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推进会上的讲话
强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性,推动基层减负,提升服务效能,激发活力,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全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推进会,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向长期以来困扰我们基层工作、侵蚀干部斗志、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顽瘴痼疾,发起一次总攻式的宣战,为我们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注入持续奋斗的动能。
我们常常讲,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本来就已经很重,他们直面最复杂的矛盾,处理最具体的事务,服务最广大的群众。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捆住了基层干部的手脚,消耗了他们本应服务为民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对基层干部的不负责任。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常抓不懈的韧劲,坚决彻底地将这股歪风刹住!
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我们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与深重危害。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现象。
其一,是“文山会海”的惯性依赖与精神内耗。有些部门和同志,似乎离开了文件和会议就不会开展工作。一份文件层层转发,内容大同小异,除了增加流转环节,并无新的实质要求;一个会议套着另一个会议召开,区里开了镇街开,镇街开了村居开,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往返会场和聆听重复的报告上。更有甚者,会议追求规模、讲究排场,发言穿靴戴帽、冗长空洞,解决的实际问题却寥寥无几。这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会、忙于应付材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沉到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巨大的行政资源浪费,更是一种导向上的严重偏差,它让我们的工作停留在纸面和口头,而非实践和地面。
其二,是“过度留痕”的信任缺失与价值扭曲。现在,“工作留痕”本身没有错,但一旦“过度”,就变了味。为了证明某项工作已经开展,各种记录、表格、照片、视频、微信截图成了“标准配置”。一项简单的入户走访,需要摆拍照片、填写详尽的日志、在多个APP上定位打卡;一次常规的社区清扫,需要前后对比照、人员签到表、工作总结报告。这种“凡事必留痕、无痕即未做”的思维,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基层干部不信任的管理哲学,以及出了问题急于“撇清责任”的“甩锅”心态。它导致干部们把工作的重心从“把事情做好”异化为“把材料做漂亮”,助长了“精致务虚”的不良风气,让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繁琐的流程中逐渐流失。
其三,是“检查考核”的频次过滥与标准脱节。检查考核本是推动工作、检验成效的必要手段,但现在却成了基层不堪重负的主要源头之一。各个上级部门条线向下,各类名目的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层出不穷,而且常常各自为战、时间扎堆。基层单位一年到头都在忙着“迎检”,准备汇报材料、整理台账档案、布置参观路线。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检查考核标准“一刀切”,脱离不同乡镇、不同部门的实际,只看台账是否精美,报表是否齐全,却不深入实地看变化、听民声、问实效。这种重“痕”不重“绩”、看“纸”不看“实”的考核方式,逼迫基层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表面文章,甚至为了应付检查而编造数据,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它损害了我们求真务实的政治本色。
同志们,这些问题积累日久,危害深重。它挫伤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无谓的事务中熬白了头、寒了心;它割裂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干部身影只出现在镜头里和会议室,而非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它最终会侵蚀我们党的执政根基,阻碍我们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必须拿出硬招实招,来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
接下来,我要宣布几项为基层减负的刚性措施,这些是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硬杠杠”,是我们要共同遵守的“新规矩”。
在控制“文山会海”方面,我们将实行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对全区性会议和发文进行严格的审批与整合。能合并召开的会议坚决合并,能以视频形式召开的不要求集中开会,能直接开到基层的会议不再层层召开。原则上,全区各级各类会议数量在今年基础上必须削减百分之三十以上。发文方面,凡是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凡是能通过电话、便函等方式解决的一律不制发正式文件,凡是上级文件已直接下发到基层且没有要求另行制定实施细则的,不再层层转发。我们要力求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把更多的“白纸黑字”变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在整治“过度留痕”方面,我们要正本清源,明确必要留痕的范围与标准。除中央和省市有明确规定的之外,各部门不得自行增设留痕事项。我们将全面清理各类工作APP、微信工作群,该合并的合并,该解散的解散,坚决杜绝把工作群异化为“晒成绩”的“打卡地”和布置任务的“便捷通道”。我们要大力倡导“痕迹在实地、口碑在民间”的导向,评价一项工作,主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看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看发展是否有实质性进步,而不是看材料的厚薄、照片的多寡。
在规范“检查考核”方面,我们将大力推行整合与改革。建立全区统一的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报批制度,未经批准的不得擅自开展。将内容相近、对象相同的多项检查考核,尽可能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小组,实行“多检合一”,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大幅减少区级层面自行设置的考核评比项目,取消那些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我们要推动考核评价体系的根本性转变,从一味挑毛病、找问题,转向更多地帮助基层分析原因、解决困难,从重过程痕迹转向重实绩实效,将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发展质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终标尺。
在大力做“减法”的同时,我们更要积极地做“加法”,这个“加”,就是为基层赋能,赋予他们更多的资源、更大的权力、更暖的关爱。
我们要大力倡导并刚性落实“四不两直”工作法。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走出办公室,沉到一线去。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发现那些被层层汇报所过滤掉的真问题。我们要让“四不两直”成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推动工作的新常态,成为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锐利的武器。
我们要推动资源、权力、关爱向基层倾斜。资源下沉,意味着要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保障基层有能力办事。要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充实一线力量;要完善基层经费保障机制,让基层“有钱办事”。权力下放,意味着要赋予基层更大的自主权。对于基层治理中的高频事项,要依法依规下放相应的审批、执法、服务等权限,减少层层请示汇报的环节,让基层有权定事、有能力解决问题。关爱下沉,意味着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真正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要建立宽容失误、鼓励探索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要畅通基层干部的晋升渠道,让有为者有位。要实实在在地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家庭照顾等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心、安身、安业,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同志们,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它考验的是我们的政治担当,检验的是我们的工作作风。宣布措施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落实。从今天起,全区上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条一条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区委区政府将建立专门的监督反馈机制,对减负措施执行不力、甚至搞变通、打折扣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追责问责。同时,我们也欢迎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我们进行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为基层松绑减负,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担当作为、服务人民。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彻底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尘埃,把心思和精力真正凝聚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盼,共同谱写我们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