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教案【汇集5篇】
通过对西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该地区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认知。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西亚》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最新《西亚》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教学目标:
1、过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感受,体会乐曲中音乐的力度变化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以及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2、能够了解西洋木管乐器:单簧管、英国管,初步掌握“音画”音乐题材知识。
3、初步学唱《美丽的村庄》(机动)
教学重点:熟悉作品的两个主题;体会联想乐曲所蕴含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欣赏几首歌曲的片段
1、《长江之歌》
2、《黄河颂》(听完录音请学生回答歌曲的题目并谈谈感受)
(二)教师谈话:这两首歌都是描写我国江河的歌曲,它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江河”作表现内容,今天我们来欣赏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以绘画为题材创作的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二、授新课
(一)作者、作品简述。
鲍罗丁俄国作曲家、化学家,从小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化学,25岁获医学博士,后又创办了女子医科大学。他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获得成功,除他努力之外,结识了巴拉基列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也是重要原因。鲍罗丁的创作吸曲了俄国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的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和广阔的胸襟。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通过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二)初听:完整欣赏一遍《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欣赏前,教师在钢琴上弹出《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第一、第二主题。
要求学生在欣赏中参照课本提示注意两个主题旋律分别是由哪两种西洋木管乐器演奏的,并注意其音色特点。
(三)复听
1、欣赏之前唱会两个主题旋律。
2、欣赏时,当听到第一主题出现时举右手,第二主题出现时举左手,两个主题旋律在不同声部同时出现时举双手表示。
3、一边以隐约听到的音量播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一边提问:
两个主题旋律塑造哪两个音乐形象(或象征着什么?)除两个主题旋律你还听到了那些声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
音乐一开始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持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反复出现,这使你想到了什么?(可有多种问法)
弦乐器拨弦的声音,你觉得它像什么发出的声音?
画在课本第二主题上方的,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记号它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哪一部分则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4、实践与创造:课后的第三题。
三、巩固新课
(一)
1、简述体裁知识:音画是一种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有时以绘画或以自然风光为题材,乐曲结构都为单乐章。
2、西洋木管乐器:单簧管英国管(播发两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选择)
(二)朗诵作者关于《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一段讲解词(重放作品为背景材料)
“在中亚西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四、初步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教师谈话:离开了广袤的大草原让我们一起到意大利《美丽的村庄》,去感受它的清新与活泼吧。)
1、让学生完整聆听录音或范唱。可多听几遍。
2、用听唱进行教学。先唱歌词,后唱歌谱(根据班级实际而订)
最新《西亚》教案 篇2
第三节西亚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熟悉主要国家、五海三洲,主要海峡、运河的位置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4、了解西亚的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及与宗教有密切相关的两个城市
5、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分布特点及主要的产油国,了解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难点: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石油外云路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西亚图(板图)、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世界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指世界图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亚,如果从南亚继续西行。我们会来到一个弥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的地区,这里到处可见身披白色长袍、头带头巾的阿拉伯人,还可以看到圆顶的清真寺。那大家猜猜,会是哪一个地理区域呢?
一、西亚的范围和国家
1、教师在世界图上指出西亚的位置,学生说出起海陆位置:亚洲西南部,西接非洲,南临印度洋
2、学生讨论完成P46活动题,熟悉西亚的国家,并提问: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位于波斯湾沿岸的国家有哪些?
二、西亚的位置
1、学生讨论完成P46活动2、3,而后上台指出西亚联系的五海三洲
(过渡)西亚地处“五海三洲”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引导学生阅读图2-18,设问:
(1)我国的丝绸之路西起我国的哪个城市?向东通过了西亚地区吗?可以到达哪些地区?
(2)我国的丝绸之路有什么地理意义?
3、学生齐读P47最后一段文字,了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学生讨论完成P46活动4、5题,了解西亚的海上交通地位,按如下思路:
(1)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有哪几条海上航线?哪条最近?
