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最新5篇】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规范使用、维护和检定流程,保障计量数据的有效性与合规性?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1
(精简实用版)
为了确保社区内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 管理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内所有用于测量、计量的设备和器具,包括但不限于:
用于贸易结算的水表、电表、燃气表等。
用于医疗卫生的血压计、体温计、体重秤等。
用于环境监测的噪音计、照度计、温湿度计等。
用于社区服务的电子秤、尺具等。
二、 管理职责
1.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社区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监督执行情况。
2.各服务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定期检定/校准。
3.物业管理公司:协助社区管理办公室做好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公共区域计量器具的管理和维护。
三、 主要管理内容
1.采购与验收:
所有计量器具必须从正规渠道采购,并具有合格证明。
新购入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验收,确保性能良好、符合使用要求。
2.登记与建档:
对所有计量器具进行登记,建立详细的台账。
台账内容包括:器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使用部门、检定/校准情况等。
3.使用与维护:
计量器具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操作规程。
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清洁、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发现计量器具损坏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修。
4.检定/校准:
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必须按照规定周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应粘贴合格标志,并保存好检定/校准证书。
5.报废与处置:
对于无法修复或超过使用年限的计量器具,应及时报废。
报废的计量器具应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四、 监督与奖惩
1. 社区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各部门计量器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通报批评等处理。
3. 对在计量器具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 其他
1. 本制度由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2
(强调数据管理与信息化)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计量器具管理,提高计量数据质量,推进计量工作信息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计量器具的管理。
第三条 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计量器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二章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编码
第四条 计量器具按照用途、准确度等级、使用频率等进行分类管理。
第五条 对每台计量器具进行唯一编码,作为其在信息系统中的身份标识。
第三章 计量器具的采购与入库
第六条 采购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进行严格的验收。
第七条 验收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及时录入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相关信息。
第四章 计量器具的台账管理
第八条 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基本信息:
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
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检定/校准周期
购置日期、使用部门、存放地点、责任人
检定/校准记录、维修记录、状态标识
第九条 计量器具信息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更新。
第五章 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第十条 使用人员应通过信息系统查询计量器具的状态和相关信息,确保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
第十一条 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应符合相关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 计量器具的维修应详细记录在信息系统中,包括维修时间、故障原因、维修内容、更换部件等。
第六章 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第十三条 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应自动提醒检定/校准到期时间。
第十四条 检定/校准结果应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并上传检定/校准证书扫描件。
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应自动生成检定/校准到期预警和超期未检/校准报警。
第七章 计量器具的报废与处置
第十六条 计量器具报废应履行审批手续,并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报废登记。
第十七条 报废的计量器具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或被非法利用。
第八章 计量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第十八条 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为计量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第十九条 定期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计量器具的整体状况和使用效果。
第九章 监督与考核
第二十条 计量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计量器具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将计量器具管理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由计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内所有计量器具的管理。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计量器具是指用于测量并能给出量值的器具。包括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以及社区用于内部管理、服务的其他计量器具。
第四条 社区办公室负责社区计量器具的统一管理,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二章 计量器具的配备与采购
第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
第六条 计量器具的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2. 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标志;
3. 优先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适用的计量器具;
4.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计量器具的量程、准确度等级和功能。
第七条 采购计量器具应由各部门提出申请,报社区办公室审批。
第八条 社区办公室应建立计量器具采购台账,详细记录采购日期、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数量、价格、验收情况等信息。
第三章 计量器具的登记与建档
第九条 新购入的计量器具应及时进行登记,建立计量器具档案。
第十条 计量器具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
2. 购置日期、价格、使用部门、使用地点、保管人;
3. 检定/校准证书复印件;
4. 使用、维护、修理记录;
5. 报废或处理记录。
第十一条 计量器具档案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第四章 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第十二条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计量器具的保管和使用。
第十三条 使用计量器具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 计量器具应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使用,不得超量程、超负荷使用。
第十五条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计量器具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碰撞、跌落和剧烈震动。
第十六条 计量器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如适用),并将其放置在安全、干燥、通风的地方。
第十七条 各部门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 计量器具的维护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不得随意拆卸和修理。
第十九条 计量器具的修理应详细记录修理时间、修理内容、更换部件、修理人员等信息。
第五章 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第二十条 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应按照规定的周期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检定。
第二十一条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期校准或检定。
第二十二条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后,应及时将检定/校准证书复印件归入计量器具档案。
第二十三条 经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理、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第六章 计量器具的报废与处理
第二十四条 计量器具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报废:
1. 超过使用寿命,且无修理价值的;
2. 因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过高的;
3. 经检定/校准不合格,且无法修复或降级使用的;
4. 国家明令淘汰的。
第二十五条 计量器具的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社区办公室审批。
第二十六条 报废的计量器具应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计量器具的报废应详细记录报废时间、报废原因、处理方式等信息。
