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市州纪委监委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三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报告
全省市州纪委监委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提升监督执纪效能。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全省市州纪委监委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三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全省市州纪委监委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报告
省委: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近期省委督导组赴全省各地,对市州纪委监委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项督导。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我们全面了解了各地"三化"建设的进展与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与总体态势
自省委部署开展"三化"建设以来,全省各市州纪委监委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总体来看,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责任意识更加牢固,法治思维更加深入,队伍建设更加扎实,工作质效稳步提升。
(一)压实主体责任,制度执行力持续增强
各地纪委监委普遍将"三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责任。一是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各市州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和责任清单。例如,〔...〕县纪委监委创新实行清单化管理模式,将"三化"建设任务细化到岗、量化到人,明确时限,挂图作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有声。二是分级责任制有效落实。督导发现,各地注重发挥纪委监委在监督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中的作用,通过约谈、问责等方式,督促下级单位党委(党组)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三是督查问效机制日益完善。办公室、案管等部门协同发力,定期对"三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回头看",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形成了"部署、执行、监督、反馈"的工作闭环。
(二)聚焦规范办案,审查调查质效显著提升
各地紧紧围绕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在硬件建设和软件规范上双向发力。一是办案基础保障更加坚实。为破解基层监督执纪手段传统的问题,各地普遍加大投入,升级改造办案基础设施。如〔...〕县纪委监委投入资金97万元,对县乡两级谈话场所进行标准化、信息化改造,配备了全景摄像、司法拾音器等现代化设备,并为机关配齐了27台内网终端及高清扫描仪等硬件,为依规依纪依法办案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办案流程更加规范。各地普遍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的学习运用,严格执行办案安全责任制。同时,积极探索运用"案-件比"等核心指标作为衡量案件质量的标尺,倒逼办案人员提升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三是案件质量评查常态化开展。省纪委监委带头深化案件评查工作,各地也通过交叉评查、案件复盘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办案过程中存在的文书不全、程序瑕疵等问题,以评查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
(三)突出严管厚爱,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各地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制度笼子越织越密。普遍修订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如〔...〕县纪委监委修订了考勤、请销假等3项制度,并专门印发通知严禁干部违规饮酒,释放出从严管理的强烈信号。二是日常监督管理从严从实。各地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和警示教育,全面排查干部岗位廉政风险点。〔...〕县纪委监委年内开展专项检查13次,覆盖49人,组织签订"八小时外"监督管理承诺书50份,实现了对干部日常监督的全覆盖。三是激励关怀机制不断完善。在从严管理的同时,各地也注重干部关怀,积极为干部成长创造条件。〔...〕县纪委监委今年以来已有9名干部得到职级晋升或提拔重用,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热情。这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方式,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四)深化纪法培训,履职能力得到系统提升
各地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三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开展了大规模、多层次、全覆盖的纪法培训。一是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各地普遍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全员培训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模式,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三是培训内容聚焦实战。培训课程紧扣纪检监察业务核心,重点围绕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等内容展开,通过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方式,着力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督导组也清醒地看到,对标省委的高标准、严要求,当前全省"三化"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经济基础、思想认识、工作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市州"三化"建设进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硬件设施投入大、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如〔...〕县已开始运用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监督执纪;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仍在沿用传统工作模式。这种发展上的"温差"制约了全省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水平的协同提升。
(二)制度建设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现象
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两张皮"现象。有的制度设计脱离基层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干部对制度规范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办案时仍然凭经验、凭感觉,导致案件质量评查中仍能发现程序不规范、文书不严谨等问题。市县两级纪委办案力量相对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规范的刚性执行。
(三)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的深度有待加强
尽管全员培训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在培训的"质"上仍有提升空间。一些培训偏重理论灌输,与实战结合不够紧密,未能有效解决干部在面对新型、复杂案件时的能力短板。在队伍建设方面,对年轻干部的系统性培养规划尚不完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与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还不能完全匹配。
(四)信息化赋能监督的潜力未充分释放
当前,各地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实现以大数据赋能正风反腐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数据壁垒依然存在,各业务系统之间尚未完全贯通,信息共享不畅。二是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不足,多数干部习惯于就案办案,利用数据技术发现问题线索、开展监督预警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部分地区存在重复建设、标准不一的问题,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下一步督导工作打算
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三化"建设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督导组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均衡发展
下一步,督导工作将更加注重精准施策。对工作基础好、成效显著的地区,鼓励其在深化改革、创新模式上先行先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间"。对存在明显短板和弱项的地区,将加大督导频次和力度,采取"点对点"的方式,帮助其找准症结、迎头赶上。建议省纪委监委适时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县清单化管理等先进经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跟踪问效,促进制度落实
督导工作将从"查资料、听汇报"向"看现场、核实效"转变。我们将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下阶段督导的重中之重,通过随机抽查案卷、实地走访办案场所、与一线干部深度交流等方式,检验各项制度规范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对制度执行不力、搞变通、打折扣的单位和个人,将及时向省委和省纪委监委反馈,建议依规依纪严肃问责。
(三)聚焦实战练兵,提升队伍素能
建议省纪委监委统筹全省培训资源,建立更加注重实战的培训体系。增加对疑难复杂案件办理、大数据分析应用等专题的培训比重,探索建立全省纪检监察人才库和案例库。督导组将持续关注各地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重点督导年轻干部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和干部轮岗交流等工作的落实情况,推动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干部梯队。
(四)坚持系统思维,加快信息融合
建议省纪委监委层面加强对全省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尽快打破数据壁垒,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平台。督导组将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作为一项长期督导内容,推动各地将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等各项业务,真正实现科技强军、科技反腐,为全省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