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文化基础·法律常识·公安基础知识题库

浩渺 分享 时间:

2025年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涉及法律常识与公安基础知识,考察应试者对相关法律法规、警务工作流程及社会治安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文化基础·法律常识·公安基础知识题库”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年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文化基础·

法律常识·公安基础知识)题库

考试说明

1.考试科目:文化基础、法律常识、公安基础知识

2.试卷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90分钟

4.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0分)、案例分析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题,满分40分)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是()

A.巡警部B.湖南保卫局C.国家政治保卫局D.边警

答案:B

解析:1898年湖南陈宝箴在长沙设立的“湖南保卫局”,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2.公安机关的宗旨是()

A.维护国家安全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维护社会治安D.打击违法犯罪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

3.下列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拘役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拘役是《刑法》规定的主刑,属于刑事处罚范畴。

4.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是()

A.群众路线B.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C.依法治警D.从严治警

答案:B

解析: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和公安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5.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询问查证的一般时限不得超过()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一般情况下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需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复杂情况,最长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6.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B.人民C.国家机关D.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体现。

7.不满()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但需责令监护人管教

A.12B.14C.16D.18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明确,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8.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刑事司法权的是()

A.治安管理B.消防监督C.执行刑罚D.交通管理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刑事司法权包括立案权、侦查权、刑事强制权和刑罚执行权等,而治安管理、消防监督、交通管理属于行政管理权范畴。

9.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职责范围内紧急情况时()

A.可拒绝履行职责B.应当履行职责C.视情况决定是否履行D.需经领导批准履行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这是对其职业责任的特殊要求。

10.下列属于附加刑的刑罚种类是()

A.管制B.拘役C.罚金D.有期徒刑

答案:C

解析: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罚金属于附加刑,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

11.辅警不得从事的工作是()

A.文书助理B.窗口服务C.案件调查取证D.交通违法信息采集

答案:C

解析:根据辅警管理相关规定,辅警不得从事案件调查取证、出具鉴定意见等核心执法工作,此类工作需由人民警察承担。

12.公安机关的性质不包括()

A.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B.国家治安行政力量C.国家刑事司法力量D.国家立法机关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序列,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兼具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职能,并非立法机关组成部分。

1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为()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

答案:B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14.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基本原则是()

A.优先保护自身安全B.立即制止违法犯罪C.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D.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四条明确,使用警械武器应以制止违法犯罪、尽量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原则。

15.下列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治安违法行为是()

A.盗窃他人财物B.伪造居民身份证C.殴打他人致轻微伤D.非法携带管制刀具

答案:B

解析:伪造居民身份证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盗窃属侵犯财产,殴打他人属侵犯人身权利,非法携带刀具属妨害公共安全。

16.下列不属于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的是()

A.戒严执行权B.紧急排险权C.治安行政强制权D.现场管制权

答案:C

解析: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戒严执行权、紧急排险权、现场管制权等,治安行政强制权属于常规行政职权范畴。

17.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不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集会自由

答案:C

解析: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单独的基本权利。

18.对醉酒状态中有危险行为的人,公安机关应采取()

A.行政拘留B.罚款处罚C.保护性约束措施D.警告教育

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对醉酒后有危险行为的人,应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目的是防止危害发生。

19.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是()

A.依法办事B.群众路线C.统一指挥D.分级负责

答案:B

解析: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0.下列属于文职辅警可协助开展的工作是()

A.违法犯罪防控B.计算机网络维护C.犯罪嫌疑人盘查D.突发事件处置

答案:B

解析:文职辅警可协助开展技术支持、文书助理等工作,计算机网络维护属于技术支持范畴,其余选项为勤务辅警职责。

21.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人民主权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法治原则D.基本人权原则

答案:B

解析:我国宪法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等原则,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原则。

22.下列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是()

A.乘人不备夺取财物B.秘密窃取他人财物C.以暴力手段劫取财物D.欺骗他人处分财物

答案:B

解析:盗窃罪的核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其余选项分别对应抢夺罪、抢劫罪、诈骗罪。

23.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的身份性质是()

A.人民警察B.事业单位人员C.合同制用工人员D.行政编制人员

答案:C

解析:当前全国多数辅警属于合同制用工形式,未纳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体系。

24.治安管理处罚公开原则不包括()

A.处罚依据公开B.执法人员身份公开C.处罚决定公开D.被处罚人隐私公开

答案:D

解析:公开原则要求处罚依据、执法身份、处罚决定公开,但被处罚人的隐私受法律保护,不得公开。

25.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组织是()

