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浩渺 分享 时间:

市纪委监委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反腐败工作高效推进,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对标先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赋能提升——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坚持“上下联动”同培养、“一线锻炼”强本领、“内外比学”促提升,在“学”“练”“比”上持续发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聚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纪检监察铁军。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学”,一体培养提升干部“软实力”。坚持“一盘棋”谋划,围绕监督执纪执法全流程,开展涵盖业务全链条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一是深化全员培训,夯实履职基础。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党性教育、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方面精心设置课程开展全员培训,既“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进行专题授课,又“走出去”到实地开展现场教学。培训对象还进一步延伸至乡镇、村一级纪检监察干部,通过专题培训、片区研讨等方式,实现市乡村三级纪检监察干部一体培养、能力同步提升。二是加强纪法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坚持“小切口、高频次、常态化”,聚焦监督执纪执法核心业务系统施训,每周组织收听收看纪法讲堂,每半月组织一次线上案例研讨,以《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为重点,每月组织一次纪法知识测试,将纪法培训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三是推行分组研学,提升学习质效。依托协作片区、党支部小组等载体,组建公文写作、审调业务等学习小组,建立青年干部轮流讲学机制,开设“纪法小讲堂”,每月召开学习例会、研讨案件、汇报座谈,小组成员逐人过筛谈思路谈意见谈体会,以研讨交流促进干部理论与实操能力“双提升”。

(二)聚焦“练”,一线实训提升干部“硬本领”。突出实战导向,持续发挥“一线锻炼”熔炉作用,坚持在监督审调一线中锤炼干部,让干部在实战实训中练就“真本领”、“硬功夫”。一是“一人一档”分类精准培养。根据干部个人特点,依托纪检监察系统干部人才信息管理平台,分级分类将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纳入五类(审查调查类、监督检查类、案件审理类、巡视巡察类、文字综合类)人才库,实行“一人一档”全周期管理,对干部基本信息、性格特长、培训学习、办案经历及考核考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实时动态跟踪。此外,根据专业背景、业务关联等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师徒结对,通过师傅手把手传授、一对一指导,助力年轻纪检监察干部快速成长。目前,已有11名“纪检新兵”在“师徒结对”模式下能力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蜕变成长为所在室办中坚力量。二是协同作战凝聚监督力量。为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深化人才一体培养,按照“1名班子成员+2个纪检监察室+4个派驻纪检监察组+5个乡镇纪委”的组合方式,融合成3个固定的协作片区,攥指成拳,凝聚合力,片区内实行同学习、同监督、同办案、同考核,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战。在人员力量整合的基础上,以片区为单位组建日常监督员、谈话突破员、证据审核员等人才队伍,采取“师傅带徒弟”方式梯队式培养,让干部在团队作战中增才长干、积累经验。三是一线实训练就过硬能力。坚持把办案一线作为“练兵场”,扎实推进“全员办案”,在坚持审调干部作为办案主力的同时,有序组织综合室办干部加入案件查办队伍,持续推进系统内办案人才递进式培养。同时,加强轮岗轮训,有计划、分批次安排实战经验少的干部到监督检查、巡察等业务一线轮岗锻炼,通过多岗位锻炼,充分挖掘干部潜能,帮助干部拓宽视野、补齐短板,全方位培养业务“多面手”。目前,市纪委监委有留置案办理经历干部占比达65%,比例同比上升30%。

(三)聚焦“比”,内外比学激发干部“源动力”。坚持“内部比”与“外部比”相结合,通过内部比学、对标交流、赛事比拼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良好氛围。承办市“三南”片区纪法素养业务竞赛活动,创新探索出以业务竞赛推动干部全面提升“能谈会写懂纪法”基本功的“练兵”新模式,经验做法获市认可并在全市。一方面,围绕“能谈会写懂纪法”人才培养目标,不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征文写作、线索初核实操、案件审理分析、文体活动比赛等内部比拼“擂台赛”,为干部搭建展风采、长才智的多样舞台,帮助干部在内部比学中找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另一方面,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将“内部比”拓展到“区域比”,创新设置“能谈会写”案例推演与“懂纪法”主题辩论两大环节,通过谈话模拟、观点对抗、互动竞答等形式,全面提升干部“能谈会写懂纪法”基本功,推动干部从“单科能手”加快向“全科行家”转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政治引领与纪律教育,筑牢忠诚根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及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常委会领学、支部研学、案例教学等形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以典型案例剖析、庭审旁听等方式引导干部对照检视,校准履职“标尺”,确保言行守戒、立场坚定。

(二)分层分类提升专业能力,破解本领恐慌。针对队伍年龄断层、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推行“因需施教”培训机制。一是量身定制培训“菜单”,按监督执纪、审查调查等需求分级分类教学;二是推动“教学相长”,开展骨干上讲台、实战案例研讨活动,促进经验共享。同时强化一线练兵,通过导师帮带、轮岗交流、留置专案实践等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破解“新兵上战场”困境。

(三)健全严管厚爱机制,激发担当作为。完善权力运行“全周期管理”,梳理监督执纪各环节风险点,建立信访处置、线索管理、涉案财物监管等联动制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运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开展“月体检”“年度体检”,及时纠偏作风问题。优化考核激励,围绕“德能勤绩廉”建立实绩评价体系,大胆选用一线攻坚骨干,探索“能上能下”机制,并为受诬告干部澄清正名,破除“干多错多”顾虑。

(四)优化结构强化保障,夯实履职基础。着力改善队伍年龄与专业结构,加大法律、财会、信息化等专业人才引进。推动技术赋能,打通省市县乡四级数据壁垒,提升银行流水、房产信息等调取效率,破解基层办案“传统模式耗人力”难题。同步关注干部身心压力,通过轮休调休、心理疏导等措施缓解长期办案负荷,增强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

35 5178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