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纪委监委“三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报告

云海 分享 时间:

市纪委监委“三化”建设工作推进顺利,制度完善,机制健全,成效明显,推动反腐倡廉深入开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对市纪委监委“三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对〔...〕市纪委监委"三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报告

根据省纪委监委年度工作部署,省督导组于近期对〔...〕市纪委监委2025年以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市"三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总体来看,〔...〕市纪委监委能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监委决策部署,将"三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为牵引,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在夯实基础、提升质效、建强队伍上持续发力,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压实责任链条,制度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市纪委监委对标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1+8"实施方案,将"三化"建设细化为32项重点任务和86条具体措施,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的工作闭环。同时,及时修订《〔...〕市纪委监委工作规则》等核心制度12项,确保议事决策、权力运行有章可循。

二是创新协作机制。为破解监督力量分散、联动效能不高等难题,建立健全了"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等协作机制6项,有效整合了监督资源。特别是在关键环节监督上,创新建立"三重一大"事项法治化审查制度,对问题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措施使用、党纪政务处分决定等关键节点实行"法核前置",今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审查127次,主动纠正程序性、实体性问题23个,从源头上防范了执法风险。

三是深化政治监督。建立"清单+台账+专班"的监督模式,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组建专项监督组5个,制定监督清单32项,建立动态更新的政治监督活页127本。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嵌入式"监督46次,督促整改问题132个,有力推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市落地见效。

(二)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办案质效得到新提升。

一是案件查办量质齐升。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截至8月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89件,同比增长21%,其中涉及市管干部42人,采取留置措施7人,成功追回外逃人员2名,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综合效能持续彰显。

二是数字赋能精准监督。建成"智慧纪检监察"平台,整合民生资金、公车管理等21类数据资源,开发运用"红黄蓝"三色预警模型。平台运行以来,累计生成异常数据预警432条,经核查发现有效问题线索89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科技防腐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初步显现。

三是案件质量闭环管控。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监督执纪执法质量评查体系",制定包含6大项128条评分细则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对所有办结案件实行"一案一评查、一案一反馈"。今年已评查案件289件,发现并督促整改程序不规范、定性不精准等问题432个,推动案件优良率提升至95%,有效倒逼办案人员法治意识和程序意识的增强。

(三)坚持严管厚爱,干部队伍建设展现新气象。

一是实施"青廉工程"筑牢思想根基。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常委会"首课",全年开展专题学习28次。针对年轻干部,通过组织"重走长征路"红色教育、建立"导师帮带制"等方式,由班子成员与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一对一"结对,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二是搭建实战平台锤炼过硬本领。选派23名业务骨干赴省纪委监委参与粮食购销、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等专项工作,安排17名干部进行为期6个月的全脱产轮岗交流,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在2025年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业务技能竞赛中,〔...〕市代表队荣获团体二等奖,3名干部分别在笔录制作、案件分析等单项竞赛中夺魁。

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专业能力。常态化举办"纪检监察大讲堂",邀请省内业务专家和法学教授授课24期,累计培训2800余人次。创新开展"情景模拟+复盘推演"实战演练16场,通过模拟谈话突破、构建证据链等仿真场景,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突水平。

(四)突出纪法贯通,学习培训质效取得新成果。

一是强化全员培训覆盖面。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系统组织对《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新颁布法规的学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纪法培训覆盖到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向基层一线倾斜,有效解决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本领恐慌问题。

二是深化以案促学实效性。针对查办的招投标领域系统性腐败案件,组织拍摄《迷失的"掌门人"》等警示教育片3部,组织万余名党员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推动案发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67场,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92项,实现了查办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三是创新纪法建议督评机制。建立"纪检监察建议+整改评估"闭环管理模式,对近年制发的136份纪检监察建议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验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督促整改"纸上落实"问题27个,推动相关单位建章立制12项,将纪法约束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督导组也清醒地看到,对照高标准严要求,〔...〕市纪委监委"三化"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执行刚性不足,规范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仍需打通。