A.中央特科B.边警C.国家政治保卫局D.公安部

答案:C

解析: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临时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组织。

26.1949年7月,军事委员会下设立的公安主管机关是()

A.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B.公安部C.巡警部D.国家政治保卫局

答案:B

解析:1949年7月6日,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公安部,统辖各地公安机关的工作。

27.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群众路线B.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C.依法治警D.从严治警

答案:B

解析: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体现了公安工作的群众属性。

28.“三懂四会”中的“三懂”不包括()

A.懂群众心理B.懂群众语言C.懂法律法规D.懂沟通技巧

答案:C

解析:“三懂”指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是公安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

29.下列不属于公安六大政策的是()

A.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B.宽严相济政策C.从重从快政策D.有罪推定政策

答案:D

解析:公安六大政策包括严肃与谨慎相结合、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宽严相济等,有罪推定不符合现代法治原则。

30.“四统一”的内容不包括()

A.统一考录制度B.统一训练标准C.统一工资待遇D.统一外观标识

答案:C

解析:“四统一”指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不包括统一工资待遇。

31.人民警察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当()

A.警告B.记过C.辞退D.开除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当予以辞退。

32.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人民警察,()

A.应当辞退B.可以辞退C.不得辞退D.协商辞退

答案:C

解析: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人民警察,不得辞退。

33.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秉公执法”的要求不包括()

A.事实为据B.秉持公正C.惩恶扬善D.服从领导

答案:D

解析:“秉公执法”要求事实为据、秉持公正、惩恶扬善,服从领导不属于该规范的核心要求。

34.公安工作的特点不包括()

A.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结合B.隐蔽性与公开性相结合C.独立性与自主性相结合D.打击与保护相结合

答案:C

解析:公安工作的特点包括阶级性与社会性、隐蔽性与公开性、打击与保护等相结合,独立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并非其特点。

35.下列属于主刑的是()

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有期徒刑D.没收财产

答案:C

解析: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属于附加刑。

36.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不属于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是()

A.非法拘禁B.非法搜查C.依法拘留D.非法逮捕

答案:C

解析:依法拘留是公安机关的合法职权,不属于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其余选项均为非法行为。

37.下列不属于《刑法》规定的故意犯罪的是()

A.盗窃罪B.诈骗罪C.过失致人重伤罪D.抢劫罪

答案:C

解析:过失致人重伤罪属于过失犯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均为故意犯罪。

38.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应当坚持()的原则

A.重口供轻证据B.重证据重调查研究C.先处罚后取证D.主观臆断

答案:B

解析: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的原则。

39.下列属于辅警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独立执法B.保守工作秘密C.制定政策D.审批案件

答案:B

解析:辅警应当遵守纪律,保守工作秘密,独立执法、制定政策、审批案件均不属于辅警职责。

40.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的“五规范”不包括()

A.规范机构设置B.规范职务序列C.规范生活作风D.规范执法执勤

答案:C

解析:“五规范”指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不包括规范生活作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

1.下列属于公安机关性质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B.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C.国家刑事司法力量D.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ABC

解析: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并非国家权力机关。

2.人民警察不得辞退的情形包括()

A.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B.患病在规定医疗期内的C.女性在孕期的D.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

答案:ABC

解析:因公致残、患病在医疗期内、女性孕期均属于不得辞退的情形,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应当辞退。

3.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包括()

A.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B.尊重保障人权政策C.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政策

D.有罪推定政策

答案:ABC

解析:重证据、尊重保障人权、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均为公安基本政策,有罪推定不符合法治要求。

4.下列属于治安管理处罚公开原则内容的是()

A.处罚依据公开B.执法人员身份公开C.处罚决定公开D.被处罚人隐私公开

答案:ABC

解析:公开原则包括处罚依据、执法身份、处罚决定公开,被处罚人隐私需保密。

5.辅警可协助开展的工作包括()

A.文书助理B.窗口服务C.交通违法信息采集D.案件调查取证

答案:ABC

解析:辅警可从事文书助理、窗口服务、信息采集等辅助工作,案件调查取证属核心执法工作,不得由辅警承担。

6.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组织包括()

A.湖南保卫局B.巡警部C.中央特科D.国家政治保卫局

答案:ABCD

解析:湖南保卫局是最早专职警察机构,巡警部是首个全国性专职警察机关,中央特科是党最早的保卫组织,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最早人民政权公安保卫组织。