(2)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了什么海和什么海?间接沟通了哪两大洋?
(3)本区除了苏伊士运河外,还有哪两个重要的海峡?
(4)学生完成P46表格
5、学生自读“霍尔木兹海峡”,了解其在世界的重要性。
三、气候与农牧业
1、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西亚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的特征是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地形图”,提问:西亚的河流多吗?图上的点状图例代表了什么地理事物?由此说明了西亚地区最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干旱)从地形来看,以什么地形为主?
3、设问:假如你是西亚某国的总理,面对如此的自然环境,你会如何发展本国的.经济?
(过渡)面对如此干旱的自然环境,西亚人民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因地制宜的发展了本国的农业和牧业
4、结合教材第二段文字,讲述西亚牧业的发展情况
(过渡)由于西亚气候干旱,西亚人民大力发展本国的节水农业。(结合教材P48-49文字讲述)
5、提问:我国的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时,可以向以色列借鉴什么经验?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西亚
一、范围和国家
二、地理位置
1、五海三洲之地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三、气候与农业
1、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传统的畜牧业
3、灌溉农业和节水农业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西亚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重要性?西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西亚是什么人种?信仰什么宗教?说什么语言?引入阿拉伯国家
三、阿拉伯国家
1、西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西亚的两大圣城在哪里?
2、学生自读材料“耶路撒冷”,了解
3、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地形图”思考:西亚地区最著名的矿产是什么?
四、世界石油宝库
1、学生自读思考:
(1)西亚的石油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教师展示自绘的“扇形百分比”图,突出西亚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3、引导学生在“西亚地形图”上观察西亚的集中分布地区及主要的产油国
4、设问:西亚的石油为什么要出口?
5、结合P52材料分析:西亚石油生产有什么特点
(过渡)西亚有如此储量大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地区呢?
6、引导学生对照世界图,结合图2-24,理解西亚三条石油运输的海上路线,而后学生上台指图回答
7、:讨论:假如你是西亚某国的政府首脑,当本地石油开采完后,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五、阿拉伯国家
1、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2、两大圣城
六、世界的石油宝库
1、西亚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2、西亚石油的生产特点
3、发布及产油国
4、石油输出路线及地区
最新《西亚》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
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四、教学进程:
1、学生活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上课时,结合课文中给出的词语,以及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亚”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发言。
教师设问:“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引入新课。
2、播放录像。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
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
(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
(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
(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分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再做出简要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若干条“热点因素”,如“运河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等,在板书中以框题形式书写,然后再逐一具体分析讲授。
(一)三洲五海之地:
1、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讨论并回答。
2、向学生阐明“西亚”概念和名称起源。
3、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4、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1)同为两大洲界线;
(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1、提问: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
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2、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三条航线的优势差异,如提问学生: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和B的差异何在?(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距离最短,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运河地狭水浅,油轮吨位不高;B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
4、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应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
(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三)匮乏的'水资源
1、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西亚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四)文化差异:
1、建议以录像、图片资料等直观素材介绍三大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2、让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3、通过录像,活动──巴勒斯坦问题”,开展以下讨论:
(1)谈谈你对阿以冲突的认识?(或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西亚问题的核心?)
(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全课小结:
要求学生每人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题目是“我所认识的西亚”,对本课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最新《西亚》教案 篇4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
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
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
(提问)
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
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
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
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
(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总结)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来)
(承转)西亚北非不但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该地区的地形。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地形图
(提问)1、西亚北非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2、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简要介绍两河流域及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课件展示)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古代文明
(讲解)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
(课件展示)死海
简要讲解死海名称的来历及特点。
(课件展示)世界气温途、世界降水量图、世界气候类型图、阿斯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提问)西亚北非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讲解)由于该地区炎热干燥,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北非的阿齐济耶曾出现过°C的世界最高温记录,而且本地区降水稀少,有的地区甚至几年不下雨。很多国家地面没有河流,成为“无流国”
(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中找出没有河流的.无流国)
(提问)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注意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观察气候类型图)在本地区是否只存在热带沙漠气候?
