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加强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市民出行安全与便利,推动交通设施完善,确保城市交通畅通有序,营造良好出行环境。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深层症结,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旨在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大的合力、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城区交通秩序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常态长效的扎实成果。
刚才,大家共同观看了中心城区交通秩序的暗访短片,片中反映的问题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相关部门也分别汇报了近期的工作进展,讲得都很好,既有成绩的梳理,也有问题的反思。总体来看,自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城区的交通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路面通行效率有所提升,一些顽瘴痼疾得到了初步遏制。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体一线执法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反复性并存的系统工程。当前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基础尚不稳固。从暗访片和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深层次的矛盾依然突出,治理的瓶颈亟待突破。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法监管存在盲区,部分路段、部分时段的管理力量薄弱,导致违法行为“打地鼠”现象时有发生,常态化管控的韧性不足;二是停车供需矛盾尖锐,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停车泊位供给的结构性、总量性短板日益凸显,乱停乱放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交通秩序的最大痛点;三是共治共享基础薄弱,市民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这些问题,既是表象,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刻检验。面对这些挑战,回避不是办法,懈怠更不可取。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下面,围绕如何深化下一阶段的整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升站位深化认识,以系统思维引领交通治理现代化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抓好中心城区的交通秩序,绝不仅仅是解决“堵”和“乱”的问题,其背后关联着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的大局。
首先,要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交通治理。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其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的效率。通畅有序的交通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反之,一个拥堵不堪、秩序混乱的城市,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居民的生活品质,最终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将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棋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将其作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释放发展活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
其次,要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度来把握交通治理。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行难、停车难、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是当前市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去年一年,全市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高达741920起,其中醉驾案件就有275起,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都警示着交通安全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交通问题。
再次,要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维度来推进交通治理。交通管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它考验着一个城市的规划能力、建设水平、管理智慧和市民素养。要实现交通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整治模式,转向系统化、法治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治理路径。这要求不仅要依赖于路面执法,更要依赖于源头治理、科技赋能和全民参与的综合效应,推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形成一套符合*市实际、具有长效机制的现代交通治理体系。
二、聚焦症结精准施策,以组合拳法破解交通治理顽瘴痼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短板,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打出一套环环相扣、精准有力的“组合拳”。
第一拳,在“严管”上再加压,以雷霆手段重塑规则敬畏。良好的秩序是管出来的。对于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让交通法规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一要突出执法重点,实现精准打击。执法力量要向关键区域和关键时段倾斜。要紧盯学校、医院、大型商圈、客运站场等人员车辆高度聚集的重点区域,以及上下班高峰、夜间等违法行为高发的重点时段,科学布设警力,优化勤务模式。不久前,在一次夜间集中整治行动中,短短两晚就查处了酒驾、涉牌涉证、违停等各类违法行为192起,这充分说明重点时段的管控潜力巨大。要深化公安、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形成“攥指成拳”的执法合力,重点聚焦酒驾醉驾、超员超载、不礼让斑马线、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头盔、违法停车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行为,查处一宗、震慑一片。二要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执法效能。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是破解当前警力不足、监管存在盲区等难题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利用好已经建成的“街面智慧指挥联控平台”和“321平台”,实现对道路交通状况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和精准调度。要加快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系统的升级与覆盖,特别是要扩大外场智能抓拍系统的布设范围,对违法停车、违反禁令标志等行为实现自动抓拍、非现场执法,消除执法的人情干扰,提升执法的公正性和威慑力。要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特点,实现“数据引领警务”,让勤务部署和整治行动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
第二拳,在“疏导”上再挖潜,以绣花功夫破解供需矛盾。“疏”与“堵”是辩证统一的。在严管重罚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做好疏导文章,从根源上化解交通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停车难问题。一要千方百计扩容泊位供给。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见缝插针地规划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存量资源潜力。要积极探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内部停车场在非工作时间向社会错时开放共享的模式,盘活闲置泊位资源。要引导和规范住宅小区停车管理,鼓励通过业主自治、引入专业管理等方式,优化内部停车秩序,提高车位周转率。二要提升智慧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将各类公共、商业及共享停车场资源接入平台,实现车位信息实时发布、停车诱导、无感支付等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引导驾驶员合理规划停车地点,减少因寻找车位而产生的无效交通流量。同时,要运用价格杠杆进行需求调控,研究制定差异化的停车收费政策,通过在核心区域、重点路段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引导部分出行需求向公共交通转移,实现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有效调节。
第三拳,在“引导”上再升温,以春风化雨凝聚社会共识。交通秩序的根本好转,最终要依靠全体市民文明交通素养的提升。必须坚持宣传教育先行,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一要突出正向激励引导。宣传工作不能仅限于曝光违法行为,更要大力选树和宣传“文明驾驶员”“最美交通人”等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传递文明交通的正能量。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讲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普及交通法律法规。二要深化交通安全教育。要将交通安全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中小学生抓起,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等形式,让文明交通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压实运输企业、驾校等源头单位的主体责任,把好驾驶员的“准入关”和“日常教育关”,确保安全意识入脑入心。三要推动社会广泛参与。要积极发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力量,广泛招募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在主要路口、重点路段协助开展交通秩序维护和文明劝导服务。要发挥社区网格员的作用,将停车管理、交通宣传等职责融入日常网格化服务管理之中,打通交通治理的“最后一米”,真正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交通治理新格局。
三、压实责任强化协同,以过硬作风保障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一项好的决策部署,如果执行不到位,最终只会是一纸空文。必须拧紧责任链条,强化督查问效,确保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一要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各城区、街道办事处是本辖区交通秩序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属地管理职责,主动作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建立健全“路长制”,将辖区内每条道路的交通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具体个人,实现管理责任的全覆盖、无死角。
二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公安、交通、城管、住建、宣传、教育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公安交管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严格执法;交通运输部门要抓好行业监管和公共交通优化;住建部门要加快停车场规划建设;城管部门要配合做好人行道违法停车等问题的治理;宣传、教育部门要抓好社会宣传和校园教育。要坚决破除部门壁垒和本位主义,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和联合执法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高效运转。
三要强化督查整改机制。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督查考核机制。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明察暗访,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反弹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通报批评,必要时要进行约谈问责。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同志们,治堵保畅、优化交通,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既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干部作风的现实检验。希望大家以对党、对人民、对*市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担当,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为把*市建设成为一座更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现代化城市而共同努力!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