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
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摆问题,强化责任意识,推动作风建设,确保落实整改,提升工作效能与服务水平。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相关资料,供您学习参考!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市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市国资委党委开展深入学习教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查摆。本清单将详细梳理查摆出的各类问题,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推动国资委工作作风持续优化,更好地履行国资监管职责。
一、在"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件会议方面
1.文件数量把控不足。虽一直强调精简文件,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部分业务科室仍存在文件数量过多的情况。一些文件内容简单重复,多为转发上级文件,结合本市国资监管实际提出具体落实措施较少,基层企业反映部分文件参考价值不大,增加了不必要的阅读负担。经统计,近半年来,部分科室印发的一般性工作文件数量较去年同期未明显下降,部分文件内容实质与前期文件重复率达〔...〕%。
2.会议效率有待提升。会议安排不够紧凑,存在部分会议议程设置过多、时间过长的现象。一些会议在讨论问题时,参会人员发言有时偏离主题,导致会议重点不突出,决策效率低下。例如,在部分涉及多个议题的工作协调会上,因讨论不聚焦,会议时长超出预计〔...〕小时,影响了后续工作开展。此外,部分会议召开准备不充分,参会人员对会议主题和资料了解不深入,导致会议效果不佳。
(二)工作落实方面
3.工作布置与实际脱节。在部分工作任务布置中,对基层企业实际情况调研不充分,导致一些任务指标过高或不符合企业发展现状。如在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务中,部分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资产结构复杂,而国资委在制定改革进度要求时,未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统一设定较高的混改比例和时间节点,使得部分企业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影响了改革效果。
4.工作重形式轻实效。部分工作注重表面形式和材料汇报,对实际工作成效关注不足。例如在开展企业党建工作检查中,部分检查人员将重点放在党建资料的完整性和美观度上,对企业党建工作是否真正融入生产经营、发挥引领作用缺乏深入了解和有效评估。基层企业为应对检查,花费大量精力整理资料,却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实质推进。
(三)调研工作方面
5.调研深度广度不足。调研过程中走马观花式调研较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时,多局限于听取企业领导汇报、查看书面资料,与一线员工交流较少,未能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员工诉求。例如,在对市属某工业企业调研产业升级情况时,仅在企业会议室听取管理层汇报,未深入生产车间与工人沟通,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工人短缺等实际问题未能及时掌握。
6.调研成果转化不力。部分调研活动结束后,虽形成了调研报告,但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研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导致调研成果束之高阁,未能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如在关于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中,发现了人才引进渠道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但后续未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问题依旧存在,影响企业发展。
二、在"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企业意识方面
7.主动服务意识欠缺。部分工作人员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企业上门汇报问题、寻求帮助,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困难和需求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反映,在项目申报、政策解读等方面,多是企业主动咨询,国资委相关人员很少主动到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例如,在某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后,企业对申报流程和条件存在诸多疑问,但国资委相关科室未及时主动上门解读,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错过申报时机。
8.服务企业耐心不足。在与企业沟通交流时,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耐心,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解答不够细致,甚至在企业反复询问时表现出不耐烦情绪。如在企业咨询国资监管新政策时,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的具体问题未能给予详细解答,使得企业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二)决策制定方面
9.决策听取意见不充分。在制定涉及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决策时,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不够广泛深入。部分政策在征求意见环节,仅向少数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征求意见,对中小国有企业的声音关注较少,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一些中小国有企业因自身特点无法很好地适应政策要求,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困扰。
10.决策执行缺乏跟踪反馈。部分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效果缺乏有效跟踪和反馈机制。例如,在推动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决策实施后,未及时对重组企业的整合效果、协同效应等进行跟踪评估,对重组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融合困难、业务协同不畅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了决策目标的实现。
