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浩渺 分享 时间:

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增强代表参与感,提升决策透明度,确保民众需求得到有效回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X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X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行情况及人大代表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探索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及监督实施工作。2025年,X镇四届八次人代会票决确定镇级民生实事项目10项,总投资金额677万元。其中,市人大奖励资金77万元,旗本级资金6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6项,剩余4项正在抓紧推进,年内将全部完成。

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强机制“定方向”。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办、群众参与”闭环体系。在党委领导层面,始终将民生票决项目纳入发展全局统筹谋划,成立镇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方向、审定项目清单,明确民生工作的优先领域与推进重点,确保项目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与

群众期盼同向。在人大主导层面,牵头负责项目全流程的组织与监督。前期通过调研走访、进站入点等方式,初步了解群众意愿;中期组织人大代表对候选项目进行集中审议、差额票决,确定年度实施项目;后期组建监督小组,通过实地视察、开展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全程跟踪项目进度与质量,确保票决结果落到实处。在政府主办层面,将人大票决通过的民生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项目推进台账,细化责任分工,分管领导跟进落实,严格把控项目建设、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工。在群众参与层面,构建全周期参与机制,在项目征集、项目审议、项目实施等阶段,组织群众全程参与,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监督者”“评判者”,真正实现民生项目由群众说了算、让群众得实惠。

(二)问需于民“汇民意”。坚持把民生实事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高度融合,总结形成了项目征集、项目审议、项目监督等代表票决制“三上三下”工作要求,构建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双渠道。在线下走访层面,开辟代表委员、党员群众、驻镇单位三条线征求意见,组织105名四级代表进网格,宣传政策、收集民意。如X镇玉米晾晒场建设项目,X镇作为农业大镇,农牧户自有晾晒设施简陋,无法满足需求,为降低农牧民损耗风险,投资130万元在大石砭村建设晾晒场。在线上征集层面,通过数智人大、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如X镇集贸市场建设项目,群众反映原有集市布局混乱、设施简

 

—2—

陋,为改善集市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投资100万元在X村建设集贸市场。在项目审议层面,按照“民生所需、投入合理、年内建成”的原则筛选项目,以不少于20%差额比例提交人代会票决,并按程序提交镇政府全力组织实施。

(三)全程监督“抓实效”。坚持全程跟踪和精准监督有效结合,成立项目监督小组,跟踪项目进度与质量;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点),不定期组织代表深入项目现场开展调研,现场察看项目时序进度、质量水平、安全生产、群众满意情况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及时推进解决。比如,X镇文化惠民广场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代表们全程监督,推动项目建设提速,6月份项目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座文化惠民广场建成不仅能够实时传递时政新闻资讯和生活信息,也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再如,X镇五类人群健康体检项目,在代表们精准又暖心的监督下,被纳入“一镇街一实事”项目,迅速推进、高效落地,全镇16个村(社区)2327名五类人群享受了免费健康检查,也以此为契机,为“五类人群”建立了健康管理台账,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健康底线。同时,为推动民生实事长效惠民,建立“年度回头看”机制,下一年人代会听取政府项目落实报告,并按照《X镇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满意度测评办法》进行满意度测评。

三、人大代表助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代表进网格”织密治理网。充分发挥代表“植根人

民”优势,将105名四级代表纳入村(社区)网格,明确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等职责,并在代表之家、联络站公开代表信息,方便群众联系。在X镇社社通工程项目中,代表通过网格了解到红进滩村、小石砭村等村入社道路年久失修,影响农牧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积极推动该项目实施,投资60万元完成6个社匝砖路铺设。

(二)“代表进站点”注入振兴力。挂牌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工作站,创新“316”模式,搭建以人大代表为主的专家人才孵化中心,汇聚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专家、合作高校专家、引进高层次人才等3类专业人才,以及致富带头人、民间工匠、养殖能手等6类乡土人才,不定期邀请各类人才走村入户、进站入点,为群众现场把脉问诊、答疑解惑,累计为1200余人次提供下沉服务。如在玉米晾晒场建设项目中,邀请乡土人才在场地规划、功能布局等方面全程提供接地气的技术支持和实用建议,切实解决了农牧户玉米晾晒难、易霉变的民生痛点,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三)“代表当调解员”架起连心桥。依托X镇“老支书调解工作室”组建“代表+老支书”调解队伍,综合运用老支书“五品四法”(“五品”即五位老支书特色鲜明的脾气秉性,除了X的“直”,还有X的“稳”、X的“信”、X的“和”、X的“拧”。“四法”即“老支书”调解室沿用多年的“背对背”调解法、“老娘舅”调解法、“讲故事”调解法、“代言人”调解法。),联合公

 

 

—4—

安、司法等多部门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2025年,累计排查受理52件,成功调解45件。

(四)“代表+产业”激活共富引擎。立足基层实际,人大代表以“调研员”“服务员”的多重角色,为基层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面对春季大风、汛期多雨等多变天气,人大代表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受灾情况,同时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手把手”种植培训,解决农牧户在育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上的难题;面对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建设玉米仓储、鲜食玉米加工、玉米芯制餐具等多个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这些扎根农业一线的务实举措,不仅稳住了农业大镇的粮食安全“基本盘”,更让主导产业成为农牧户持续增收的“摇钱树”。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缓慢。个别项目在立项、选址、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被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导致后续手续办理周期长,无法按期开工,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民生实事项目较为单一。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主要集中在设施升级、养老护幼和道路维修等基础设施类项目,可观可感的代表性项目不足。三是民生实事项目选定资金受限。每年上级下达民生实事项目资金有限,难以完全覆盖乡镇群众的多元需求,而部分通过群众征集、呼声较高的项目,如全域安全饮水管网改造等,虽具有覆盖面广、受益人群多的优势,但因建设规模大、前

期投入高,只能暂时搁置或缩减建设规模,一定程度影响民生实事的惠及范围。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五、下一步建议

X镇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各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票决制工作。一是坚持提前谋划。在筛选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确保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基本到位,切实避免出现项目手续办理困难、周期长等问题。对于今年实施的民生项目,我们将紧盯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完成。二是拓宽征集范围。在项目征集时,通过线上问卷、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不同群体需求,既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类“硬项目”,也兼顾养老服务、文化惠民、技能培训等“软项目”,尤其重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项目筛选时,建立“民生需求+发展规划”双重评估标准,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领域,确保教育、医疗、就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均衡覆盖。三是强化资金支持。探索实施村级民生票决项目,与镇级项目同步实施,打破镇、村资金壁垒,将镇级专项资金与村级集体资金统筹整合,既保障镇级重点民生项目推进,也支持村级开展小型惠民工程,让民生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吸引驻地企业、社会组织等投入民生领域,参与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乡村文旅项目开发等,为民生项目注入更多资源与活力,让民生票决项目惠及更多

 

—6—

群众。

47 5196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