一是制度执行存在"温差"。督导发现,市纪委监委层面制定的制度体系较为完备,但向基层传导过程中存在衰减现象。部分县(区)纪委和乡镇(街道)纪委对制度的学习理解不深不透,执行上打折扣、搞变通,存在线索处置超期、初核程序不规范、谈话笔录制作不严谨等问题。制度的权威性和刚性尚未完全树立,部分制度在基层成了"稻草人"。

二是制度衔接尚有"断点"。部分制度之间存在衔接不畅、更新滞后的问题。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但部分内部工作流程、协作配合机制未能及时跟进修订,影响了工作效率。如"巡纪联动"机制虽已建立,但在信息共享的即时性、成果运用的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三是监督精准度有待提升。"智慧纪检监察"平台在宏观预警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对一些深层次、隐蔽性、变异性的新型腐败问题,数据模型的穿透力和识别精准度还不够,对"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的监督仍主要依赖传统方式,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办案理念存在偏差,法治化思维的全流程贯穿仍有不足。

一是"重实体、轻程序"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办案人员仍习惯于"结果导向",在办案过程中对程序正义的重视程度不够,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案件质量评查中发现的432个问题中,程序类问题占比超过40%,主要表现为取证不合规、文书不规范、措施使用审批手续不完备等,反映出法治化思维尚未内化为所有干部的行为自觉。

二是证据标准把握不一。虽然建立了质量评查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办案部门、不同办案人员对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三性"审查标准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定性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界限上,对证据链的完整性和排他性要求把握不够统一,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是案件审理"关口"作用发挥不充分。案件审理部门在部分案件中,对于前端办案部门的程序瑕疵和证据短板,存在迁就照顾、把关不严的情况,未能完全发挥其作为案件质量"最后一道防线"的监督制约作用,自我纠错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队伍结构存在短板,正规化管理的系统性仍需加强。

一是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面对金融、国企、工程建设等领域日益复杂的腐败案件,纪检监察队伍中既懂纪法又懂经济、审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吸引难、留住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现有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二是干部培养体系不够系统。尽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轮岗,但对年轻干部的长远成长路径规划尚显不足,系统性的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轮岗交流存在"浅尝辄止"现象,部分干部轮岗后又回到原岗位,"墩苗"效果不明显。导师帮带制在一些单位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实现"传帮带"。

三是内部管理监督仍有盲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手段不多、力度不够,严管严治的体系尚未实现全覆盖、无死角。个别干部律己不严,纪律作风建设仍需常抓不懈,需要进一步健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三、下一步督导工作打算

针对此次督导发现的问题,为推动〔...〕市纪委监委"三化"建设走深走实,省督导组拟在下一阶段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清单化精准督导。

督导组将向〔...〕市纪委监委原汁原味反馈此次督导发现的问题,制发《督导反馈意见书》,并附上详细的《问题清单》。要求〔...〕市纪委监委专题研究,制定包含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在内的"三张清单",明确整改路线图和时间表。下一步,督导组将采取"四不两直"和蹲点调研的方式,对问题清单的整改情况进行常态化跟踪问效,特别是聚焦制度在基层的执行情况,确保问题真整改、改到位。

(二)聚焦关键环节,推动堵点难点破局。

督导组将把"提升办案法治化水平"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作为下阶段督导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指导〔...〕市纪委监委深化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探索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审理部门的审核把关责任,倒逼办案人员树牢法治思维。另一方面,督促〔...〕市纪委监委制定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规划,完善轮岗交流和跟班学习的长效机制,确保干部真正在实战中得到锻炼、提升本领。适时组织对整改情况的专项"回头看",检验整改成效。

(三)强化效果评估,构建常态化长效机制。

督导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形成长效机制。督导组将指导〔...〕市纪委监委,把"三化"建设成果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激发内生动力。同时,推动〔...〕市纪委监委总结提炼在"智慧监督"、"巡纪联动"、"纪法建议闭环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其转化为制度化、规范化的成果,并适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共同推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35 5125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