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文旅从业人员向宗教活动场所引流增量监督治理的工作汇报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文旅从业人员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引流增量监督治理,确保规范管理与安全运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加强文旅从业人员向宗教活动场所引流增量监督治理的工作汇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加强文旅从业人员向宗教活动场所引流增量监督治理的工作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遏制宗教商业化倾向,规范我市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促进文旅产业与宗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我市加强文旅从业人员向宗教活动场所引流增量监督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2025年以来,我市文旅市场持续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文旅消费总额稳步增长,世界文旅名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此同时,随着游客流量的显著增加,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显现。我们观察到,部分文旅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和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存在将游客批量引导至宗教活动场所,并与场所内部分商业行为产生利益关联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导游通过言语暗示、行程安排等方式,将游客引向特定的烧香、祈福、购买开光纪念品等消费环节,从中获取提成;个别旅游线路产品将宗教活动场所包装为核心吸引物,但实际行程中存在诱导消费、捆绑销售等侵害游客权益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损害了〔...〕市作为优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也违背了宗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属性,助长了"借教敛财"的不良风气。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此类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取证难度大;同时,针对文旅从业人员向宗教场所"引流"行为的专项监管政策和界定标准尚不明确,导致日常监管和精准执法存在一定困难。

二、已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局主动作为,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治理工作。

(一)强化部门联动,构建协同监管格局。建立健全由文旅部门牵头,统战(民宗)、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2025年以来,我们已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0余次,覆盖全市30个重点景区及周边区域,对100余家旅行社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初步形成了"信息互通、执法互助、成果共享"的协同监管合力,有效挤压了违规行为的生存空间。

(二)聚焦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排查整治。以游客投诉较多、商业化问题易发的景区内及周边的宗教活动场所为重点,开展专项排查。严厉查处违规设立功德箱、滥设烧香点、诱导游客"算命看相"等行为,坚决取缔借宗教名义开展的各类违规经营活动。截至2025年9月,共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5项,约谈相关景区及旅行社负责人20余人次,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三)加强政策宣讲,提升行业合规意识。将《宗教事务条例》《旅游法》等法律法规纳入文旅从业人员年度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线上专题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全市旅行社、导游、景区经营者等阐明政策红线和法律底线。今年已组织全市范围的专题培训5场,覆盖导游、旅行社经理等核心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引导行业主体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及各类诱导消费行为,树立诚信经营的行业新风。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巩固治理成效,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化监督治理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指引。联合统战(民宗)等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市关于规范文旅从业人员引导游客进入宗教活动场所行为的指引(试行)》,明确从业人员的行为边界、经营活动的"负面清单"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为一线执法提供清晰依据。

二是运用科技手段实施智慧监管。探索建立旅游电子行程单与重点宗教活动场所人流监测数据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对游客流量异常集中、停留时间过长、投诉举报频发的旅行团进行精准识别和重点核查,提升监管的靶向性和时效性。

三是深化宣传引导与社会共治。通过官方平台定期发布旅游消费提示,曝光典型案例,提升游客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主维权能力。同时,畅通"12345"热线等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考核问责与督导落实。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区(市)县文旅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问题反弹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地见效,为我市建设世界文旅名城提供坚实保障。

35 5125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