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浩渺 分享 时间:

肉羊产业需聚焦技术创新、品种改良和市场拓展,推动绿色养殖和全产业链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需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XX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区政协组织开展了肉羊产业专题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分析、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羊子中介组织、屠宰场及35户肉羊养殖户全面进行调研。对当前我区养羊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就加快我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羊子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随着我区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以湖羊为主群体的羊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政策驱动持续有力。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饲草种植利用、圈舍建设、机械配套、能繁母羊引种等环节进行补助。积极争取到上级肉羊产业转型升级、肉羊产业集群、粮改饲、特色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持续驱动肉羊产业发展。对于淘汰山羊、置换湖羊达到200只以上的示范户补助XX万元;对于300只以上湖羊良种繁育场补助XX万元;对湖羊家庭养殖场,每引进一只适繁母羊补助XX元;20XX年以来,全区累计补助各类种草、养羊户4092户。通过政策引导、项目驱动等举措,以湖羊为主群体的绵羊养殖已初具规模。

(二)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XX年前,我区羊子产业发展主要以山羊为主,绵羊发展几乎空白,随着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逐步开始转变生产方式,以湖羊为主的肉羊产业迅速发展。到20XX年底,全区羊子存栏35万只(其中存栏湖羊20万只),年出栏XX万只(其中出栏湖羊16万只),舍饲养羊户累计发展到2806余户,累计建设规模养羊场251个,羊肉产值达XX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6.5%,肉羊养殖已成为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养殖效益逐步提升。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XX-20XX年期间,从事以湖羊为主的养殖户整体效益十分可观,以饲养1只能繁母羊为例计算:母羊年饲养成本XX元,年均产羔羊3只,6月龄母羊可售XX元/只,公羊可售XX元/只,6月龄育成羊饲养成本约XX元,可计算出饲养一只能繁母羊年均纯利润为XX元,中小规模养殖户基本可实现两年回本,三年盈利的投资效益。农民发展湖羊产业的积极性高涨,社会工商资本回归创业发展肉羊养殖的势头明显。

(四)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安塞10万只肉羊人工授精站即将建成投产,可有效提高良种的利用率;延安黑萨羊业集团公司国外引进的萨福克、杜波等原种肉羊品种,基本可满足我区肉羊供种需求;安塞红塞北牧业有限公司以湖羊为母本,萨福克、杜泊肉羊为父本培育的二代、三代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屠宰率、肉品质较湖羊均有明显提升,且更加适应本地自然环境,为以湖羊为母本的肉羊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林牧矛盾得以破解。坚持“山羊保品种,走高端市场;绵羊扩数量,走大众市场”的发展理念,通过“绵羊进、山羊退”“草畜配套、两业并举”,标准化设施养殖等一系列政策的驱动,稳步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加大饲草青贮力度,全区已建起2个年产1万吨的饲草加工基地,进一步提高饲草利用率;加快推进羊子品种更替,山羊数量控制在15万只以内,湖羊基础母羊群体达10万只,困扰多年的封山禁牧难题有效破解。

(六)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以果业、蔬菜区域为轴心,配套建设湖羊养殖场,补充果业、棚栽业所需有机肥料,全区80%规模养殖场周边均有配套产业。安塞现有苹果40万亩、设施蔬菜6.5万亩,粮食作物23万亩,所需有机肥大部分需外购,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桥北宋塔、招安谢屯、沿河湾高家峁等30多个生态农业循环园区。

(七)品牌助推产业发展。“安塞地椒羊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建成“安塞地椒羊肉”品牌店36家,200多家网店线上销售,形成企业提供产品、网店吸纳客户、窗口店打造品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的销售体系。景泽食品加工厂建成投运,开发生熟产品15种,年产羊肉系列产品1000吨;延安黑萨羊业集团公司,年产30万只羊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厂即将投产,将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一体化,使每只羊的产值由原来13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实现羊肉销售由初级产品向

精细化、高端化商品转变。

二、当前羊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全区养羊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但由于今年以来绵羊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积极性受挫,我区肉羊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然减缓,突显出肉羊产业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肉羊转型发展仍不到位。自从国家出台养殖绵羊补贴政策后,以湖羊为主的绵羊市场需求大,养殖户主要以销售种羊为主,随着多地发展,绵羊价格急剧下降(成年湖羊由20XX年的XX/只下降到现在XX元/只),种羊市场更是无人问津,“由种转肉”是绵羊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部分养殖户仍然期盼着种羊市场的回暖,停留在种羊繁育的模式(调研35户养殖户中,以种羊繁育为主达28户),未考虑回归到肉用绵羊发展的路子上来。