7.“四统一、五规范”中“四统一”的内容包括()

A.统一考录制度B.统一训练标准C.统一纪律要求D.统一外观标识

答案:ABCD

解析:“四统一”具体指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

8.下列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A.人身自由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D.言论自由

答案:ABCD

解析:人身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均为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9.公安工作的特点有()

A.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结合B.打击与保护相结合C.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D.管理性与服务性相结合

答案:ABCD

解析:上述选项均为公安工作的典型特点,体现了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元属性。

10.下列行为中,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A.伪造居民身份证B.殴打他人致轻微伤C.盗窃少量财物D.醉酒后扰乱公共秩序

答案:ABCD

解析:伪造证件、殴打他人、盗窃少量财物、醉酒滋事均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满分10分)

1.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巡警部”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专职警察机关。()

答案:

解析: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巡警部”,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专职警察机关。

2.公安机关的根本路线是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答案:

解析: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路线,根本原则是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3.拘役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之一。()

答案:x

解析:拘役是《刑法》规定的主刑,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4.辅警可以协助开展案件调查取证工作。()

答案:×

解析:案件调查取证属于核心执法工作,辅警不得从事此类工作。

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为1年。()

答案:x

解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为6个月。

6.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紧急情况无需履行职责。()

答案:x

解析: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7.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答案:x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与人民的范畴不同。

8.因公负伤在医疗期内的人民警察不得被辞退。()

答案:

解析: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的人民警察,不得辞退。

9.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答案:

解析: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10.罚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答案:×

解析:罚金属于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满分30分)

案例一

某日,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报警称,某商场内有人酒后闹事,扰乱公共秩序。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男子张某(35岁)正与商场工作人员争执,且情绪激动,不时推搡工作人员。经询问,张某系因饮酒过量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进而引发冲突,未造成人员受伤及财产损失。民警对张某进行口头警告后,张某仍拒不配合,继续吵闹。

1.张某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5分)

答案:张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体为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张某在商场内酒后闹事、推搡工作人员,扰乱了商场的正常秩序,符合该条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特征。

2.公安机关对张某可采取何种处罚措施?(5分)

答案:公安机关可对张某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若其行为情节较重,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解析:张某的行为未造成人员受伤及财产损失,情节相对较轻,但经口头警告后仍拒不配合,可根据其具体行为严重程度,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作出相应处罚。

3.民警在处置该事件时应遵循哪些原则?(5分)

答案:民警处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原则,严格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处置工作;(2)公正原则,对张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客观认定和处理;(3)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对张某进行批评教育;(4)文明理性原则,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避免与张某发生冲突;(5)及时处置原则,迅速控制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

解析:这些原则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合法原则确保执法行为有法律依据,公正原则保障处理结果公平合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体现了治安管理的目的,文明理性原则有助于化解矛盾,及时处置原则能有效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案例二

辅警李某在协助民警开展路面交通疏导工作时,发现一辆小型轿车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李某随即上前示意驾驶人王某停车接受检查。王某停车后,李某要求王某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王某以李某并非正式民警为由,拒绝提供相关证件,并驾车驶离现场。

1.辅警李某要求王某出示证件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5分)

答案:辅警李某的行为合法。根据辅警管理相关规定,辅警可协助开展交通管理等辅助工作,包括协助民警示意违法行为人停车、接受检查等。李某在协助民警执行交通疏导任务时,要求王某出示证件,属于履行辅助职责的行为,符合规定。

解析:辅警的职责包括协助人民警察开展执法执勤工作,交通疏导中的证件查验协助属于其职责范围,李某的行为未超出辅助工作范畴,具有合法性。

2.驾驶人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5分)

答案:王某的行为违反了两项法律规定:(1)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2)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阻碍执行职务。王某拒绝配合辅警的合法协助检查行为,并驾车驶离,构成对公安机关执法秩序的阻碍。

解析: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直接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而拒绝提供证件并驶离,阻碍了辅警协助民警执行职务的行为,符合阻碍执行职务的违法特征。

3.公安机关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5分)

答案:公安机关应分别对王某的两项违法行为作出处理:(1)对王某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的行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给予罚款、记分等行政处罚;(2)对王某阻碍执行职务的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

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应对王某进行批评教育,告知其配合公安机关执法的义务。

解析:王某的两种违法行为分别触犯了不同的法律规范,应分别进行认定和处理,体现了一事不再罚原则的例外情形,即对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分别处罚,同时通过批评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

31 5168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