、命令等15种。
3.A解析: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首要原则为预防为主。
4.C解析:职业道德核心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职业薪酬不属于核心要素。
5.A解析:我国规划体系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规划,国家级规划处于最高层级。
6.C解析: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企业不可作为受委托主体。
7.D解析: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此为公文格式明确要求。
8.B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为国家层面,诚信、敬业为公民层面。
9.A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A解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公共管理基本原则包括法治、服务、效率、公开、责任等多项原则。
2.ABCD解析:公文起草需符合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内容简洁、文种正确且格式规范。
3.ABCD解析: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涵盖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监测等。
4.ABCD解析:行政机关履行职能的方式包括行政许可、处罚、强制、指导等多种形式。
5.ABCD解析:政务信息公开范围包括涉及群众利益、需公众知晓、反映机关职能等各类信息。
三、判断题
1.✔解析:公文密级明确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2.✔解析:行政复议申请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
3.✔解析:我国明确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4.×解析:公共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5.×解析: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中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第二部分航道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航道养护技术规范》(JTS/T320——2021)于2021年3月22日发布,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2.C解析:航道工程目标包括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畅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船舶制造成本无关。
3.B解析:航道深度主要根据船舶吃水深度和潮汐变化确定,保障船舶安全通过。
4.C解析:挖泥船是航道疏浚的主要设备,用于清除河床淤泥和障碍物。
5.B解析:内河浅滩航道养护需重点进行河床演变观测,为养护措施提供依据。
6.C解析:马六甲海峡属于国际航道,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长江、黄河为内河航道,渤海湾为沿海航道。
7.C解析:航道整治建筑物养护应先进行检查监测,再开展评价与维修。
8.C解析:MIKE21等水动力模拟软件可分析水流对航道的影响,保障设计科学性。
9.A解析:航道养护计划制定后需进行技术核查,确保计划可行性与规范性。
10.B解析:航标设置与调整需根据航道特点和航行需求合理布局。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航道工程范畴包括水体疏浚整治、相关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不涵盖设备研发制造。
2.ABCD解析:航道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地形水文调查、环境影响评估、施工图设计与审批等阶段。
3.ABCD解析:航道养护内容包括巡查、航标养护、疏浚、信息发布等12项核心内容。
4.ABCD解析: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检查、质量管理、应急预案等。
5.ABC解析:航道技术标准核心参数包括宽度、深度、弯道半径等,航标亮度不属于核心参数。
6.ABC解析:GIS技术用于航道数据收集、分析和航道路径规划,不直接控制施工设备。
7.ACD解析:潮汐河口航道养护需进行潮汐观测、特殊航标养护、泥沙淤积处理,盐度监测非特殊要求。
8.ABC解析:航道工程可促进国际贸易、保障能源运输、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与陆路运输压力无直接关联。
9.AB解析:沿海航道需进行海床演变观测和潮汐观测,这是内河航道测绘中较少涉及的内容。
10.ABD解析: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数据统计,但无法自动开展疏浚作业。
三、判断题
1.×解析:《航道养护技术规范》适用于内河Ⅰ-Ⅵ级航道及内海、领海航道养护。
2.✔解析:围堰施工通过建立临时围堰隔离水体,保证施工区域干燥。
3.×解析:SOLAS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重要航道安全法规。
4.✔解析:种植水生植物等生态修复措施可减少疏浚对环境的影响。
5.×解析:航道宽度需根据船舶类型和交通量共同确定。
6.✔解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主要采用疏浚和护岸工程技术。
7.×解析:航道养护测绘包括水文测验和航道养护测量等内容。
8.✔解析:GPS技术在航道施工中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
9.×解析:航道整治建筑物养护需先进行技术状况评价,再制定维修方案。
10.✔解析:巴拿马运河现代化升级展示了航道工程最新技术应用。
四、简答题
1.答:航道养护根据《航道养护技术规范》可分为日常养护、专项养护等类别。核心工作内容包括:(1)航道养护计划制定与技术核查;(2)航道巡查;(3)航道养护测绘(含水文测验、水深测量等);(4)航标设置、检查与维护;(5)航道疏浚与清障;(6)航道整治建筑物检查与维修;(7)航道信息实时发布;(8)养护设施设备与信息化系统维护等。
2.答:航道设计中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如AutoCADCivil3D)的优势包括:(1)精确模拟航道地形地貌,还原真实水域环境;(2)便于优化航道宽度、深度、弯道半径等设计参数;(3)可与水动力模拟软件联动,直观呈现水流对航道的影响;(4)提高设计效率,降低人工计算误差;(5)便于后期设计方案的修改与更新,及时响应需求变化。
3.答:《航道养护技术规范》(JTS/T320—2021)的制定背景包括:(1)原《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287—2005)已不能适应航道事业发展,且未涵盖沿海航道养护;(2)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颁布实施,对航道养护提出新要求;(3)航道养护科技创新成果与新技术不断涌现,需纳入规范指导实践;(4)总结近十几年内河与沿海航道养护实践经验,需统一技术标准提升工作质量。
4.答:航道施工中常见的技术方法及适用场景:(1)疏浚技术:适用于清除河床淤泥、泥沙等松散沉积物,维持航道设计深度,如长江航道日常疏浚作业;(2)爆破技术:适用于航道区域内硬质岩石层的破碎处理,为后续挖掘作业创造条件;(3)围堰施工技术:适用于水下基础工程施工,通过建立临时挡水结构隔离水体,保障施工区域干燥,如航道整治建筑物基础施工。
五、论述题
答:航道养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航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需通过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双轮驱动实现,具体路径如下:
在技术创新层面,首先应推广生态友好型养护技术。传统疏浚作业易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可采用环保型挖泥船,通过精准控制挖掘深度减少对底栖生态的扰动,同时结合水生植物种植等生态修复措施,如在疏浚区域补种芦苇、菖蒲等本土水生植物,恢复水域生态功能。其次,运用智能化监测技术构建生态预警体系,利用GIS、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实时监测航道水质、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河床演变,结合水动力模拟软件预判养护作业对生态的影响,提前调整施工方案。例如在浅滩航道养护中,通过河床演变观测数据优化疏浚时机,避开鱼类产卵期。此外,研发新型环保航标材料,替代传统可能造成污染的金属材料,降低航标维护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在科学管理层面,需建立“规划-实施-核查”全流程生态管控机制。规划阶段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生态保护要求纳入航道养护计划,明确生态保护指标与考核标准;实施阶段推行“生态优先”的作业规范,如限定疏浚作业的作业时段、作业范围,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开展高污染作业;核查阶段将生态效益纳入技术核查指标体系,对养护作业后的生态恢复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未达标的需限期整改。同时,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与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形成养护与保护的合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