(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不完善。肉羊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二元、三元杂交,生产高产优质的商品肉羊。目前,我区以湖羊为母本的养殖存栏数量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具备了进入二元、三元杂交的基本条件,但区域内以东佛里生、杜泊、萨福克为主的世界公认优质种羊只在个别养殖场引进,大部分养殖户还处于湖羊纯繁阶段,养殖户对市场需求认识不足,养殖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三)羊子产业链尚未形成。羊子销售渠道不畅,山羊主要以贩卖活羊和宰杀后整羊出售或大卸四件出售;绵羊主要依靠外地“羊贩”上门收购。屠宰、加工、冷藏、销售环

节薄弱,流通区域小,营销渠道窄,畜产品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产业融合层次低。同时,销售市场多局限于本地自产自销,养殖户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承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市场上缺乏经过深加工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影响我区肉羊产业化整体水平。

(四)饲草加工利用率低。全区现有人工牧草36万亩,可利用面积仅为9万亩,且产草率低,草产品质量不高,真正有效利用率不足40%;养殖户宁愿高价从外地购买饲草也不愿在开发本地优质牧草上下功夫,长草饲喂养已成陋习,许多饲草被白白浪费掉;无草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将草业商品化,形不成草产品市场,80%以上优质饲草(苜蓿、花生秧)依靠外调购买,且价格差异较大(如:本地玉米秸秆450元/吨,外调需650元/吨),成为制约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五)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受畜牧兽医机构改革的影响,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不畅、工作执行力不强;畜牧站工作人员不能专职从事畜牧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基层畜牧站工作阵地年久失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产业的发展。部分养殖场和不少养殖户防疫意识差、防疫设施简陋,局部地区存在发生疫情的隐患。近年来,我区羊子补栏、活羊调运交易频繁,疫病远距离、跨区域传播风险几率上升。小反刍、口蹄疫等疑似疫情在我区时有发生,布病等人畜共患病连年持续走高,据防疫部门通报,我区今年第一季度人

感染布病患者12人,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六)羊子产业市场风险凸显。部分养羊户从事养殖业缺乏规划和专业性,羊价上涨便盲目跟风,随着市场低迷,自身经济能力不足,资金链条断裂,加之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面临生存危险。近期湖羊市场价格低迷,受疫情影响,羊子流动受阻,只有个别“羊贩”收购,造成压低价格购买销售(本地12元/斤,内蒙、浙江等地可达14-15元/斤),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育肥羊不能及时出栏,养羊积极性受挫,部分养殖户萌生了整体出售、退出养羊业的想法。

三、对策措施

安塞作为全省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建设,以湖羊为母本,东佛里生、萨福克、杜泊为父本的肉羊杂交发展方向已经确定,技术已经成熟。目前以湖羊为主群体的基础母羊数量基本可满足养殖户的需求,下一步要在当前湖羊市场低迷的状态下,维持种群规模,大力引进和推广东佛里生、萨福克、杜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的肉羊杂交育肥模式,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饲养成本,实现肉羊商品化生产。按照“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养殖带动、一二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的思路,扎实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加快设施养殖步伐,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一是转变传统观念。要引导群众树立舍饲养羊,科学发展的新观念,改散牧为舍饲,改粗放养为精饲养,促进养羊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树立肉羊养殖高投入高回报的

理念,使其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效果。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制定地方饲养管理标准,对场区布局、圈舍建设、设施配备、良种选择、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制定适合我区发展的相应标准。鼓励实施标准化分级管理,全面推行“五化”建设(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推广应用青贮收割机、TMR自动饲喂机、自动饮水设施等现代化、自动化装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能力。三是加快产业集约化发展。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扩规模、提质量、要效益。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实施企业引领、大户带动战略,鼓励引导资本雄厚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大型养殖场,全面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实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建立养殖基地,向规模要产值,向品质要效益。

(二)构建良繁推广体系,推进良种化进程。在保证父本、母本羊质量和数量的基础上,充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技术优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规模养殖户推广应用以湖羊为母本,东佛里生、萨福克、杜泊为父本的二元、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尽快使全区养羊户走上以生产二元、湖羊杂交品种为主品种的肉羊养殖体系的路子上来。支持畜牧部门、龙头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联合育种,完善育种配套设施设备,持续推进品种选育本土化,加快品种改良进程。

