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备考攻略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血液循环障碍总结

时间:2018-10-28 16:09:51  来源:网络  作者:王广龙,何丽娜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心脏或血管系统受到损伤,血容量或血液性状发生改变,致使血液运行发生异常,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1.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根据发生原因和机制不同分为:(1)主动性充血:即充血,为动脉性充血。治疗方法:涂刺激剂、理疗。(2)被动性充血:即瘀血,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①肝瘀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时;慢性时呈槟榔肝(红黄相间)。病理变化:眼观急性肝瘀血时,体积肿大,质地柔软,呈暗红紫色,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液体;镜检肝小叶中央静脉窦状隙以及叶下静脉扩张,充满红细胞。②肺瘀血:多见于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慢性时肺泡腔中含有心衰竭细胞,长期慢性瘀血,含铁血黄素沉积,使肺褐色硬化。病理变化:眼观急性肺瘀血时,体积膨大,被膜紧张,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在水中半沉浮状态,切面有暗红色不易凝固的血液流出,支气管流出灰白或淡红色泡沫样液体。镜检肺内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多量的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均质嗜尹红物质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肺泡壁增厚。③肾瘀血:多见于右心衰竭,致肺间质水肿,尿量减少。病理变化:眼观体积稍肿大,呈暗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液体,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晰。镜检交界部的间质中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内充盈多量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脱落。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360截图20181028161052241.jpg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2.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区别(1)破裂性出血:包括血肿、积血、脑溢血、尿血、吐血、咯血。血肿:较多量的血液流入组织间隙,形成局限性血液团块,形如球状。积血:血液流入体腔内。(胸腔积血、心包积血)脑溢血:脑组织的出血。尿血:肾脏和泌尿道出血随着尿液排出。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经肛门排出是便血。咯血:肺和消化道出血排出体外。(2)渗出性出血:瘀点(点状出血)、瘀斑(斑状出血)、出血性浸润(弥漫性出血)、出血性素质(全身性出血倾向)。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3.血栓的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些有型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根据形成过程和形态特点分为: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1)形成原因:心血管内膜损伤(最主要原因)、血流状态改变(形成静脉血栓的主因)、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大失血)。(2)静脉血栓:头部:为白色血栓,含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体部:为混合血栓,含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红白相间。尾部:含纤维蛋白,红细胞,易脱落。(3)透明血栓:微循环内形成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含纤维蛋白。多见于败血症和中毒等。(4)血栓软化:指血栓被白细胞崩解后释放的蛋白水解酶以及血液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5)血栓的机化:不易被溶解吸收的血栓,由血管壁内的结缔组织和内皮细胞向血栓内生成为肉芽组织。(6)血栓的再通:已经机化的血栓中形成新的血管,使血流得到恢复。(7)动脉石、静脉石:少数没有机化的血栓,也可能有钙盐沉着而发生钙化,在血栓内形成结石。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360截图20181028161207960.jpg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4.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1)栓子运行途径:栓子运行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2)血栓性栓塞:大循环动脉中的血栓主要来源于左心内膜的血栓,其见于脾、肾脑、心冠状动脉等处。(3)空气性栓塞:多见于静脉破裂,或静脉注射时不慎注入空气。(4)脂肪性栓塞:指脂肪滴进入血液并阻塞血管。例:骨折时移动骨折部位,易挫损血管,发生脂肪性栓塞。(5)组织性栓塞:多见于组织外伤、坏死、恶性肿瘤。(6)细菌性栓塞:右心瓣膜上的细菌性栓子,传入肺后,引起败血性栓塞。(7)寄生虫性栓塞:如:旋毛虫、圆虫幼虫、血吸虫等。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5.梗死:动脉血流断绝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发生坏死。(1)贫血性梗死:即白色梗死,常发生于心、脑、肾等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器官。病理变化:病灶稍隆起,略干燥,硬固,灰白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分界处的血管发生扩张充血、出血和白细胞渗出等,形成一层炎性反应带。镜检梗死组织结构轮廓可辨认,但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崩解。(2)出血性梗死:即红色梗死,常发生于肺、肠等结构疏松、血管吻合支丰富的器官。病理变化:眼观梗死灶内出血而呈暗红色,梗死灶肿大、硬固、切面湿润,与周边界限清晰。镜检梗死组织结构模糊,细胞坏死,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机体在致病因子作用下,以全身微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和相继出现止血、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发生原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严重破坏、促凝物质进入血液、血细胞破坏、其他。(2)发生过程:凝血系统激活→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纤维系统激活→微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广泛凝血。对机体影响:①出血(DIC诊断重要依据)。②栓塞(见于肾、肺、脑、肝、脾、胃)。③休克(微循环灌流不足)。④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涂片诊断)。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7.休克:本质是微循环血液灌流量急剧下降所致。主要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微循环血流阻力。(1)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脉燥频弱、皮肤湿冷、黏膜苍白或发绀、反应迟钝,甚至昏迷。(2)原因:失血性或失液性、创伤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等休克。(3)休克的分期:①微循环缺血:缺血缺氧期(早期):微血管收缩,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患畜表现: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可视黏膜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尿量减少、血压稍升或无变化。②微循环瘀血期:瘀血缺氧期(中期):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灌而少流,灌大于流。患畜表现:皮温下降、可视黏膜发绀、心跳快而弱、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精神沉郁甚至昏迷。③微循环凝血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后期):特点为不灌不流。患畜表现:昏迷、呼吸不规则、脉搏快而弱或不易触及、血压极度下降、全身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无尿等。(4)对机体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损伤、物质代谢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GjB阿拉题库(alatiku.com)|我的题库|免费题库

标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C)2017-2021 Alati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阿拉题库版权所有
赣ICP备1801586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