(课件展示)地中海式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提问)该种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类型?
(利用图表进行分析,简要讲解这种气候的成因)
(承转)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能够发现,气候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温少雨的气候使得本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大家从图上能看出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北非西亚地区在气候的影响下,沙漠广布,尤其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课件展示)撒哈拉沙漠景观
(学生活动)沿北回归线量算撒哈拉沙漠从大西洋岸到红海边的距离(约5200km)
(讲解)刚才计算撒哈拉东西距离,表明横跨整个北非;现在再看一看南北纵贯情况,北起地中海,南抵苏丹草原。总共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占非洲总面积的1/3,比澳大利亚大陆还要大,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承转)“撒哈拉”原意是“一块广阔的不毛之地”。尽管“地上光秃秃,沙子砾石满地铺”,但是,地下却与地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状况,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石油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地下水出露地表的地方还分布有小块绿洲。
(提问)撒哈拉沙漠正在扩大蔓延,人们已经意识到沙漠化的危害。这么大的土地应当如何利用,如何改造?
(学生讨论)
(总结)人类是可以用植树种草的生物措施来预防。
(新课结束,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其影响下的自然环境。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发现,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如气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地理环境。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方式合理,人类与地理环境才能协调发展。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西亚和北非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范围和国家
2、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苏伊士运河 土耳其海峡
3、高原为主的地形
4、炎热干燥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点评
教案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设计上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最新《西亚》教案 篇5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四周?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居民大多数信仰伊斯兰。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四周?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然后,提问印度尼西亚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组织学生阅读“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状况。
三、通过读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尼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通过前面对印尼自然环境的分析,让学生自己说出印尼应出产哪些农产品,老师补充。
总结印尼的经济状况:印尼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四、最后让学生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的思路是: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分布→物产→经济状况→主要城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领土的构成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主要的矿产和农产品。
教学难点成为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的原因
教学工具“印度尼西亚简图”、“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及印度尼西亚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它源源不断地向身体提供氧气,假如它丧失了作用,人马上就会死亡。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被誉为是世界、非凡是南太平洋的一叶“肺”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板书)第四节印度尼西亚
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
(读印尼简图)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个纬度带?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本区的`气候以哪一种为主?植被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属于热带。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雨林)
2、印度尼西亚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岛屿?并用红线描出(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主要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
3、说出印度尼西亚的相对位置?说说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非凡性,所以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东亚和西欧、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板书)1、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2、位于东亚和西欧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风光图片)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风光图
(讲述)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及其两侧,气候特点是高温多于雨。各岛树木葱绿,花开四季,各岛相连,使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印度尼西亚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很多人前往旅游。
(板书)2多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提问)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三大板块之间?(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大陆)
(讲解)由于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全境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有活火山77座。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人类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回答
(1)印度尼西亚有人口_______
(2)居世界第_______位
(3)印度尼西亚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居民多信仰伊斯兰
(板书)二、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读图)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在什么地方?
(总结)印尼的石
油、天然气、锡、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油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东南亚首位。
(板书)三、矿产和植被
(提问)受气候影响,印尼的农作物应以什么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
(总结)印度尼西亚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那它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印度尼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印尼有那几个主要城市?
(板书)主要城市
请大家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两个城市,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雅加达:首都、重要港口、东南亚最大的城市。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1955年,亚非会议在此召开。)
(总结)由于印尼的地理位置和组成的特点,使印尼就像热带海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这条“项链”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正是因为印尼有广阔的热带森林,所以它被称为世界非凡是太平洋的一叶“肺”。但不幸的是印尼的森林正在以天天4000—9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这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板书设计
印度尼西亚
1、热带上海洋上的翡翠
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3、地理位置重要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矿产和植被资源分布
主要城市
雅加达:首都、东南亚最大城市
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
上一篇:低碳生活主题班会教案(汇总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