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残联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总结
市残联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总结,明确了政策方向,提升了服务质量,促进了残疾人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市残联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总结”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5年市残联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总结
2025年,市残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紧扣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依规推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全年出台《市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9年)》《2025年市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方案》《2025年度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方案》《2025年市"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2025年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意见等6项规范性文件,覆盖康复、就业、托养、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各项工作严格遵循文件草拟、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程序。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文件草拟:立足需求,精准施策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在文件草拟阶段深入开展调研论证。例如,《2025年〔...〕市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方案》依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20xx〕〔...〕号)及省级部署,明确为7633名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为1198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等量化目标;《2025年〔...〕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聚焦761户困难家庭,针对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六类场景推行"一户一策"个性化改造。草拟过程中,充分吸纳基层残联、定点机构及残疾人代表意见,确保内容贴合实际、操作性强。
二、公众参与:拓宽渠道,凝聚共识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要求,通过官网公示、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如《2025年市"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前,结合20xx年已完成2176人托养服务的经验,组织残疾人家庭、社区服务机构专题讨论,优化寄宿制(每人每年补贴12000元)、日间照料(4000元)及居家托养(不低于2000元)的分层补贴标准;《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意见》通过政务平台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明确辅具目录、补贴年限及残疾儿童假肢矫形器5000元/人适配标准,增强政策透明度。
三、风险评估:审慎研判,防患未然
对涉及残疾人群体切身利益的文件,重点开展社会稳定性与可行性风险评估。例如,《市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康复资源分配、机构监管等环节,预判可能存在的服务供需矛盾,制定分级干预预案;《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结合审计整改要求,排查"改造内容针对性不强""以辅具代替改造"等风险点,明确禁止替代性做法,强化质量追踪回访机制。
四、公平竞争审查:规范市场,优化环境
严格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文件进行全面审查。如《2025年度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方案》借鉴"四单式"培训模式(企业下单、机构接单、残疾人点单、政府买单),明确培训机构准入标准,禁止设置歧视性条款;《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规定通过政府采购引入第三方施工时,需明确机构资质、服务流程等竞争性要素,确保政策公平适用。
五、专家论证与合法性审查:强化支撑,筑牢防线
一是专家论证。依托法律顾问、行业专家及相关部门组建论证团队。如《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方案》邀请医疗、财政领域专家对康复训练时长、资金拨付流程进行专业把关;《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联合教育、卫健部门研讨医教融合机制,提升康复服务专业性。
二是合法性审查。由市残联法制机构联合市司法局对文件主体、权限、程序及内容进行双重审核。所有文件均确保与《残疾人保障法》《安徽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等上位法一致,未增设违法义务或减损合法权益,如"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规范严格对标《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
六、成效与展望
通过全流程规范化管理,2025年市残联出台的系列文件实现了政策资源精准投放、服务标准细化升级。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对文件实施效果开展年度监测;二是创新"线上听证+基层走访"公众参与模式;三是加强跨部门协同审查,提升文件制定的系统性与实效性,持续赋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