第七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八条 社区办公室应定期对各部门的计量器具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1. 计量器具的配备是否齐全、合理;
2. 计量器具的采购、登记、建档是否规范;
3. 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检定/校准是否符合规定;
4. 计量器具的报废与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第三十条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部门和个人,社区办公室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由社区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4
一、总则
1.目的:为规范本单位计量器具的管理,确保量值准确可靠,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用于测量、控制、监测等活动的计量器具。
3.管理职责:
计量管理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统一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
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量器具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管。
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负责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
二、计量器具的分类与分级管理
1.分类:根据计量器具的用途、准确度等级、使用频率等因素,将计量器具分为A、B、C三类:
A类:关键计量器具,对测量结果有重要影响,需强制检定。
B类:重要计量器具,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定或校准。
C类:一般计量器具,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可自行校准或送检。
2.分级管理:
A类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强制检定。
B类计量器具: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定期送检或校准。
C类计量器具:由使用部门自行管理,可自行校准或送检。
三、计量器具的购置与验收
1.购置计划: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计量器具购置计划,报计量管理部门审批。
2.供应商选择:优先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供应商。
3.验收:
检查计量器具的外观、包装、附件等是否完好。
核对计量器具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信息是否与合同一致。
检查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证书是否有效。
进行初步的性能测试,确保计量器具能够正常工作。
4.登记建档:验收合格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登记建档,建立计量器具台账。
四、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1.使用人员:计量器具的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使用环境:计量器具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避免高温、潮湿、腐蚀、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3.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超量程、超负荷使用。
4.日常维护:
保持计量器具的清洁、干燥。
定期检查计量器具的连接线、电池等是否正常。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停止使用。
5.定期维护: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和维护要求,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润滑、紧固等。
6.故障处理:计量器具出现故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不得自行拆卸。
五、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1.检定/校准周期:根据计量器具的分类和使用情况,确定合理的检定/校准周期。
2.检定/校准机构: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3.检定/校准记录:
记录检定/校准日期、机构、结果等信息。
保存检定/校准证书。
4.不合格处理:经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并进行修理、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六、计量器具的报废与处置
1.报废条件:
超过使用寿命,且无修理价值。
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过高。
经检定/校准不合格,且无法修复或降级使用。
国家明令淘汰。
2.报废审批:计量器具的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计量管理部门审核,报单位领导批准。
3.报废处置:报废的计量器具应统一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或挪作他用。
七、监督与检查
1.定期检查:计量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计量器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维护、检定/校准等情况。
2.不定期抽查:计量管理部门不定期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3.问题处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计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八、附则
1. 本制度由计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5
(侧重于实验室计量器具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1.目的:为规范实验室计量器具的管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用于测量、校准、测试、检验等活动的计量器具。
3.管理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计量器具管理的总体工作。
计量管理员:负责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维护、检定/校准等工作。
实验人员:负责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第二章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标识
1.分类:根据计量器具的用途、准确度等级、使用频率等因素,将计量器具分为A、B、C三类:
A类:关键计量器具,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需强制检定。
B类:重要计量器具,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定或校准。
C类:一般计量器具,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可自行校准或送检。
2.标识:
每台计量器具应有清晰、牢固的标识,标明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编号、检定/校准状态等信息。
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应粘贴合格标志。
第三章 计量器具的购置与验收
1.购置计划:根据实验需求,制定计量器具购置计划,报实验室负责人审批。
2.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供应商。
3.验收:
检查计量器具的外观、包装、附件等是否完好。
核对计量器具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等信息是否与合同一致。
检查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证书是否有效。
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计量器具满足实验要求。
4.登记建档:验收合格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员统一登记建档,建立计量器具台账。
第四章 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1.使用人员:计量器具的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使用环境:计量器具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3.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超量程、超负荷使用。
4.日常维护:
保持计量器具的清洁、干燥。
定期检查计量器具的连接线、电池等是否正常。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停止使用。
5.定期维护: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和维护要求,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润滑、紧固等。
6.故障处理:计量器具出现故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不得自行拆卸。
第五章 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1.检定/校准周期:根据计量器具的分类和使用情况,确定合理的检定/校准周期。
2.检定/校准机构: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3.检定/校准记录:
记录检定/校准日期、机构、结果等信息。
保存检定/校准证书。
4.不合格处理:经检定/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并进行修理、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第六章 计量器具的借用与归还
1.借用:
计量器具原则上不得外借。
确需借用的,应填写借用申请单,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2.归还:
借用人应按时归还计量器具,并确保计量器具完好无损。
归还时,计量管理员应检查计量器具的状态,并办理归还手续。
第七章 计量器具的报废与处置
1.报废条件:
超过使用寿命,且无修理价值。
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过高。
经检定/校准不合格,且无法修复或降级使用。
国家明令淘汰。
2.报废审批:计量器具的报废应由实验人员提出申请,经计量管理员审核,报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3.报废处置:报废的计量器具应统一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或挪作他用。
第八章 监督与检查
1.定期检查:实验室负责人定期对计量器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维护、检定/校准等情况。
2.不定期抽查:计量管理员不定期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3.问题处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第九章 附则
1.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