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精选3篇)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旨在规范采购、使用和监控流程,确保安全高效,降低浪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如何实现更好管理?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管理,规范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报损、报废等环节,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用耗材的管理。医用耗材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使用的,除药品外,用于诊断、治疗、护理等目的的各种材料、器械、器具、设备等。
医用耗材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医院成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领导工作。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医疗、后勤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设备科、财务部、审计科、感染管理科、使用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设备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职责:
1. 审定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2. 审批医院医用耗材采购计划。
3. 监督检查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4. 协调解决医用耗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设备科职责:
1. 负责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发放、报损、报废等管理工作。
2. 建立医用耗材管理台账,定期盘点库存。
3. 对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 负责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
医务部职责:
1. 负责制定医用耗材使用规范。
2. 对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参与医用耗材的遴选和评价。
护理部职责:
1. 负责制定护理用耗材的使用规范。
2. 对护理用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参与护理用耗材的遴选和评价。
使用科室职责:
1. 根据临床需要提出医用耗材申购计划。
2. 严格按照医用耗材使用规范使用耗材。
3. 做好医用耗材的使用记录。
4.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
财务部职责:
1. 负责医用耗材的账务管理。
2. 参与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等工作。
3. 对医用耗材的成本进行核算。
审计科职责:
1. 对医用耗材的采购、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感染管理科职责:
1. 负责对医用耗材的消毒、灭菌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采购管理
医用耗材的采购实行计划管理。使用科室根据临床需要,提出月度或季度采购计划,报设备科审核汇总。
设备科根据各科室的采购计划,结合库存情况,编制医院医用耗材采购计划,报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审批。
医用耗材的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谈判采购。
采购的医用耗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具有合法资质和合格证明。
第四章 验收、入库管理
医用耗材到货后,设备科应会同财务部、使用科室等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
1. 核对供货商资质、送货单、产品合格证等。
2. 检查医用耗材的包装、标签、外观等是否符合要求。
3. 核对医用耗材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与采购计划一致。
4. 对医用耗材的质量进行抽检。
验收合格的医用耗材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入库时,应填写医用耗材入库单,并录入医用耗材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 储存管理
医用耗材应按照其性质、特点和要求,分类、分批、分架存放,并设置明显标识。
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避光,并采取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等措施。
对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特殊医用耗材,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储存。
设备科应定期对库存医用耗材进行盘点,做到账、物、卡相符。
第六章 发放、使用管理
医用耗材的发放实行“先进先出、按需发放”的原则。
使用科室应根据临床需要,填写医用耗材领用单,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到设备科领用。
设备科应根据领用单发放医用耗材,并做好出库记录。
医用耗材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进行。
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耗材,不得重复使用。
医用耗材的使用应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使用日期、品名、规格、数量、批号等。
第七章 报损、报废管理
医用耗材因过期、失效、损坏等原因不能使用的,应及时办理报损手续。
报损的医用耗材,由使用科室填写报损单,经科室负责人、设备科、医务部、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审核后,报分管院长批准。
报损的医用耗材应进行分类、登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对需要销毁的医用耗材,应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第八章 监督检查
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应定期组织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1.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报损、报废等环节的管理情况。
3. 医用耗材的账务管理情况。
4. 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情况。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九章 附则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版) 篇2
前言
为实现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强调全流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一、精细化管理目标
1.降低耗占比: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医用耗材的使用量和采购成本,降低耗占比。
2.提高使用效率:优化耗材使用流程,减少浪费,提高耗材使用效率。
3.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耗材管理规范,确保耗材质量和使用安全。
4.实现可追溯性:建立完善的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耗材从采购到使用的全流程可追溯。
二、精细化管理原则
1.全流程管理:涵盖耗材的遴选、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发放、使用、报损、报废、结算等所有环节。
2.全方位管理:涉及医院所有部门和人员,明确各自职责。
3.全员参与:所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都应参与到耗材管理中来。
4.信息化支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耗材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5.持续改进:定期对耗材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精细化管理措施
1.耗材遴选:
成立医用耗材遴选委员会,负责制定遴选标准和流程。
遴选标准应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用性等。
优先选择临床必需、性价比高的耗材。
定期对已选耗材进行评估,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耗材。
2.采购管理:
实行集中采购、阳光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耗材质量和供应。
严格控制采购数量,避免过度采购和积压。
建立采购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采购过程中的问题。
3.验收、入库管理:
建立严格的验收标准和流程,确保耗材质量符合要求。
验收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验收不合格的耗材,不得入库。
入库时应详细记录耗材的品名、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4.储存管理:
按照耗材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分类、分批、分架存放。
储存场所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定期对库存耗材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对临近有效期的耗材,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过期浪费。
5.发放、使用管理:
实行“定额管理、按需发放”的原则。
建立科室耗材使用定额,控制耗材使用量。
使用科室应严格按照临床需要领用耗材,避免浪费。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使用耗材。
建立耗材使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耗材的使用情况。
6.报损、报废管理:
建立严格的报损、报废审批流程。
报损、报废的耗材,应进行分类、登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对报损、报废原因进行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及时改进。
7.结算管理:
建立完善的耗材结算制度,确保账目清晰、准确。
定期与供应商核对账目,及时结算货款。
对耗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8.信息化管理:
建立医用耗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耗材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9.监督考核:
建立耗材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奖优罚劣。
对违反耗材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持续改进
1. 定期组织耗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
2. 定期对耗材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
3.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
4. 学习借鉴先进的耗材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五、附则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高值耗材专项管理版) 篇3
概述
高值医用耗材因其价格昂贵、使用风险高、对医疗费用影响大等特点,需要进行专项管理。本制度旨在加强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规范其采购、使用、收费等环节,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医疗费用。
一、高值医用耗材定义
高值医用耗材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使用的,价值较高、对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医用耗材。具体范围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
1.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负责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的领导工作,审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使用规范等。
2.设备科:负责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发放、报损、报废等管理工作。
3.医务部:负责制定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规范,对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护理部:参与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规范的制定,对护理用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使用科室:根据临床需要提出高值医用耗材申购计划,严格按照使用规范使用耗材,做好使用记录。
6.财务部:负责高值医用耗材的账务管理,参与采购、验收等工作,对成本进行核算。
7.审计科:对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8.感染管理科:负责对高值医用耗材的消毒、灭菌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采购管理
1.计划管理:使用科室根据临床需要,提出高值医用耗材采购计划,报设备科审核汇总。设备科编制医院高值医用耗材采购计划,报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审批。
2.采购方式:实行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谈判采购,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3.供应商资质: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售后服务完善的供应商。
4.产品资质:采购的高值医用耗材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和合格证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四、使用管理
1.使用规范:医务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规范,明确适用范围、使用指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2.审批制度:部分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实行审批制度,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提出申请,经科室主任、医务部等审批后方可使用。
3.知情同意: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告知耗材的性能、作用、风险、费用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使用记录:详细记录患者姓名、住院号、使用日期、品名、规格、数量、批号、生产厂家、供应商、收费情况等。
5.植入物登记:对植入性高值医用耗材,应进行植入物登记,记录患者信息、植入物信息、手术信息等。
6.不良事件报告:使用高值医用耗材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医务部、设备科等部门。
五、收费管理
1.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执行高值医用耗材收费标准。
2.收费公示:在医院显著位置公示高值医用耗材的名称、规格、价格等信息,接受患者监督。
3.费用清单: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医疗费用清单,包括高值医用耗材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
六、监督管理
1.定期检查: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专项检查:针对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使用规范执行情况、收费情况等。
3.问题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信息公开:定期公开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收费情况等,接受社会监督。
七、附则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收发文管理制度【参考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