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关于学习《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治国理政》第五卷,增强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坚定了推动地方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镇党委书记学习《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镇党委书记关于学习《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怀着一份求知若渴、寻策问道的心情,反复研读了《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系统擘画了从20xx年到20xx年间,我们国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走过的非凡足迹,也为我们每一位基层工作者提供了思想的灯塔、精神的坐标与行动的指南。掩卷沉思,书中那些博大精深的思想、温暖人心的话语、高瞻远瞩的论断,仿佛春风化雨,涤荡着我的思想,也让我对自己肩负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和感悟。
一、坚定信仰,在"两个结合"的深邃逻辑中感悟真理伟力
作为一名在基层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治国理政》第五卷给出了一个响亮而深刻的答案,那就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五卷中的许多重要论述,都生动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学习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思想上的溯源和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深厚土壤。比如,书中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民本思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一脉相承。这种深厚的理论底蕴和文化根基,赋予了我们党强大的历史自信和战略定力。
反思自身,过去在推动工作时,有时会陷入就事论事的具体事务中,对政策背后的理论逻辑和文化根脉思考不深、挖掘不够。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不能只当一个埋头拉车的"施工队长",更要努力成为一个抬头看路的"明白人"。要把"两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在我们〔...〕镇的乡土人情、历史文脉中寻找开展工作的智慧和方法,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把党的大政方针讲清楚、说明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从而把党的领导具体而生动地落实到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实现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
二、振奋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中找准奋斗坐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治国理政》第五卷的一条鲜明主线。书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描绘了一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壮美画卷。这幅画卷,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具体可感的奋斗路径。
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所追求的,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这让我不由得将目光聚焦到我们〔...〕镇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家庭。我时常反问自己:我们镇的发展,是否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们的产业规划,是否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
学习第五卷,让我对"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概念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腹地的乡镇而言,高质量发展绝不意味着要盲目追求GDP的增长速度,更不是简单复制发达地区的模式。我们的坐标,应当是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书中关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深刻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或许没有条件发展大规模的工业,但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农业基础。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推动文旅融合,这些都是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点绿成金"的现实路径。这要求我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定式,带领班子成员和全镇干部群众,以更大的魄力和更实的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找准我们〔...〕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位置和价值。
三、夯实底气,在"人民至上"的朴素情怀中探寻治理根脉
通读第五卷,一个最鲜明的感受就是"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分量千钧。无论是谈经济发展,还是论及法治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我。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知党的温暖的"最前沿阵地"。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第五卷中关于基层治理的论述,让我深受启发。书中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提醒我,基层治理的根脉,就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治理的智慧和力量,也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
回顾过往,我们或许召开了很多会议,下发了不少文件,但有多少是真正坐到群众炕头、听到群众心声后形成的决策?我们建设了一些项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否得到了同步提升?这些问题,值得我时刻警醒和反思。学习这部著作,让我更加坚定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今后,我的办公室更应该设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走访调研,去倾听那些最真实、最朴素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邻里纠纷、道路修缮,还是产业发展、子女教育,这些群众眼里的"天大的小事",都应该成为我案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获得最坚实的底气和最深厚的力量。
总而言之,学习《治国理政》第五卷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理论武装,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淬炼。它让我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宏大格局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总指挥"的职责使命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前行的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忠诚履职、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常怀谦逊之心,常思百姓之苦,常谋富民之策,与〔...〕镇的父老乡亲们一道,用实实在在的奋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以此自勉。
上一篇:应急处置的心得体会【参考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