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党委2025年前三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浩渺 分享 时间:

市教育局党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确保教育系统稳定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教育局党委2025年前三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市教育局党委2025年前三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探索形成“四个融入”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为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融入思想铸魂,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主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一是丰富教育载体,强化价值引领。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强国复兴有我”系列活动,涵盖思政课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红色经典诵读等,覆盖师生超10万人次。结合“开学第一课”“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等载体,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脉络,联系本地教育发展历程强化教育实效,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二是深化实践育人,增强思政感染力。实施“行走的思政课”计划,组织党员干部、师生代表赴本地革命纪念馆、党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通过重走红色

足迹、情景党课、革命故事分享等形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今年累计组织赴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28场,参与师生达5000余人。三是打造宣传矩阵,弘扬教育正能量。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师德培训,创新开设“课堂微思政”“班主任工作坊”,利用课间、班会等碎片化时间,以“身边榜样”“教育故事”为切入点,推动红色教育直达师生。依托“**教育”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开设“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专栏,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事迹36篇,阅读量超10万+,营造“崇教尚学、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

(二)融入管理强基,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治理,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是健全决策机制,把准办学方向。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纳入学校章程,明确党委在学校发展规划、人事任免、重大改革等事项中的领导作用。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今年以来召开意识形态专题研判会4次,解决学校思政课建设、师德师风等突出问题12项。二是推进民主管理,凝聚育人合力。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开展“校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师生意见征集”等活动,畅通师生诉求渠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新时代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今年查处师德失范行为2起,约谈提醒5人,

筑牢教师队伍思想防线。三是强化阵地管理,守好育人主阵地。严格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监管,定期排查教材选用、课堂教学、校园网络、社团活动等风险点,清理违规读物300余册,整改校园自媒体账号12个。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配齐配强思政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评选市级优质思政课15节,推动思政课质量提升。

(三)融入业务赋能,彰显党建育人成效。聚焦教育教学中心任务,以“党建+业务”模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立德树人、教育改革深度融合,让党旗在教育一线高高飘扬。一是创建“三亮三比”载体,发挥先锋作用。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教学、比服务、比奉献”活动,创建“党员示范岗”58个、“党员责任区”32个,组建“党员攻坚组”18个,围绕“双减”政策落实、课后服务提质、教育质量提升等重点任务,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23项。例如,针对“课后服务形式单一”问题,党员教师带头开设兴趣社团46个,参与学生超2万人,家长满意度达98%。二是深化教育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党建+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成立“名师工作室”“党员教研团队”,围绕“新课标落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攻关。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立项省级课题12个,党员教师牵头开发校本课程36门,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聚焦民生实事,践行为民宗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等改革,新增公办学位5000个,

缓解“入学难”问题。开展“教育帮扶”行动,组织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20对,选派党员教师支教36人,捐赠教学设备价值200万元,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融入队伍建设,锻造高素质教育铁军。坚持“人才强教”战略,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育铁军。一是实施“双培工程”,建强骨干队伍。推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今年发展教师党员45名,其中高级教师占比60%;选拔20名优秀党员教师担任学校中层干部,推动党建与业务骨干“双向赋能”。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营”,通过“老带新、师带徒”机制,培训青年教师300余人,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二是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时代新人。深化“五育并举”,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与“我和我的祖国”“童心向党”等实践活动,覆盖学生8万余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50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践行社会责任,彰显教育担当。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教师志愿者开展“送教下乡”“教育帮扶”活动16场,培训农村教师800余人。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开展“家校社共育”讲座30场,惠及家长2万余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调研实践”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加强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指导,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思政课“大比武”“示范课”活动,打造一批市级思政课品牌。强化青年教师、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建立“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开展“青年教师跟党走”“红色研学”等活动,筑牢青年一代思想根基。

(二)完善机制保障,提升阵地管理效能。健全意识形态风险研判机制,定期排查校园课堂、教材、网络等阵地风险,建立“清单化”整改台账,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加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规范学校自媒体运营,开展“清朗校园”专项行动,打击网络谣言、不良信息,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校长履职评价,建立“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确保任务落地见效。

(三)深化品牌创建,凝聚教育发展合力。打造“一校一品”思政教育品牌,支持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开展特色德育活动,评选市级思政教育示范校10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选树活动,举办师德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建立“家校社共育联盟”,开展“家长学校”“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协

同”的育人格局,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35 5182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