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卷含真题题型
教师招聘考试包括教育基础知识与公共基础知识,涵盖教育政策、心理学、教育法律等内容,题型多样,注重考查综合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卷含真题题型”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卷(含真题题型)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5分)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传递文化知识B.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促进社会发展D.提高人的技能水平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区别于动物本能行为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核心特征。A、C、D均为教育的派生功能,而非本质属性。
2.某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阶段性规律指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需分阶段教学,避免“一刀切”,与题干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设计活动”相符。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推理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的儿童具备抽象逻辑推理能力,能解决“假设问题”,而具体运算阶段需依赖具体事物支持推理。
4.教师职业的核心权利是()
A.科学研究权B.教育教学权C.指导评价权D.进修培训权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育教学权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所必需的核心权利。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本质是()
A.客观不变的真理B.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产物
C.教师传递的内容D.书本上的系统理论
答案:B
解析:建构主义核心观点强调知识是动态的,由学习者在情境中主动建构而成,而非被动接受的客观真理。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解析:启发性原则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该原则的经典体现。
7.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B.组织与培养班集体C.协调各方教育力量D.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答案:B
解析:组织与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其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核心队伍、制定班规等。
8.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通过撤销惩罚来强化行为的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答案:B
解析:负强化指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如惩罚)来增强行为发生的频率,与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相区别。
9.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学习成绩B.解题能力C.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道德修养
答案:C
解析:新时代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内涵的核心内容。
10.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6-12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建立()
A.信任感B.自主感C.勤奋感D.同一性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龄期儿童需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勤奋感,避免产生自卑心理。
11.下列属于德育方法中榜样示范法的是()
A.讲解道德理论B.组织志愿者服务C.表彰优秀学生D.创设良好校园环境
答案:C
解析:榜样示范法通过树立榜样影响学生,表彰优秀学生属于典型的榜样示范行为,A为说服教育法,B为实践锻炼法,D为情感陶冶法。
12.学习策略中,“编口诀记忆知识点”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答案:B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通过对知识进行深层加工促进记忆,编口诀、做笔记等均属于此类策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性质不包括()
A.强制性B.免费性C.普及性D.选择性
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三大特征,选择性不属于其性质范畴。
14.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体现了()教学原则
A.直观性B.启发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D.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要求教学中既要传递科学知识,又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5.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符合()动机理论
A.归因理论B.自我效能感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最近发展区理论
答案:D
解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目标应设置在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即“跳一跳,够得着”。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D.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
答案:ABC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核心包括学生是发展的人(有潜力)、独特的人(有差异)、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主体),D违背该理念。
2.2008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三爱两人一终身”包括()
A.关爱学生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终身学习
答案:ABCD
解析:“三爱两人一终身”具体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四项均为其中内容。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ABCD
解析:遗传是物质前提,环境是外部条件,教育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四者共同影响身心发展。
4.下列属于教育法律法规中学校保护范畴的是()
A.禁止体罚学生B.保障学生受教育权C.提供安全校舍设施D.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长
答案:ABC
解析:学校保护包括尊重受教育权、禁止体罚、提供安全设施等,D属于社会保护中的网络保护范畴。
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桑代克B.斯金纳C.班杜拉D.布鲁纳
答案:ABC
解析:桑代克(试误说)、斯金纳(强化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均为行为主义代表,布鲁纳属于认知主义学派。
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
A.激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答案:ABCD
解析:教学过程通常包括激发动机、领会知识(核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五个基本阶段。
7.常见的班级管理模式有()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目标管理D.平行管理
答案:ABCD
解析: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常规管理(班规约束)、民主管理(学生参与)、目标管理(目标导向)、平行管理(集体影响个人)四种。
8.下列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见心理问题的是()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多动症
答案:ABCD
解析:考试焦虑、情绪低落(抑郁)、反复行为(强迫)、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均为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9.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
答案:ABC
解析:教育的社会功能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D属于个体功能。
10.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有()
A.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B.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C.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D.重视强化的作用
答案:BC
解析: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加涅)和新旧知识联系(奥苏贝尔),A为建构主义观点,D为行为主义观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0分)
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会存在。()
答案:✔
解析:教育的永恒性是其社会属性之一,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2.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答案:x
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增强行为,惩罚是通过施加厌恶刺激削弱行为,二者本质不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
