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推动农场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农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农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关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最新部署要求,全面盘点当前进展,精准研判形势任务,动员全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第四季度,确保我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圆满成功和实质性成效。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现在距离年底仅剩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已经到了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关键时刻。刚才,相关部室负责同志汇报了各自领域的改革进展情况,总体来看,成效是显著的,但问题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改革成效,坚定高质量收官的信心与决心
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特别是进入20xx-20xx年攻坚期,全场上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走深走实,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我们高质量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们应对未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首先,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坚持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系统重塑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与权责边界。通过制定详尽的改革任务清单和责任台账将改革目标层层分解,明确了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强大合力。公司治理结构持续优化,决策机制的科学性、执行机制的有效性、监督机制的制衡性得到显著增强。尤其是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面,我们打破了传统"铁饭碗"的束缚,将经营指标与个人薪酬、岗位去留紧密挂钩,有效激发了各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的内生动力。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深化以来,企业的项目工期平均缩短了7%,运营成本在部分领域实现了3%的有效降低,这正是管理效能提升的最直接体现。
其次,农业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创新中得到显著增强。作为农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农业现代化是我们的核心使命。改革的深化,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没有就改革而改革,而是将改革的着力点牢牢锁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上。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标准化格田改造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增加了6亩的耕作面积,更通过优化土地布局,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和精准化田间管理创造了条件,土地利用率和综合产出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科技的赋能力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20xx年,我场粮食总产历史性地达到万吨折合亿斤,成功实现"二十一连丰"的壮举,这背后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强大支撑。我们推广的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每年可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超过3500万立方米,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8000万元以上。这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它代表着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坚定步伐,也是我们服务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
再次,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活力得到有效释放。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主体。我们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注入市场化基因。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我们聚焦主责主业,剥离非优势业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在产品营销上,我们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构建品牌矩阵,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部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额实现了同比15%的增长,这表明我们的产品正逐步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同时,成本管控意识深入人心,"节本增效"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自觉行动。这种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正是市场化机制释放活力的最佳证明。
回顾过去的成绩,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场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这些成果坚定了我们必胜的信念,为我们打赢收官之战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底气。
二、精准对标任务要求,清醒认识收官阶段的差距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加严苛的标准审视自身工作。要深刻认识到,越到收官阶段,剩下的任务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的挑战也越是复杂。对标国家和〔...〕省的最新部署,对照"三个明显成效"的总体目标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短板。
第一,改革任务的推进存在不平衡性。从总体上看,我场改革任务的平均完成率较高,部分指标甚至走在了〔...〕集团的前列,这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平均数"背后隐藏的"结构差"。一些容易推进、见效快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部分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需要"伤筋动骨"的改革事项,进展相对缓慢。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全面落地、超长产业链的风险管控等方面,我们的步子还不够大,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深。个别部门和单位还存在"交卷"心态,认为主体任务已完成,可以松口气、歇歇脚了,对标高质量收官的要求,存在"完成"与"完满"的温差。
第二,改革成果的内化和固化存在不足。评判改革成效,不仅要看完成了多少项任务、建立了多少项制度,更要看这些制度是否真正嵌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是否真正转化为企业的治理效能和竞争优势。我们必须警惕"数字改革"、"纸面改革"的现象。比如,我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四梁八柱",但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权责是否完全到位?一些新建立的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流程不畅、协同不力的问题,没有完全形成化学反应。改革的"形"已经具备,但"神"的凝聚和内化还有待加强。如何将这些改革成果通过制度化、流程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是我们亟待破解的课题。
第三,改革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存在短板。正如本次会议要求所强调的,要"在总结经验上再加力"(源材料)。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座丰富的实践宝库。我们在这场变革中,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但目前来看,我们对于成功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典型案例的深度挖掘还做得不够。我们的一些创新做法,比如"党建红、生态绿、治理蓝"三色融合的治理模式,在标准化格田改造中探索出的投融资与效益回收新路径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但我们往往满足于"做了",却疏于"总结"和"提炼",未能将其上升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革成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这些问题和差距,是收官阶段我们必须直面和解决的。全场各级干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毅力,逐项对账销号,确保所有改革任务不留死角、不留尾巴。
三、聚焦关键攻坚克难,全力确保深化提升行动圆满收官
同志们,收官不是收场,而是更高起点上的新征程。第四季度的工作,直接决定着我们三年改革行动的最终成色。我们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聚焦关键环节,采取超常举措,奋力夺取最后胜利。
第一,全力冲刺清零,在高质量完成任务上再加力。这是收官阶段的首要任务和硬性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严格对照集团下发的改革任务总台账和我们自身的实施方案,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回头看"。要逐条逐项进行梳理盘点,重点检查四个方面:一是改革举措是否全部落地,是否存在选择性执行、象征性落实的问题;二是任务完成率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数据虚报、进度美化的问题,要确保每一项完成率都能经得起检验;三是标志性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否形成了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核心成果;四是成果呈现形式是否符合标准,相关档案资料、制度文件是否齐全规范。针对自查中发现的漏项、短板和弱项,必须建立专项台账,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采取"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方式,确保在11月底前所有硬性指标全面清零、全部达标。督查部门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预警、严肃问责。
第二,聚力提质增效,在深化改革实效上再加力。完成任务是基础,提升实效是关键。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改革画上一个句号,而是要通过改革,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收官阶段,更要突出"实效"导向。一是要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要以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为牵引,加大对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推动农场向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转型升级。要围绕稻米产业的革新性提升,在种子研发、绿色种植、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寻求新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二是要在市场化机制上持续发力。要推动已经建立的各项市场化机制从"有"向"优"转变。要让绩效考核真正"长出牙齿",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实现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要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投融资模式和产融协同机制,提高资本运作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要在精益管理上持续发力。要将"节本增效"理念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细胞,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确保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
第三,着眼长远发展,在系统总结经验上再加力。一场深刻的变革,留给我们的不应仅仅是变化的本身,更应是驱动未来发展的思想和制度财富。我们必须把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构建长效机制摆在与完成任务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要系统梳理和提炼标志性成果。要组织精干力量,对我们在完善公司治理、推进科技兴农、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成功实践进行深度复盘,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形成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实践价值的典型案例和研究报告。要努力将我们的实践探索,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国企改革领域叫得响、推得开的"〔...〕样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实践成果向制度成果转化。对于改革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将其固化下来,形成企业长期遵循的"铁律"。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防止改革成果流失,防止老问题反弹回潮,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农业企业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和"十五五"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同志们,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收官之战的责任重于泰山。这既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也是对我们每一位干部党性、能力和作风的重大考验。希望大家能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今天的会议精神上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和坚韧,拿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奋力冲刺,善作善成,确保向〔...〕集团和全场职工交出一份满意的高质量改革答卷,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在市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