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交通运输局中秋国庆暨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节日期间交通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群众出行顺畅。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交通运输局中秋国庆暨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交通运输局中秋国庆暨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时机关键、意义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及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全系统上下,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守住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的底线,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安全、祥和、有序的节日出行环境,为全年工作圆满收官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以最高站位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是红线、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逾越。当前,我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稳定之下暗流涌动,风险挑战不容低估。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三期叠加"的严峻考验,必须从政治高度、全局高度来审视和把握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思想认识必须再深化,深刻把握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直接服务于千家万户,安全问题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20xx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起,造成6人死亡,15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虽然事故总数同比有所下降,但较大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道路运输领域,因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技术状况不良以及恶劣天气影响引发的事故占比高达75%。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沉痛的教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次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对行业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造成的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害。全系统上下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安全生产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第二,风险研判必须再精准,深刻认识特殊时期的复杂严峻性。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一是节假日大客流带来的"高负荷"压力。中秋、国庆双节将至,预计我市将迎来探亲流、旅游流、学生流的高度叠加。〔...〕市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各大景区、商圈将吸引大量游客。据预测,双节期间,我市公路客运量将突破80万人次,高速公路车流量将同比增长约15%,港口客运量也将达到近年来的峰值。人流、车流、客货流交织,重点路段、重点场站、重点水域的运行压力将急剧增大,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升高,安全管控难度前所未有。二是四季度气候变化带来的"高风险"挑战。进入第四季度,我市气温将逐渐走低,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将频繁出现,对道路通行、水上航行、工程施工都将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山区路段,团雾、暗冰现象多发,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港口、码头的作业安全,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都将面临大风、降温等不利天气的严峻考验,季节性风险因素显著增多。三是行业内部存在的"薄弱点"短板。通过前期的检查和调研,我们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悬空,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安全投入不足,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有的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三超一疲劳"等顽瘴痼疾屡禁不止;有的监管环节还存在盲区和漏洞,执法检查"宽松软"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我们的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完善,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实战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是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必须高度警惕,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解决。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最实举措打赢安全攻坚硬仗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空喊口号、流于形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拿出硬招、实招,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市局决定,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三大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和绣花之功,全力确保行业安全稳定。

第一,坚决打好"百日攻坚行动",实现隐患动态清零。此项行动是覆盖全行业、全领域的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从今天开始,持续一百天。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制定详细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一要全面自查自纠。各运输企业、港口企业、在建项目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所属的车辆船舶、场站码头、设施设备、人员资质、管理制度等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自查。查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和时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形成闭环管理。二要强化监督检查。市局和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建联合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一线、直插现场,开展高强度的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长途客运、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水上客运、"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在建公路水运工程高风险作业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一盯到底;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零容忍",依法从严从重处罚,该停业的坚决停业,该吊销许可的坚决吊销,绝不姑息。三要注重标本兼治。攻坚行动不仅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要通过此次行动,梳理出一批共性问题和制度短板,推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技术手段的升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全面实施"重大危险源提级管控行动",做到精准防范。重大危险源是安全生产的"火山口",必须采取超常措施,严防死守。一要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各单位要组织专业力量,对本行业、本领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再辨识、再评估。比如,单次运输超过5吨的危险化学品车辆、核定载客800人以上的客运站、跨江跨海的特大桥梁和超长隧道、存储量超过1000吨的危险品码头仓库、超过一定规模的深基坑和高支模工程等,都要作为重大危险源登记在册,建立详细档案,并根据风险变化进行动态更新。二要实施提级管控。所谓"提级",就是责任上提一级、标准上提一级、频次上提一级。对所有认定的重大危险源,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直接包保,安全管理责任到人。要加密检查巡查频次,从常规的每月一查、每周一查提升至每日一查甚至每班一查。要运用科技手段,对"两客一危"车辆的运行轨迹、驾驶行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港口重要设备、工程关键部位实现视频远程监控和风险预警,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三要强化应急联动。要针对每一处重大危险源,量身定制专项应急预案,明确预警发布、人员疏散、初期处置、外部救援等环节的应对流程。要定期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加强与公安、应急、消防、卫健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响应、最快速度处置、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第三,精心组织"重点时段安全管控行动",确保平稳可控。重点时段主要是指中秋国庆假期、恶劣天气预警期以及每日的客流高峰期。在这些时段,必须采取更加严格、更加精细的管控措施。一要加强运力保障与组织调度。"双节"期间,要科学预测客流,合理安排运力,优化班次线路,坚决杜绝客运场站出现旅客长时间滞留现象。要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公众合理出行。要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确保旅客换乘高效顺畅。二要加强现场管理与秩序维护。各大客运站、火车站、港口码头要增派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加强对进站安检、实名制售票、旅客疏导等环节的管理,严防"三品"进站上车。要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加大对重点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巡逻管控力度,严查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三要加强预警预防与应急值守。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气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旦接到暴雨、大雾、冰雪等灾害性天气预警,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众和运输企业发布预警信息,并按照预案要求,果断采取限速、封路、停航等措施。全系统从现在起要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应急力量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三、压实各方责任,以最严要求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责任落实。必须构建起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权责清晰、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强化监管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这是法定职责,也是政治责任。市局各业务处室、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直各相关单位,必须牢固树立"监管不到位就是失职"的理念。要严格对照各自的职责清单,将安全监管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执法队伍要敢于较真碰硬,对那些漠视法律、无视生命的企业和个人,要坚决亮剑,依法严惩,形成强大震慑。要加强对下级部门和单位的督导检查,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要及时约谈、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真正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第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各项安全措施的最终落实者。必须督促企业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一要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尽责。必须让每一位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要督促他们亲自组织研究安全问题、亲自带队检查安全隐患、亲自部署落实整改措施。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对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二要推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要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安全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方面,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要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当前,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行《防范工贸行业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三十条硬措施》,其核心要义就是将安全要求具体化、条目化、刚性化。我们交通运输行业也要借鉴这种思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无论是驾驶员发车前的安全检查,还是船舶开航前的设备检测,无论是施工现场的作业许可,还是场站内的消防巡查,都要有明确的、不可逾越的"铁规矩",让每一名员工都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

第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守住安全最后一道关口。应急管理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保障。一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要结合行业特点和潜在风险,对应急预案进行再梳理、再评估、再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要加强多部门协同、跨区域联动的预案制定和演练,提升综合应急响应能力。二要加强应急物资和队伍准备。要对现有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和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清点和维护,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要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确保一旦有事,能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三要做好信息报送和舆情应对。要严格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象。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公布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为应急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同志们,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平安指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交通运输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到来!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47 5165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