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爱国 分享 时间:

加强整治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强化责任担当,推动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确保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昨天,市委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市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今天,我们接着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昨天会议上〔...〕同志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标对表,查漏补缺,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扎实成效。

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进入20xx年之后,全市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全市自20xx年以来累计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超过20000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超过4000人,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蛀虫""硕鼠"被依纪依法严肃查处,政治生态持续净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具有点多面广、隐蔽性强、反复性强等特点,滋生的土壤尚未彻底铲除。从信访举报、日常监督和巡视巡察反馈的情况看,一些问题仍然突出,一些领域的风险依然存在,集中整治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必须深刻认识到,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固本之举,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集中整治进行到底。下面,我围绕如何抓好下一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以"回头看"的较真精神检视整治成效

整治工作有没有效果,群众最有发言权。衡量成效的最终标准,不是查了多少案子、处分了多少人,而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了多少,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了多少。〔...〕同志在昨天的会议上明确要求,要认真对集中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这个"回头看",就是要对照整治目标,逐项检视、逐条梳理,看问题是否真正见底清零,看整改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看群众是否真正认可满意。

首先,要看线索核查是否彻底。对前期受理的群众举报、上级交办、监督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要进行一次"大起底""大筛查"。是否存在线索积压、应查未查、查而不实、避重就轻等问题?特别是对那些重复举报、反映强烈的重点线索,必须提级办理、挂牌督办,确保一查到底,给群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其次,要看问题整改是否到位。一些单位在整改中可能存在"纸上整改""虚假整改"的现象。比如,针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是否仅仅停留在追回款项,而没有对审批、拨付、监管等环节的制度漏洞进行修补?针对教育领域乱收费、校服采购不透明等问题是否真正做到了源头治理,切断了利益输送链条?必须对已办结的案件和已整改的问题进行随机抽查、实地核查,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最后,要看群众评价是否满意。要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坝坝会、设置意见箱、线上问卷等多种方式,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评价。群众说好的,才是真的好。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必须返工重来,直到群众点头认可为止。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各地区各部门整治成效的核心指标,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

二、压实各方责任,以"全链条"的闭环思维凝聚整治合力

集中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纪委监委一家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的"合唱"。必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构建起党委主导、纪委主抓、部门主责、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强大工作格局。

一要压紧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将集中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定期听取汇报、分析形势、研究对策。要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点环节,亲自督办重要案件。要敢于动真碰硬,对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内的问题,要敢于"揭盖子""亮丑",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二要压紧压实纪委监委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在集中整治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要聚焦主责主业,把监督执纪问责的探头对准群众身边,精准发现问题,严肃查处案件。要加强对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对那些在整治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问责,以精准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同时,要加强与公安、检察、审计、信访等单位的协作配合,形成信息共享、线索互移、协同办案的工作机制。

三要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很多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都发生在行业主管和监管领域。行业部门最了解本行业的"潜规则"和风险点,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市教育局要管好校园食品安全和教辅征订;市住建局要管好建筑垃圾清运和群租房乱象;市卫健委要管好医疗领域的"红包""回扣";市市场监管局要管好缺斤短两、假冒伪劣等市场乱象。各职能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行风"的理念,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强化日常监管,从源头上防范问题的发生。决不能把问题全部推给纪委,坐等纪委查案。

三、突出工作重点,以"钉钉子"的精准劲头攻克顽瘴痼疾

开展集中整治,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症结、靶向治疗,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盯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集中的领域和环节,重拳出击,形成突破。

一要聚焦民生痛点。民生连着民心。要重点整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比如,严肃查处套取、挪用、贪占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的行为;严肃查处在征地拆迁、旧城改造中与民争利、优亲厚友的行为;严肃查处向群众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这些问题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近期,全市查处了一批民生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

二要聚焦基层"微腐败"。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他们的作风和廉洁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要紧盯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严肃查处基层干部在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村霸""街霸",以及背后的"保护伞",必须坚决铲除,维护基层公平正义。要通过深化村(居)务公开专项监察等方式,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聚焦作风顽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腐败滋生的温床。要下大力气整治在服务群众中存在的"冷硬横推""庸懒散拖"等作风问题。比如,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是否存在程序繁琐、推诿扯皮,让群众"来回跑"的现象?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是否存在漠视群众诉求,简单粗暴、激化矛盾的现象?要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对这些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推动干部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

四、深化标本兼治,以"系统化"的治理理念构建长效机制

查办案件、惩治腐败分子是"治标",构建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是"治本"。开展集中整治,既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抓源治本、建章立制,努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一是从个案剖析中找准制度漏洞。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或多或少反映出制度建设、权力配置或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和发案单位要共同做好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要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发案规律,找准廉政风险点,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或监察建议。发案单位要对照建议,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及时建章立制。据统计,仅在政务服务领域,通过集中整治就已经推动建立了89项长效机制,这个做法很好,要在全市各领域推广。

二是从系统治理中提升监管效能。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往往具有行业性、系统性特征。必须坚持系统施治,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和行业清源。比如,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发改、住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要协同发力,完善招投标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要善于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资金流、项目流、审批流进行动态监控和智能预警,让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三是从思想教育中筑牢廉洁防线。制度是硬约束,思想是内驱动。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要用好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用"活教材"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他们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他们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

同志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一刻不停歇"的清醒,把这项工作抓常、抓细、抓长。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坚决打赢这场正风肃纪反腐的攻坚战、持久战,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市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奋力谱写〔...〕市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47 5165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