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关于2025年上半年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的情况报告
乡镇积极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增强居民防范意识,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乡镇2025年上半年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的情况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镇关于2025年上半年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深刻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部署,有效遏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2025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足辖区实际,以"全民反诈、精准防诈"为核心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举措、深化宣传教育,全力构建"人人识诈、全民防诈"的社会共治新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高效的反诈工作格局
坚实的组织保障是反诈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镇坚持系统性思维,将反诈工作置于社会治理的突出位置,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一套权责明晰、联动顺畅、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
首先,高位推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牵头,联合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及各村(社区)负责人,共同组建了〔...〕镇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和指导全镇的反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具体执行与督导,确保各项任务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其次,建立"周研判、月调度"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周辖区内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类型、作案手法、受害群体特征等进行深度复盘与研判,精准分析发案规律,敏锐捕捉新型诈骗手段的苗头。每月召开一次全镇反诈工作调度会,通报工作进展,剖析存在的问题与防范短板,并依据最新的研判结果动态调整宣传策略与防范重点,确保反诈工作始终保持针对性与时效性。
再者,深化部门协同,搭建"警银联动"协作平台。针对诈骗犯罪资金流转快、拦截难的特点,〔...〕镇主动作为,积极协调镇派出所与辖区内的镇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共同搭建了"警银联动"反诈协作平台。该平台建立了快速信息互通渠道和应急处置预案。一方面,公安机关定期向银行机构通报高危涉诈账户特征与最新诈骗手法,提升银行柜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在办理大额转账或发现疑似受骗客户时,可第一时间通知派出所,由民警迅速介入核实与劝阻。自平台建立以来,已成功协作拦截疑似诈骗转账15起,为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近20万元。这一举措有效凝聚了部门协同合力,形成了"党政牵头、警银协作、多部门联动"的坚实工作格局,为全域反诈工作夯实了组织根基。
二、创新宣传模式,实现反诈信息全域精准覆盖
面对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传播渠道日益隐蔽的挑战,传统的宣传方式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镇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广泛覆盖与精准滴灌并重的立体化宣传矩阵,确保反诈声音无处不在、反诈知识深入人心。
(一)构建立体化线上宣传矩阵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镇着力打造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线上宣传阵地。依托全镇68个村级微信群、政务公众号"今日〔...〕"等核心载体,每周定期策划并推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反诈信息。内容上,注重通俗易懂,将复杂的诈骗逻辑拆解为群众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如制作"一图读懂刷单返利骗局""三步识别冒充客服诈骗"等科普图文;形式上,积极创新,制作并传播案例解析短视频,邀请受害人或成功劝阻的民警现身说法,以真实案例增强警示效果。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线上平台累计推送反诈信息超过300条,覆盖群众超过10万人次,让反诈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织密常态化线下宣传网络
在强化线上宣传的同时,〔...〕镇持续巩固线下宣传主阵地,推动反诈宣传融入公共空间与生活场景。在镇区、各村(社区)的主干道、文化广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区域,规范设置了12处大型固定反诈宣传栏,并根据诈骗类型季节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每月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同时,在全镇范围内悬挂了"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等内容的警示横幅20余条,营造了浓厚的反诈氛围。充分利用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每日早、中、晚固定时间段循环播放反诈音频,让反诈声音传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自年初以来,全镇已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线下集中宣传活动超过140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2500份,确保反诈宣传在物理空间上的高密度覆盖。
三、聚焦重点群体,筑牢关键领域安全防线
研判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留守人员,因信息相对闭塞、防范意识薄弱,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侵害对象。〔...〕镇坚持问题导向,将此类人群作为反诈宣传的重中之重,采取"滴灌式"精准宣教与动态化风险预警相结合的方式,着力筑牢关键群体的安全防线。
(一)针对性开展"滴灌式"精准宣教
为破解宣传信息"大水漫灌"而重点人群"吸收不良"的难题,〔...〕镇组建了由镇村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及平安志愿者构成的"反诈宣传小分队"。这支队伍定期深入村民院落、田间地头,开展"流动小讲堂"和"板凳宣讲会",用本地方言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并手把手指导他们如何识别诈骗电话、如何设置手机防止恶意软件入侵、如何安装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为了提升小分队成员的专业能力,镇里还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系统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最新类型、识别技巧与沟通策略,确保宣传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动态化风险预警机制
为实现对高风险人群的动态管理与提前干预,〔...〕镇创新性地建立了"重点人群信息台账"。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排查与派出所数据分析相结合,将辖区内独居老人、频繁接触网络投资的留守人员等群体纳入台账,进行重点关注。同时,加强与上级反诈中心的联动,对接收到的高危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由"反诈宣传小分队"联合民警进行上门核实与"一对一"精准劝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及时切断诈骗分子的行骗链路,还能在沟通过程中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与困惑,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防范教育,切实提升了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与温度。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成功劝阻潜在受害人30余名,避免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
四、工作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上半年的不懈努力,〔...〕镇的反诈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一)案件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镇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为28起,涉案金额约85万元。与20xx年同期的45起案件、涉案金额130万元相比,立案数同比下降了%,涉案金额同比下降了%。尽管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但案件高发频发的态势已得到明显遏制。这得益于覆盖广泛的宣传教育,更离不开预警劝阻和警银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转。
(二)全民防诈意识显著提升
为检验宣传成效,镇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在6月份开展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覆盖全镇各年龄段的500名受访居民中,对反诈宣传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达%,能够正确识别"刷单返利""网络贷款"等至少三种常见诈骗类型的比例达到了%。此外,全镇"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新增注册安装量超过1200人次,应用的预警功能已成功拦截疑似诈骗电话和短信数千条。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全镇居民的防骗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是一场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战。〔...〕镇将继续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补齐短板。下一步,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工作:一是持续创新宣传载体与话语体系,使反诈宣传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二是深化大数据技术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提升精准防范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对受害群体的心理疏导与法律援助机制。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持续发力,不断织密、织牢全域反诈"防护网",坚定不移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夯实坚实的民生安全根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