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选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与教育教学基础知识题库
教师选聘考试题库涵盖公共基础知识与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内容涉及教育政策、教学法、心理学等,旨在评估考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教师选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与教育教学基础知识题库”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年教师选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与教育教
学基础知识题库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计25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鼓励()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A.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B.国际组织、宗教团体
C.个人、境外机构
D.政府部门、军队单位
答案:A
解析:《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某教师因在课堂上公开宣扬错误价值观被处理,降低岗位等级的处分依据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C.《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对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可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
3.学生通过测量不同三角形角度归纳出内角和为180度,这一过程体现()。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C
解析:发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题干中测量、归纳的过程符合发现学习的特征。
4.优先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的做法,主要体现教育的()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要求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开展针对性教育,辅导困难学生是该原则的具体实践。
5.依据埃里克森理论,12-18岁青少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答案:D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12-18岁)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
6.《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坚持言行雅正”不包括()。
A.遵守社会公德,传播文明风尚
B.抵制不良文化,不发表不当言论
C.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D.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答案:C
解析:“关心爱护学生”属于“关爱学生”准则,“言行雅正”侧重教师自身言行规范性。
7.讲授“圆的周长”时,先测实物再推导公式,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
答案:A
解析:通过具体物体测量(直观)到公式推导(抽象),实现了直观性与抽象性的结合。
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应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
A.宣传教育和培训
B.法律制裁和惩罚
C.心理干预和治疗
D.经济赔偿和调解
答案:A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学校需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欺凌防治的教育和培训。
9.教师与考试失利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运用的是()。
A.认知疗法
B.行为疗法
C.精神分析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答案:A
解析:认知疗法通过调整个体认知改善情绪行为,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重塑认知符合该疗法特点。
10.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是()。
A.教育法律主体
B.教育法律客体
C.教育法律权利与义务
D.教育法律责任
答案:C
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其中权利与义务是核心要素。
11.提问“无重力生活会怎样”激发思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答案:D
解析:谈话法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题干中的互动提问符合该方法的定义。
12.设立“阳光运动课”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符合()教育理念。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终身学习
D.创新教育
答案:A
解析:运动课与学科教学互补,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13.根据《教师法》,教师考核内容不包括()。
A.政治思想
B.业务水平
C.工作态度
D.家庭背景
答案:D
解析:《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4.理解“-3比0小3”的认知过程依赖()。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答案:D
解析:“负数”是数学基本概念,学生通过掌握其属性实现理解,属于概念认知范畴。
15.“小组合作探究+互评”模式体现的课程改革理念是()。
A.关注学科
B.注重结果
C.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D.强调接受学习
答案:C
解析:新课改倡导转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与互评反馈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16.对轻微违规学生的教育惩戒方式是()。
A.停课停学
B.罚站超过一节课
C.口头批评
D.要求家长到校陪读
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定,情节轻微者可实施口头批评、点名提醒等惩戒。
17.分段记忆、编口诀提高背诵效果,运用的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B
解析:编口诀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通过信息加工增强记忆效果。
18.播放历史影像、展示文物图片的直观方式是()。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答案:A
解析:模象直观指通过模拟事物的教具(如影像、图片)实现直观教学。
19.延缓入学申请的批准单位是()。
A.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延缓入学申请需经乡镇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20.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标志是()。
A.为人师表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决定“为人师表”是其职业道德的显著特征。
21.皮亚杰认为,7-11岁学生处于()认知发展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皮亚杰理论中,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可进行逻辑推理但需具体事物支持。
22.桑代克试误说的核心规律不包括()。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答案:D
解析:桑代克试误说的三大规律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强化律是斯金纳理论内容。
23.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是()。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教学过程包括动机激发、领会知识、巩固、运用、检查等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核心环节。
2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安全需要
答案:C
解析: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
25.班主任的核心工作是()。
A.班级常规管理
B.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C.开展德育活动
D.协调家校关系
答案:B
解析:班主任工作中,组织与培养班集体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阶段性
答案:ABC
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涵盖永恒性(人类社会始终存在)、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差异)、相对独立性(有自身规律),阶段性是个体发展规律。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ABCD
解析:遗传是物质前提,环境是外部条件,教育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四者共同影响发展。
3.下列属于教学原则的有()。
A.直观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AC