答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方针、制度和权利义务,是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
4.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
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
5.建构主义主张采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
答案:✔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均符合其教育应用要求。
6.教师职业道德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廉洁奉公,抵制有偿家教。()
答案:✔
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廉洁从教。
7.直观性原则仅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教学。()
答案:✗
解析:直观性原则适用于各年级教学,如高中生物课的模型演示也属于直观教学范畴。
8.学生在放学途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学校一律不承担责任。()
答案:✗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生自行放学途中发生的事故,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才不承担责任,并非“一律不担责”。
9.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答案:✔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具体分为计划、监控、调节三类策略。
10.德育过程的核心是形成学生的道德认识。()
答案:×
解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核心是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四、案例分析题(15分)
材料:某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小李频繁走神,课后找其谈话了解到,小李因父母离异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兴趣。该教师没有批评小李,而是耐心倾听其烦恼,随后与班级同学共同组织了“温暖互助”主题班会,并在课后为小李补课,鼓励他参与班级活动。一段时间后,小李逐渐走出情绪低谷,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答案:
1.教育理论体现(8分):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将小李视为发展的人,认识到其情绪问题是暂时的,具有发展潜力;同时尊重小李的独特处境,未采取简单批评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2)德育中的疏导原则与情感陶冶法:教师通过耐心倾听引导小李倾诉烦恼(疏导原则),并借助“温暖互助”班会营造积极氛围(情感陶冶法),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班级管理中的平行管理:教师通过组织班级班会影响个人,利用集体力量帮助小李融入集体,符合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7分):
(1)关爱学生:教师尊重小李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主动倾听其烦恼并提供帮助,无任何体罚或忽视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2)教书育人:教师不仅关注小李的学习成绩,更重视其心理健康和品德发展,通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
(3)爱岗敬业:教师主动利用课后时间为小李补课,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展现了勤恳敬业、不敷衍塞责的职业态度。
第二部分公共基础知识(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10分)
1.我国事业单位招聘笔试中,教育类岗位的公共科目为()
A.《公共基础知识》B.《职业能力测验》
C.《教育综合知识》D.《专业知识测试》
答案:B
解析:河南事业单位招聘中,教育类、综合类等岗位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测验》。
2.下列不属于《职业能力测验》测评内容的是()
A.数量关系B.言语理解与表达C.教育法规D.资料分析
答案:C
解析:《职业能力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判断推理等模块,教育法规属于教育类专业知识范畴。
3.公文写作中,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的文种是()
A.通知B.通报C.报告D.请示
答案:B
解析: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符合题干要求。
4.下列属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他三项为基本政治制度。
5.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
A.辅助性B.基础性C.决定性D.指导性
答案:C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
6.下列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李白B.杜甫C.王安石D.白居易
答案:C
解析: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王安石属于宋代八大家之一,其余均为唐代诗人。
7.我国“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是()
A.袁隆平B.钱学森C.屠呦呦D.邓稼先
答案:B
解析:钱学森是“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8.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子成像B.水面倒影C.小孔成像D.彩虹形成
答案:D
解析:彩虹是阳光通过雨滴发生折射和色散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B为反射,C为直线传播。
9.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答案:B
解析: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贯穿于各类职业活动中。
10.下列时政热点中,属于生态文明建设范畴的是()
A.数字经济发展B.碳达峰碳中和C.乡村振兴战略D.科技创新工程
答案:B
解析: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余选项分别属于经济、乡村、科技领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10分)
1.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常识判断模块包括()
A.政治时政B.法律经济C.人文科技D.教育心理学
答案:ABC
解析:公共基础知识的常识判断涵盖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科技等领域,教育心理学属于教育类专业知识。
2.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四大保护的是()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答案:ABCD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大保护体系。
3.下列属于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答案:ABCD
解析:我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A.标题B.正文C.发文机关署名D.成文日期
答案:ABCD
解析:标题、正文、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均为公文的必备组成部分。
5.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表现的是()
A.贸易全球化B.生产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文化全球化
答案:ABC
解析: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生产、金融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属于文化范畴。
三、简答题(10分)
简述公共管理的核心职能及其内涵。
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的核心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具体内涵如下:
1.政治职能: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包括国防、外交、治安管理等,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经济职能: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包括制定经济政策、监管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等,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3.文化职能: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传承文化传统,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如推动教育公平、保护文化遗产。
4.社会职能:保障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如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治理环境污染。
四、写作题(10分)
请以“新时代教师的职业担当”为主题,写1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参考范文:
新时代教师的职业担当
新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与担当,这种担当根植于教育初心,彰显于育人实践。
首先,担当体现为坚守教育信仰。教师应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正如“三爱两人一终身”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需以爱岗敬业的态度深耕讲台。
其次,担当彰显于终身学习的追求。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教师需主动更新知识体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最后,担当落实于关爱学生的行动。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用耐心与爱心搭建成长桥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与守护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