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感悟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领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四个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副县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感悟”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副县长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感悟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体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理论武装。下面,我结合分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核心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作为基层生态环保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守护好XX镇的绿水青山。一、在学深悟透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做“两山”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生态环境保护,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做到坚决和自觉。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过去,一些同志存在一种片面认识,觉得抓环保会影响经济发展,认为环保要求严了,企业就活不下去了,项目就引不进来了。这种把发展和保护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短视的,也是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XX镇的实践反复证明,优良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吸引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优势。这几年,我们先后拒绝了3个可能对水源地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当时有人不理解。但正是因为我们守住了生态底线,才成功引进了投资近2亿元的XX高端民宿集群项目和XX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这两个项目不仅自身是绿色的,还带动了周边近百户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增收。这充分说明,抓生态保护和抓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良好的生态能够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色。要深刻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已经成为衡量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准。我们抓生态环保,就是要回应群众的期盼,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比如,前几年群众反映强烈的XX河道黑臭问题,我们下决心投入超过3000万元进行综合整治,清淤疏浚、建设生态护岸、配套污水管网。如今的XX河,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成了大家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这就是最直接、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全镇人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二、在知行合一中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争当绿色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理念的落地,关键在行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到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全过程。一要以铁腕治污的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任务,容不得半点含糊。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蓝天”方面,要加强对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的监管,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在“碧水”方面,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对重点河道的巡查管护力度,严厉打击偷排乱倒行为。要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到2026年底,实现全镇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在“净土”方面,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要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置,确保土壤环境安全。二要以系统治理的思维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整体施策。我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8%,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巩固提升森林质量。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红线内的区域实施最严格的保护。要继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要通过覆土复绿、景观再造等方式,让“生态伤疤”变成“绿色风景”。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野生动植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三要以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现有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依托我们的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精品果蔬等特色产业。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鼓励引导群众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成为全镇人民的自觉行动。三、在常态长效中完善制度体系,甘当美丽家园的忠实守护者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要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村(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主动履行环保义务。对那些心存侥幸、屡禁不止的环境违法行为,要敢于“亮剑”,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形成强大震慑。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定期组织开展生态环保专项视察和督查。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通过“12369”环保热线等方式,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格局。要运用好卫星遥感、在线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环境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要构建全民参与机制。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体系,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要积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在涉及环境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上,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凝聚起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同志们,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XX镇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天蓝、地绿、水清的净土。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