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学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专题党课上的讲稿”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学校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此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20xx年5月27日至20xx年12月20日期间的91篇重要著作,以18个专题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崭新篇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结晶,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悟第五卷的时代价值与核心要义
理论创新的时代坐标
第五卷的出版恰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其核心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以及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些论述深刻回答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下的中国发展命题,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教育强国的思想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第五卷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独立成章,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025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正是将这一思想转化为行动纲领的标志。纲要明确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二、以学铸魂:筑牢教育者的理想信念根基
从理论认同到行动自觉
学习贯彻第五卷,首要在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这印证了理论武装的实效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先行一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坚定答案。
破解学用脱节的关键路径
基层实践表明,理论学习需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例如:
-课程融合创新:挖掘教材中的理论契合点,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历史课,将"生态文明"融入地理课,避免"两张皮";
-教学模式革新: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如组织学生调研本地乡村振兴项目,在实践体悟中理解"共同富裕"内涵;
-数字赋能增效:利用AI技术分析学情数据,精准推送思政学习资源,2025年在线课程互动参与率已超60%。
三、以干践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突破
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的攻坚任务
结合第五卷精神,当前教育领域需聚焦三大发力点:
1.育人体系升级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红色基地进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省编写实践案例集,覆盖全省85%中小学;
-强化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2025年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为区域发展输送技术尖兵。
2.教育公平提质
-特殊教育在校生规模突破400万人,需进一步优化资源倾斜机制;
-通过"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四有"好老师标准: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将第五卷学习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创新教研模式:建立"理论研习-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反思优化"闭环,提升教师理论转化能力。
警惕形式主义陷阱
部分单位存在"学归学、做归做"现象。必须建立"学用转化台账",将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标尺。
四、团结奋斗:凝聚教育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作用
学校党组织须扛起主体责任,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化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领学、带头调研、带头破题,将理论学习成效纳入党组织评优核心指标。
激发师生同行的内生动力
学生是教育实践的主体。通过"青年大学习""红色研学"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者成长为传播者、践行者。20xx年数据显示,%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抱有坚定信心,这一信念需在新时代实践中持续升华。
同志们!教育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我们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让我们以"深学细悟"筑牢信仰之基,以"真抓实干"扛起育人之责,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教育的磅礴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