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会风会纪管理规定

浩渺 分享 时间:

学校会风会纪管理规定旨在维护良好校园氛围,强调纪律、诚信与责任,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确保会议高效、有序进行。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校会风会纪管理规定”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学校会风会纪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各类会议秩序,提升会议质量与效率,营造严肃、专注、高效的会议氛围,保障学校决策部署、工作安排有效传达与落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组织的各类会议,包括教职工大会、行政办公会、教研例会、年级组会议、部门工作会、专题研讨会及其他由学校或各部门发起的会议,全体在职教职工(含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均须遵守。

第三条会风会纪管理遵循“规范有序、高效务实、责任明确、从严监督”的原则,既要保障会议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也要避免形式主义,确保会议真正发挥“统一思想、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的作用。

第四条学校办公室为会风会纪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统筹会议组织规范、监督会风会纪执行情况;各会议主办部门(或个人)负责具体会议的纪律管理与落实,共同维护良好会议秩序。

第二章会议筹备与通知

第五条会议筹备应遵循“精简、必要、高效”原则,避免重复开会、随意开会:

各部门需提前梳理会议需求,非必要不召开全校性会议,可通过工作群、书面通知传达的事项,原则上不单独组织会议;确需召开的会议,须明确会议主题、议程、参会人员、时间、地点及预期目标,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会议通知须提前发布:全校性会议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部门、年级组、教研组会议至少提前1个工作日通知,紧急会议(如应急处置会议)至少提前2小时通知,确保参会人员有充足时间协调工作、做好参会准备。

会议通知内容应清晰完整,包含会议名称、时间(精确到分钟)、地点(明确楼层、教室或会议室)、参会人员、会议议程、需携带材料(如笔记本、工作方案等)及联系人电话,避免因信息模糊导致参会人员延误或遗漏。

第六条会议场地与物资准备需提前到位:

主办部门需提前1小时检查会议场地,确保桌椅摆放整齐、照明通风正常、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麦克风等)调试完毕;涉及重要会议(如表彰会、对外交流会议),需提前进行流程彩排,避免设备故障影响会议进度。

按需准备会议材料,如议程表、工作方案、签到表等,可根据会议规模选择纸质打印或电子推送(提倡绿色办公,非必要不打印纸质材料);参会人员需提前熟悉会议议程,针对讨论议题准备发言思路,提高会议讨论效率。

第三章参会纪律要求

第七条严格遵守会议时间,杜绝迟到早退:

参会人员须提前5-10分钟到达会场,按指定区域或座位就座(重要会议需按姓名牌就座),不得随意调换座位;全校性会议、行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参会人员需在会场入口处签到(可采用纸质签到、电子

签到等方式),签到记录作为会风会纪考核依据。

因特殊情况(如教学任务冲突、突发工作、身体不适等)无法参会或需迟到的,须提前向会议主办部门(或主持人)履行请假手续;

普通教职工向部门负责人(或会议主办人)请假,部门负责人向分管校领导请假,校级领导向校长请假;

请假需说明原因及预计处理方式(如委托同事代为参会、会后补学会议内容等),未经批准缺席会议的视为“无故缺席”,未经批准迟到15分钟以上的视为“迟到”,会议中途未经允许离场的视为“早退”。

会议期间原则上不允许临时离场,确需离场(如紧急工作电话、身体不适)的,须轻声向会议主持人示意,经同意后从会场后侧或侧边离开,避免影响其他参会人员,且离场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返回后需轻声入座。

第八条规范参会行为,保持会场专注:

参会人员需规范着装,符合教师职业形象:正式会议(如对外交流、表彰大会)需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如正装、商务休闲装),避免穿着拖鞋、短裤、背心等非正式服饰;日常工作会议需穿着大方得体,体现教师职业素养。

会议期间须关闭通讯工具或调至静音、震动模式,不得在会场内接打电话、浏览无关信息(如刷短视频、玩游戏、网购等);确有紧急工作电话需处理的,须到会场外轻声接听,且通话时间不超过5分钟,避免长时间离场影响会议参与。

参会人员需保持会场安静,不得交头接耳、私下议论,不做与会议

无关的事(如剪指甲、整理个人物品、随意走动等);需记录会议内容时,应轻声书写,避免因翻找纸张、文具产生噪音。

第九条积极参与会议互动,保障会议实效:

会议发言需遵循“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原则,针对讨论议题清晰表达观点,避免偏离议程、冗长发言;发言时需使用文明用语,尊重他人意见,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有不同观点时应理性沟通、友好交流。

参会人员需认真聆听会议内容,重点记录工作部署、任务要求、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避免“只听不记、记而不议”;会议结束后,需按要求传达会议精神、落实会议部署,确保会议决策“落地有声”。

涉及工作汇报、专题研讨的会议,汇报人需提前准备汇报材料,内容需数据准确、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汇报时长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参会人员需提前研读汇报材料,针对汇报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避免“走过场式”点评。

第四章会议过程管理

第十条会议主持人需履行“秩序维护”职责:

会议主持人应按时宣布会议开始,简要说明会议议程与纪律要求,对迟到人员需在会议间隙进行提醒(避免会议中途打断提醒);会议结束前,需梳理会议决议、明确任务分工与完成时限,确保参会人员清晰知晓后续工作安排。

会议期间如出现交头接耳、通讯工具响铃、随意走动等违规行为,主持人需及时以眼神、手势等温和方式提醒,必要时可在会议休息时间单独沟通,避免公开批评引发抵触情绪;对严重扰乱会议秩序的行为(如

大声喧哗、恶意打断会议),主持人有权制止并要求其离场,会后将情况反馈至学校办公室。

第十一条会议主办部门需做好“服务与记录”工作:

安排专人负责会议签到、材料分发、设备保障等工作,及时处理会议期间的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人员身体不适等);会议期间需保持会场整洁,禁止吸烟、饮食(除会议统一提供的饮用水外),会议结束后需组织清理会场垃圾、整理桌椅设备。

安排专人做好会议记录,记录内容需包含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缺席人员及原因、会议议程、讨论要点、决议事项、任务分工等;会议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需将会议纪要(或关键信息摘要)发送至参会人员,确保未参会人员(已履行请假手续的)及时了解会议内容。

第五章监督与问责

第十二条建立会风会纪“监督考核”机制:

学校办公室定期(每月)汇总各会议会风会纪情况,包括参会率、迟到早退率、违规行为记录等,将结果纳入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各部门需将本部门会议纪律情况作为教职工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先、岗位晋升挂钩。

设立会风会纪“监督举报”渠道,教职工可通过学校办公室邮箱、意见箱等方式,实名举报会风会纪违规行为(需提供具体会议名称、时间、违规人员及行为描述),学校办公室需在3个工作日内核实情况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十三条明确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46 5182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