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十四五”期间主要成就的调研报告
乡镇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治理创新,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乡镇“十四五”期间主要成就的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镇"十四五"期间主要成就的调研报告
"十四五"时期,是〔...〕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五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深刻蝶变,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彰显,成功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镇在"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亮点与成就。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振兴构筑新优势
"十四五"期间,〔...〕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引擎,推动镇域经济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据统计,截至2025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历史性突破15亿元大关,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发展势头强劲,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前列。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转型升级,三产活力迸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全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为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了全镇人民。
(二)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富民效应日益凸显。
〔...〕镇立足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以有机果蔬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服务,成功培育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家,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全镇累计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8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深加工率由"十三五"末的不足40%提升至65%,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五年间累计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超过万元。
在品牌建设方面,〔...〕镇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格局,重点培育了"〔...〕村特色浆果、草莓、香瓜""〔...〕村葡萄"以及"〔...〕村、〔...〕村肉牛养殖"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些品牌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通过订单农业、就近务工等方式,累计带动周边4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让农民在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
进入2025年,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村在巩固特色种植优势的基础上,敏锐捕捉市场新需求,积极拓展产业边界,大力发展牛蛙、虾、蟹等特色水产养殖。根据初步测算,仅牛蛙养殖一个项目,即可带动村内15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新建的虾蟹混养基地则为另外20余户家庭开辟了稳定的收入渠道,让"水里的财富"真正流进了百姓的口袋,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乡面貌实现新蝶变
〔...〕镇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的先手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亿元,统筹推进农田、交通、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建设,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和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
(一)农田水利设施固本强基,农业根基更加稳固。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中之重。五年间,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整合涉农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渠道筹资模式,累计投入近1亿元,强力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项目区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推进了河渠垃圾的全面清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疏通河道,加固堤坝,有效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二)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丰硕。
〔...〕镇坚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着力打通交通瓶颈,畅通发展"大动脉"和民生"微循环"。"十四五"期间,全镇新建水泥路65公里,提质升级砂石路84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也基本实现通路。2025年,交通建设力度不减,年内完成了〔...〕、〔...〕、〔...〕、〔...〕等村的公路硬化8公里,并对部分关键路段实施了拓宽改造,总长度达622米,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在保障通行安全方面,〔...〕镇始终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2025年,成功抢修了〔...〕村一处长达米的危桥,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同时,以此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桥梁安全"大体检",建立了常态化巡查与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每一座桥梁都安全可靠,让群众的出行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三)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镇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依托荣获"20xx年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的良好基础,全面落实"百村千街"环境整治部署,通过"规划建绿、拆旧补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生态景观节点。在〔...〕、〔...〕、〔...〕等村建成了3处集休闲、教育、观赏于一体的党建微花园;在全镇范围内累计栽种各类绿植2500余株,安装节能路灯160盏,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也温暖了百姓的心。
在国土绿化方面,〔...〕镇坚持量质并举。五年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115亩造林任务,并对59亩现有林地进行了补植提升。各村结合实际,积极打造绿化美化样板路段和街角公园,累计种植各类树木500余棵,栽植花卉4余亩,村庄的"颜值"和"气质"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党员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五年累计植树超过1000株,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2025年,镇区美化亮化工程迈出新步伐,在镇区〔...〕路段新建了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街心花园,成为居民休闲的新去处;在镇区主街及政府周边区域栽植了时令花苗4万余株,营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优美环境,一个生态优良、环境整洁、风貌优美的和美乡村新形象已经形成。
三、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
(一)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为破解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均衡、看病就医不便的难题,〔...〕镇持续推进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通健康保障的"最后一公里"。20xx年,〔...〕村卫生室完成了翻修升级,建成了一座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甲级卫生室,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诊疗环境和服务能力均得到同步提升。为进一步方便群众,配套建成的〔...〕村大药房也于同年投入使用,有效满足了村民日常购药、健康咨询和慢病管理的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社会保障网络织密扎牢,兜底作用充分发挥。
"十四五"期间,〔...〕镇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标准逐年提高,五年间标准累计增幅超过20%。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了"一对一"关爱帮扶机制,确保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实到人。全镇新建成2处具备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理疗等多功能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有效提升了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群众精神生活日益充实。
〔...〕镇高度重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其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紧扣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三八"国际妇女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镇、村两级联动开展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从秧歌汇演、广场舞大赛到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全镇累计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超过400场次,参与群众数万人次。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更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邻里感情,凝聚了人心,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四、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镇坚持党建引领,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和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一)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平安根基不断夯实。
〔...〕镇积极探索现代化基层治理新路径,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同时,大力推进"智慧乡镇"建设,整合综治、信访、安监、执法等多个平台数据,建成了集态势感知、监测预警、联动指挥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数字治理平台覆盖率达到100%,极大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得益于此,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实现连续五年下降,2025年发案率较20xx年下降了近20%,群众安全感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均超过98%。
(二)思想文化引领作用凸显,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镇依托全镇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主阵地,组建了一支由理论专家、百姓名嘴、文艺骨干组成的理论宣讲队。五年来,累计开展"理论学习""民生茶馆""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720余场,覆盖群众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走进了田间地头、融入了日常生产生活。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扎实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五年累计推选出各级各类先进典型186人,并成功打造了6条"文明一条街",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三)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凡人善举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镇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建了政策宣传、环境整治、关爱帮扶、文化文艺等各类志愿服务队12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200余人。志愿者们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年均开展环境整治、扶危济困、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超过320次,让互助友善、守望相助成为了〔...〕镇的一张新名片。
期间,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同志荣获20xx年"〔...〕好人"称号;〔...〕同志荣获20xx年〔...〕市第五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同志荣获20xx年"〔...〕好人"称号;〔...〕同志更是荣获了2025年第一季度"〔...〕省好人"的崇高荣誉。这些身边榜样以凡人善举传递着人间大爱,带动了全镇文明新风的普及和升华。
展望未来,〔...〕镇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镇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赛道上持续发力,在民生改善的细微之处传递温情,在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彰显作为。以实干笃定前行,用奋斗续写华章,〔...〕镇必将在新的征程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