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推动示范工程落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助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XX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推进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全面检视项目启动以来的进展与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瓶颈,并对下一阶段的决战决胜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昨天,我带队实地走访了XX区XX项目点、XX区原XX物流旧址、XX区原XX采石场等几个关键修复地块,亲眼目睹了现场的变化,总体感受是深刻的,既看到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巩固,也直接影响到我们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实施这一国家级示范工程的极端重要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抓铁有痕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收官。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充分认识项目推进取得的阶段性硕果
自2023年项目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在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以及XX矿业集团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示范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这为我们打赢最后的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项目总体框架已经构建,资金保障坚实有力。我们的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6.09亿元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生态建设投入。在资金筹措上,我们成功争取到国家层面3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期许。同时,省、市、县三级财政积极配套,形成了强大的资金合力。更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成功吸引了包括XX农发行4281万元专项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投入,初步形成了“中央支持、地方配套、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格局。这种多渠道、市场化的资金运作模式,为项目的可持续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
其次,工程建设进度基本符合预期,生态面貌初步改观。按照《XX市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行动计划》的部署,到2025年底,我们要完成494公顷的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任务。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完成修复治理面积超过450公顷,总体工程进度超过90%,为年底全面完成任务打下了决定性基础。从我昨天在几个项目点的实地调研情况看,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如今已是满眼新绿。通过削坡覆土、植被重建、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部分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现象显著
—2—
缓解。通过引入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动态评估,初步数据显示,修复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指数平均值已由修复前的不足0.2提升至目前的0.65以上,生态系统正在向良性循环方向演进。这些变化,不仅是数据上的跃升,更是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真实改变。
最后,综合利用路径初步探索,发展潜力逐步显现。我们从项目规划之初就明确,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地“填坑种草”,而是要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大文章,核心在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们坚持“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在修复生态的同时,积极谋划后续产业发展。部分修复后新增的耕地已纳入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为全市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一些具备条件的区域,已经开始规划建设集生态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生态文旅项目,探索“生态修复+文旅”的发展新模式。比如,我们正在推动的XX牧业公司万头种牛繁育基地项目,就是利用修复后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牧业,探索“林下经济”和生态循环农业的有益尝试。这些探索,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点绿成金”的目标,打开了广阔空间。
二、正视问题,精准施策,清醒把握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项目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距离2025年底的最终验收节点,时间非常紧迫,任务极其繁重。所有参建单位必须坚
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和“清零”。
第一,项目进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从全市层面看,虽然总体进度超过九成,但部分县(区)的个别项目点进度明显滞后。有的项目因为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施工组织不力;有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技术方案调整不及时;还有的项目在多部门协调上存在梗阻,影响了整体推进速度。这些“短板”和“拖后腿”的项目,已经成为我们能否按时高质量完成总任务的关键制约。
第二,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越是临近收官,越要防止出现“抢工期、降标准”的现象。在昨天的检查中,我发现个别地块的覆土厚度、植被选种的适宜性等方面,与设计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暴露出我们的施工管理和过程监督还不够精细、不够严格。同时,矿山修复工程作业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风险高,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三,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尚在探索阶段。生态修复“三分在治,七分在管”。如果后续管护跟不上,我们投入巨资换来的绿水青山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返贫”。目前,一些已完成修复的区域,管护责任主体尚不明确,管护资金来源没有完全落实,动态监测体系也未完全建立起来。如何确保修复后的植被能够稳定
—4—
生长、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向好,是我们必须提前思考和系统谋划的重大课题。
第四,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当前,我们的产业植入还多停留在规划和初步探索阶段,真正能够产生稳定经济效益的“拳头产品”和“龙头项目”还不多。如何将生态修复后产生的土地、林地、景观等资源,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进行深度耦合,形成可持续的“造血”功能,是我们必须破解的核心难题。如果产业发展这篇“后半篇文章”做不好,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就无法充分体现,也难以真正实现生态惠民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压实责任,决战决胜,全面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任务
同志们,距离项目全面收官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到了发起总攻、全力冲刺的最后关头。各级各部门必须以“决战”的姿态和“必胜”的信念,聚焦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满意答卷。
第一,以决战冲刺的姿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各县(区)和项目实施单位要立即对所有未完工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以“天”为单位的施工计划,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市级项目指挥部要发挥好中枢作用,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各相关部门要开辟“绿
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所需。对于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要进行重点督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现场办公,确保在规定时限内迎头赶上。
第二,以精益求精的标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示范工程的“示范”二字,核心就在于质量。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施工,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半点折扣。要全面加强项目全过程质量监管,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独立监理,同时鼓励群众监督员、媒体记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对于已经完工的项目,要立即组织开展“回头看”,对标国家验收标准,逐项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通过国家验收,更是要将这个工程打造成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标杆工程”和“精品工程”。
第三,以系统思维的理念,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要将产业规划和项目招引贯穿于生态修复的全过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牵头,会同农业、文旅、发改等部门,对修复后形成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和分类规划。对于具备条件的土地,要积极谋划引进一批高品质的产业项目。例如,可以依托修复后的山体、水体景观,打造集山地运动、森林康养、科普教育于一体的“XX山生态公园”项目;可以利用新增的连片耕地,发展高附加值的有机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XX河谷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可以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将工业遗迹转化为文创园区或旅游景点。要积极对接有实力的“产业型战略投资者”,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
—6—
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真正让废弃矿山变成“金山银山”。
第四,以着眼长远的谋划,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抓紧研究出台《XX市矿山生态修复区长效管护办法》,明确修复后土地的管护主体、责任范围、资金来源和考核标准。要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测网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现代化手段对修复区域的植被成活率、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多样性恢复情况等关键指标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科学评估效果、动态调整管护措施。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碳汇交易等方式,反哺生态管护,形成“修复—管护—收益—再修复”的良性循环。
第五,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示范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服务,密切配合。财政部门要全力做好资金的拨付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自然资源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生态环境、林草、水务等部门要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对因工作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而影响项目进度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
同志们,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既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生态保卫战,也是一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攻坚战。
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而神圣。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最后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向党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为新时代XX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增添更加亮丽的生态底色!
谢谢大家。
—8—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