解析:直观性、因材施教属于教学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属于德育原则。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
A.知识是动态的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C.学习具有情境性
D.强调接受学习
答案:ABC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非绝对真理(动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且学习需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反对被动接受学习。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有()。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指导评价权
D.带薪休假权
答案:ABC
解析:教师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等,带薪休假权属于劳动基本权利,非教师法特指权利。
6.常见的学习策略包括()。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强化策略
答案:ABC
解析: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复述、精细加工等)、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等)、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环境等)三类。
7.德育方法主要有()。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践锻炼法
答案:ABCD
解析: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实践锻炼、品德评价等多种类型。
8.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多动症
答案:ABCD
解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多动症等,需及时干预。
9.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
A.关注学生发展
B.强调教师主导
C.倡导自主学习
D.注重过程评价
答案:ACD
解析:新课改核心理念包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过程性评价等。
10.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
答案:ABCD
解析:班级管理模式包括常规管理(班规约束)、民主管理(学生参与)、目标管理(目标导向)、平行管理(集体影响个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答案:✔
解析:教育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关键在于其有目的的培养人属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答案:×
解析: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施教,循序渐进对应顺序性规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强化的作用。()
答案:✔
解析:斯金纳通过实验提出强化理论,包括正强化、负强化等核心概念。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答案:✔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实行9年制,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特点。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案:✔
解析: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
解析:班杜拉认为个体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获得学习经验。
7.教育法律责任的主要类型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答案:✔
解析:教育法律责任根据违法性质分为行政、民事、刑事三类。
8.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答案:×
解析:启发性原则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非直接代替解决问题。
9.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
答案:✔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管理与调控策略。
10.《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体罚学生。()
答案:✔
解析:该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人,保障其人格尊严。
1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答案:✗
解析:刺激-反应联结是行为主义观点,认知主义强调内部认知过程。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答案:×
解析:德育基本矛盾是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与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
13.教师的学术研究权是指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权利。()
答案:✔
解析:学术研究权是《教师法》赋予教师的基本权利之一。
14.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答案:✗
解析:动机与效果呈倒U型关系,中等强度动机最有利于学习。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答案:
解析:班主任承担组织班级、引导学生发展的核心职责。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及其教育启示。
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如身体发展从头部到躯干再到四肢,心理发展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3分)
教育启示:教育工作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发展顺序实施教学,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符合学生当前发展阶段特点。(2分)
2.列举《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五项准则。
答案:1.坚定政治方向;2.自觉爱国守法;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任答五项即可,每项1分)。
3.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核心观点。
答案: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核心是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2分)
其关键条件包括: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相关知识;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分)
4.简述教育法规的作用。
答案:1.规范作用:规范教育主体的行为,明确权利与义务边界;(2分)2.保障作用:保障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教师的职业权利等合法权益;(2分)3.调控作用:调控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维护教育秩序。(1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
1.案例:某教师在讲授“光合作用”时,先让学生观察盆栽植物在光照与黑暗环境中的生长差异,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最后由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原理及意义。
问题:(1)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2)结合案例分析其体现的教学原则。(6分)
答案:(1)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展示植物生长差异)、阅读指导法(引导阅读教材)、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讲授法(总结原理意义)。(每项1分,共4分)
(2)体现的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通过实物观察(盆栽植物)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2分)②启发性原则: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而非直接灌输;(2分)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原则:教师组织活动、总结知识,学生主动观察、讨论,实现双向互动。(2分)
2.案例:学生张某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沓,成绩下滑。班主任王老师了解情况后,多次与张某谈心,倾听其困扰,帮助他分析现状,鼓励他制定学习计划,并协调同学在学习上给予帮助。一段时间后,张某逐渐走出低谷,成绩回升。
问题:(1)王老师运用了哪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3分)(2)结合案例分析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7分)
答案:(1)运用的方法包括:倾听法(耐心倾听困扰)、认知疏导法(分析现状、调整认知)、支持性心理疗法(鼓励与支持)。(每项1分,共3分)
上一篇:三角形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最新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