(三)工作作风方面
11.担当精神不足。在面对一些复杂棘手的国资监管问题时,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推诿扯皮、不敢担当的现象。对于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的工作,往往以各种理由推给其他科室或基层企业,导致问题久拖不决。如在处理某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债务纠纷问题时,涉及多个科室职责,相关科室互相推诿,都不愿牵头负责,使得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12.工作态度不认真。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敷衍塞责、马虎大意的情况。例如,在审核企业上报的财务报表、项目方案等文件时,不认真仔细,对一些明显的数据错误、逻辑漏洞未能及时发现,给后续工作埋下隐患。
三、在"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动力与进取心上
13.安于现状,缺乏创新。部分工作人员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方式和成绩,缺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热情,对国资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认识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如在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国资监管信息化的新要求时,部分人员仍依赖传统监管手段,对推进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积极性不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监管效果不佳。
14.工作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一些工作人员工作动力不足,对工作任务存在敷衍应付的心态。对于一些常规性,工作不追求高质量完成,只是满足于交差了事。如在撰写工作总结、汇报材料时,简单拼凑内容,缺乏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提炼,材料质量不高。
(二)艰苦奋斗精神方面
15.工作中怕吃苦,拈轻怕重。在分配工作任务时,部分工作人员挑肥拣瘦,不愿意承担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工作。对于需要深入基层企业开展的调研、检查等工作,以各种理由推脱,认为工作条件艰苦,不愿意吃苦受累。如在对偏远地区国有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部分人员以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为由,不愿前往,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16.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淡薄。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工作质量标准要求不高。一些工作虽然完成了,但质量不达标,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在开展国资监管政策研究工作时,对政策研究不够深入细致,提出的建议缺乏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四、在"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公务接待方面
17.接待标准把控不严。在公务接待中,存在对接待标准理解不透彻、执行不严格的情况。个别接待活动存在超标准安排用餐、陪餐人数过多的现象。虽然总体上严格执行了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但在一些细节上仍有漏洞。例如,在接待外地考察团时,个别工作人员在安排用餐时,超出规定标准安排了高档酒水,虽然事后进行了纠正,但反映出在接待标准把控上存在松懈。
18.接待流程不规范。部分公务接待活动事前审批手续不完善,存在先接待后补办手续的情况。同时,接待过程中对陪同人员范围界定不够清晰,有时出现无关人员参与陪同接待的现象。如在某次接待活动中,由于事前对接待流程和要求传达不明确,导致多名非必要人员参与陪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办公资源使用方面
19.办公用品浪费现象。在办公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部分工作人员节约意识淡薄,纸张双面打印、文具重复利用等措施执行不到位。例如,一些科室在打印文件时,经常单面打印,对可二次利用的纸张随意丢弃,造成纸张浪费。同时,办公文具如笔、笔记本等存在过度领取、随意丢弃的情况。
20.办公设备使用不合理。部分办公设备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一些部门在采购办公设备时,缺乏科学规划,导致部分设备购置后使用频率较低,长期闲置。如个别科室为满足短期工作需求购置了专业设备,但工作结束后设备一直闲置,未进行合理调配或处置,造成资源浪费。
五、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廉洁自律方面
21.廉洁风险防控意识不足。虽然一直强调廉洁自律,但部分工作人员对廉洁风险的警惕性仍不够高,对一些潜在的廉洁风险认识不足。在与企业交往过程中,对一些看似正常的人情往来可能带来的廉洁风险缺乏深刻认识,未能严格把握分寸。如个别工作人员接受企业赠送的小礼品,虽价值不高,但反映出廉洁风险防控意识有待加强。
22.内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在廉洁自律监督方面,虽然建立了一定的监督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监督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一些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轻微的违规行为。如在国资项目招投标监督中,对部分环节的监督还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排查潜在的利益输送风险。
(二)工作纪律方面
23.考勤纪律执行不严格。部分存在工作人员迟到早退现象,对单位的考勤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虽然单位制定了明确的考勤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个别人员请假手续不完善、无故旷工等情况,影响了单位的工作秩序和整体形象。
24.工作纪律松弛。在工作时间内,个别工作人员存在玩游戏、看视频、网购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工作效率,还对其他同事产生了不良影响,破坏了单位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