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推动产业楼宇与产业社区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区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专题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区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楼宇经济和产业社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与不足,系统部署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和关键举措。刚才,〔...〕街道、区委组织部、区发改经信局等单位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汇报和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有对过去工作的深入思考,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谋划,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总的来看,前一阶段,全区上下围绕产业楼宇提质增效和产业社区创新治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值得肯定的阶段性成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奋战在产业发展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楼宇和社区是产业集聚的基石。推动产业楼宇与产业社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城市能级、产业生态和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对于〔...〕区加快建设中央创新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为何抓"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产业社区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区的产业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硬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空间得到极大拓展。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地标性、高品质的产业楼宇拔地而起。目前,全区已建成投用的商务楼宇超过280幢,总建筑面积突破2200万平方米,为各类优质企业和高端产业的入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载体。特别是"税收亿元楼宇"和"税收十亿元楼宇"的数量持续攀升,楼宇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不断提高,成为了我区财政收入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以〔...〕科技大厦、〔...〕新宸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建楼宇,凭借其现代化的设计、完善的配套和专业的运营,已经成为吸引高端要素的"强磁场"。

二是"产业链"持续优化,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我们坚持"一楼一特色、一园一主业"的产业组织理念,引导楼宇和社区聚焦细分赛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在〔...〕新城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高端中介、总部经济已经形成强大的集聚优势,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汇聚了超过5万名行业精英。在〔...〕智慧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们于今年初成立了注册资本达1亿元的"〔...〕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要集中资源,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全区去年全年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达到24个,引进了包括海洋风电研发总部在内的总部型项目56个,产业的"筋骨"愈发强健。

三是"软环境"不断提升,治理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延伸到楼宇、覆盖进社区,产业社区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建立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破解机制、部门多跨联动机制和社会多元参与机制,我们努力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零距离的精准服务。从政策咨询、人才招聘到融资对接、市场拓展,一系列组合式服务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稳定了发展预期,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比如,部分老旧楼宇功能陈旧、业态低端,转型升级的步伐还不够快;部分产业社区存在产业定位模糊、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特"和"专"的优势尚未完全形成;我们的服务体系在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头部企业的期望和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拼政策、拼资源,转向拼产业生态、拼创新浓度、拼治理效能。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正是这三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和集中体现。抓好这项工作,就是抓住了〔...〕区未来发展的"牛鼻子",就是为中央创新区建设注入了最强劲、最持久的动能。全区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全力推动我区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路径,聚焦重点,精准解答新征程上的"如何抓"

推动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施策。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创新区"1+5"推进格局,突出产业思维、生态理念和社区化服务,全力答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社区高效能治理这份时代答卷。

第一,要以"产业生态"为核心,重塑空间发展的顶层逻辑。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楼宇看作是"水泥森林",把社区看作是企业的物理集合,而是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要素齐全、循环畅通、自我进化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系统。一是要做实产业规划。要围绕中央创新区明确的产业细分赛道,对全区每一幢重点楼宇、每一个产业社区进行精准的产业画像,明确其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坚决杜绝"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粗放式招商,建立项目准入评估机制,确保新引进的项目符合我们的产业定位,能够与现有企业形成协同效应。二是要强化产业链招商。要围绕龙头企业,系统梳理其上下游供应链、左右岸生态链,开展"地瓜藤"式精准招引,吸引一批关键环节、核心配套的企业落地,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形成一链"。要鼓励楼宇运营方、产业龙头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招商,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大招商格局。三是要培育创新生态。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省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平台在楼宇和社区内落地。要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最新的科技成果能够在楼C座诞生、在B座转化、在A座应用,形成一个内生的创新闭环。

第二,要以"党建引领"为旗帜,构建高效能的治理体系。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治理效能。一是要建强组织堡垒。要持续深化产业社区党委的实体化运作,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要选优配强社区党委班子,特别是要吸收楼宇内的龙头企业家、高层次人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入党委班子,提升党委的专业能力和号召力。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产业发展第一线高高飘扬。二是要创新治理机制。要健全"企业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协同办单"的工作闭环,对于企业反映的用工、融资、场地等共性问题,要由产业社区党委牵头,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提供一站式、打包式解决方案。对于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问题,要建立提级办理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得到高效解决。三是要凝聚多元合力。要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定期组织企业家沙龙、政策宣讲会、产需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之间、政企之间搭建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

第三,要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服务是最好的"梧桐树",环境是最大的"吸引力"。我们的服务理念要从"管理者"向"服务员""合伙人"转变,为企业提供"如沐春风"的精准服务。一是要推动服务数字化。要依托城市大脑和数字驾驶舱,整合各部门涉企服务资源,打造线上"企业服务中心",实现惠企政策"一键匹配、免申即享",企业办事"一网通办、全程在线"。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楼宇的智慧化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绿色的办公环境。二是要推动服务专业化。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楼宇运营服务机构,提升物业管理、资产管理、企业服务的专业水准。要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体系,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企业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法律、人力资源、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三是要推动服务人本化。产业的竞争归根结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关心好在楼宇和社区里工作的每一位人才。要完善楼宇周边的交通、餐饮、商业、文化、健身等配套设施,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群活动,如青年联谊、体育竞赛、文化讲座等,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在〔...〕区既能安心创业,也能舒心生活。

三、强化保障,狠抓落实,全力确保各项任务"抓得好"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协同配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要压实"一根链"的责任体系。要健全完善区委统一领导、月度专题研究、常态化协调指导的工作推进机制。区级层面要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全区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和政策制定。各街道、各平台要切实履行属地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把楼宇和社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投入最强的力量、最优的资源。区委组织部、区发改经信局、区投促局、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党建引领、产业导入、项目招引、要素支撑等方面形成更大合力。

二是要树立"一把尺"的考核导向。要建立一套科学、精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指挥棒"。不能只看楼宇的出租率,更要看亩均税收、单位面积营收、研发投入强度;不能只看入驻企业的数量,更要看引进了多少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不能只看硬件建设,更要看企业满意度、人才集聚度、产业生态活跃度。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资源分配等直接挂钩,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今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力打造年度十大楼宇产业园标志性成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区楼宇经济的首位度和美誉度。

三是要锻造"一支能战斗"的专业队伍。做好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工作,对干部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加强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培训,组织大家学习产业经济、科技金融、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成为懂产业、懂企业、懂服务的行家里手。要坚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的一线锻炼干部、考察干部,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使用起来,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同志们,推动产业楼宇和产业社区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奋力开创我区楼宇经济和产业社区发展的新局面,为高水平建设中央创新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47 5192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