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推动创新创业,强化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好生态,助力产业升级。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审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刚才,相关区县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汇报,也交流了工作中的思考,讲得都很好,点出了问题,也提出了思路。会前,我们实地调研了〔...〕科技金融大厦和〔...〕国际人才创新中心,亲身感受了我们创新创业一线的脉搏与活力。总的来看,全市上下推动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先进城市,对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的创新创业工作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更硬核、更精准的举措,动员全市上下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奋力开创我市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更要正视差距,在深刻把握大势中找准定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创新创业。全市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主体日益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突破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也已超过1400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历史性地突破190亿元大关。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创新者的智慧与汗水,是全市各级部门的辛勤付出。
然而,成绩是用来鼓舞士气的,问题才是我们前进的磨刀石。我们必须跳出〔...〕看〔...〕,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版图,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第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牢固。虽然我们的企业数量在增加,但真正具备核心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参天大树"还不多,不少企业仍然习惯于跟随模仿,原始创新能力和意愿不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虽然逐年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部分企业在研发项目立项、研发支出核算等方面还不够规范。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还不够顺畅。高校、科研院所的"书架"与企业的"货架"之间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我们不缺科研成果,但很多成果"锁"在实验室里,没有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统计,我市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其中,既有市场导向的成果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人才匮乏的因素,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亟待壮大。
第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还不够完善。从现场调研的情况看,我们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物理载体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精力,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围绕创新链布局的金融链、人才链、服务链还存在诸多堵点。例如,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对初创期、种子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显不足,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同时,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完全形成,一些干部在推进改革创新时仍然存在"怕担责、怕出错"的顾虑。
这些问题,既有共性因素,也有我们自身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创新创业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动真碰硬,一个一个加以破解。
二、聚焦关键靶向精准施策,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做好下一阶段的创新创业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核心环节,实施靶向治疗。要紧紧围绕"企业主体、成果转化、产业集群、生态营造"这四个关键点,集中发力,务求实效。
(一)突出企业核心地位,培育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推动创新创业,根本上要靠企业。
一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要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更多地采用"拨投贷"联动、创新券等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建立稳定的研发投入增长机制。要建立全市重点企业研发投入的监测和通报制度,对研发投入强度高、增长快的企业,在项目申报、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二要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力争到2027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超过50家,在重点产业链领域实现高水平创新平台全覆盖。
三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绘制产业链图谱和技术创新路线图。要定期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进行"面对面"供需对接,解决产业配套和技术瓶颈问题。要支持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为中小创新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提供验证和迭代的机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格局。
(二)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必须下大力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绑定的成果转化体系。
一要搭建高效协同的转化平台。要加快推进"〔...〕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使其真正成为技术需求发布的"总入口"和科技成果汇交的"总枢纽"。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建立"两图谱三平台"模式,即产业发展全景图谱、技术攻关路线图谱,以及数智化提升平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协同创新高地,为产学研合作提供精准导航。
二要壮大专业化的技术转移队伍。成果转化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经纪人"队伍。要实施"技术转移人才培育专项行动",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定向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懂金融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市场化的佣金激励机制,允许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人员从技术交易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三要完善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要指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时,事先明确约定科技成果的权属和转化后的利益分配方式。要全面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激发他们开展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要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的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在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没有谋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相关负责人可以免于追究决策责任,为成果转化"松绑减负"。
(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集聚区
创新不能搞"大水漫灌",必须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高地。
一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创新集聚区。要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若干个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服务功能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创新核心承载区。例如,依托〔...〕高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东部新城创新创业工场";依托〔...〕大学城,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建设"环大学城知识经济圈"和"〔...〕科技产业社区"。
二要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创新集群。要聚焦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产业集群跃升计划"。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项目,集聚一批配套企业,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龙头企业+孵化器+基金+产业基地"的微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地标。
三要强化创新载体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要对现有的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引导其从提供物理空间的"二房东"模式,向提供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市场推广等深度服务的专业孵化模式转型。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建设运营孵化载aws,提升孵化效率和成功率。
(四)健全激励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生态
创新本质上是探索性的活动,必然伴随着不确定性和失败的风险。一个地方的创新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失败的包容度。必须把健全完善激励容错机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敢闯敢试者"撑腰鼓劲"。
一要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长出牙齿"。市委、市政府近期将正式印发《〔...〕市关于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的核心,就是要清晰界定容错的边界和情形。文件将明确提出"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即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文件还将以清单化的方式,列出在产业扶持、科技创新、项目招引等领域可以适用容错的24种具体情形,以及不予容错的12项负面清单,让干部在干事创业时心中有数、行事有度。
二要发挥典型案例的"风向标"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要主动作为,及时发现、甄别和运用容错纠错的案例。对于符合容错条件的,要大胆地为干部澄清正名、卸下包袱。要像宜昌、广州等地一样,定期筛选并公开发布一批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向全社会释放出"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强烈信号。
三要构建全方位的创新服务体系。除了制度保障,还要在金融、人才等方面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阳光雨露"。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设立子基金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广"人才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为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要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不仅要引得进"高精尖缺"人才,更要为他们提供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周期服务,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在〔...〕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
三、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汇聚推动创新创业的磅礴合力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推动创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市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区县、各部门要把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摆在核心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将今天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逐一分解,明确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二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创新创业工作涉及面广,不是哪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参与的"大合唱"。科技部门要当好"主攻手",发改、工信、财政、人社、金融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各区县要履行好属地责任,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破除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高效顺畅的工作格局。
三要强化督查考核问效。要将创新创业工作的成效,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投入增长、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核心指标,纳入对各区县、各部门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要建立常态化的督查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通报、约谈提醒。要通过考核"指挥棒"和督查"风向标",引导全市上下把心思和精力都聚焦到抓创新、谋发展上来。
同志们,创新决胜未来,创业成就梦想。推动创新创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我市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