(三)构建加工流通体系,打造肉羊全产业链。一是延伸产销供应链条。推进30万只肉羊精深加工厂尽快投入运营并达产达效,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鼓励引导肉羊加工企业加大产品精细化加工的科研投入,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精细化分割、熟食加工、清真产品以及有机肥制作等产业后整理链条,将高端羊肉产品与大众贸易相结合,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升级,争取国家羊肉储备项目,开拓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大型超市销售专柜,保证企业产品不滞销,促进肉羊产业链条纵深发展,拓宽市场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产业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助推作用。二是完善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采用政府支持补贴、企业投资运营的方式,建立集羊子活体交易和产品销售,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交易市场,开拓P2P(渠道对渠道模式)、B2C(淘宝店铺和微店对社会需求)和SoLoMo(社交平台对个体需求)等经营模式,拓宽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羊产品销售难、产销不对称、流通体系单一的问题。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安塞地椒羊肉”品牌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陕北羊肉等特色畜产品公共品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开发高端产品,创建品牌,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认证食品,鼓励在一二线城市开设“安塞地椒羊肉”窗口店,提升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健全饲草料供应链。引导群众利用边坡、荒地种植牧草,扩大青贮玉米、饲用甜高粱和菌草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开展杂交构树、饲料桑等新牧

草试种工作,促进规模养殖可持续发展。提高苹果枝条、槐树叶、灌木枝条、作物秸秆等本地资源利用率,推广农作物打捆、制块、制粒等技术,促进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鼓励企业或个人流转土地,建立饲草流转站和饲草加工企业,为养殖户饲草供给提供便利,满足区域内养殖饲草需求。同时,创造条件,支持鼓励肉羊饲草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落户我区,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实现草业商品化,提高饲草利用率。

(五)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建议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机构隶属关系划归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管理,恢复基层畜牧兽医站建制,完善基层畜牧队伍建设,保障村级防疫员合理劳务报酬,确保基层人员队伍稳定。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引导技术、执法、防疫人员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二是落实防疫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扎实做好春秋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按规定落实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制度。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依托产业技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活动,围绕基地实训、参观交流、帮扶指导等环节,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依托,以服务全区畜牧产业发展为抓手,搭建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农技队伍建设和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落实要素资金保障,提升抗市场风险能力。保障

畜牧业发展用地,对使用一般耕地进行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理、检验检疫、清洗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农用地,简化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占补平衡。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畜禽产品初加工等环节用水、用电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开展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活畜禽抵押贷款等工作。落实畜禽政策性保险,提高养殖场户抗风险能力,调动养殖场户补栏增养积极性。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成本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加强生产和产品市场动态跟踪监测预警,定期开展情况调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科学引导生产销售。

(七)打造绿色循环体系,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源头减量。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粪便垫料利用、污水肥料利用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布局建设一批沼气工程和有机肥加工厂,推进末端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种养关系,积极鼓励风电、光伏等资源型开发企业配套发展肉羊产业,大力推广“果-沼-畜”“菜-沼-畜”等循环模式,在苹果高质量发展核心区、设施农业集中区布局规模化养殖场,促进粪污、苹果枝条等循环利用。跳出固有思维,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开发畜牧业的文化、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创建休闲观光牧场,盘活周边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农家乐,打造“畜牧业+”生态循环新业态。

四、意见建议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按照“扩规模、优品种、重饲草、强服务、延链条、促转型”的思路,加快推进肉羊产业以繁育为主转入以肉羊育肥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适度调整羊子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二元、三元杂交繁育和肉羊育肥,对养殖户引进萨福克、杜泊、东佛里生等优良种公羊的给予适当补助;限定规模养殖场(除纯种繁育场)补助条件,增加种公羊品种和数量要求,鼓励养殖户开展肉羊杂交育肥模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全面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路子,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百万只湖羊养殖基地。

(二)加大良种选育推广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探索建立人工授精站服务补贴机制,加速区域内羊子良种化步伐。牢牢牵住良种繁育推广这一“牛鼻子”,一方面推动10万只肉羊人工授精站尽快投产运营,分区域扶持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建立人工授精站,并给予补助;另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开展联合育种,持续推进引进品种选育本土化,加快品种改良进程。

(三)推动饲草产业发展,提高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推广饲草青贮,农作物打捆、制块、制粒等实用技术;对引进、示范推广杂交构树、饲料桑等优质牧草新品种的给予政策扶持;建立激励政策,加大饲草加工、储备扶持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兴办饲草流转站和饲草加工厂,满足区域内养殖饲草需求。

(四)着力构建肉羊全产业链,努力突破销售和加工制

约。高度重视肉羊深加工,加快推动30万只肉羊精深加工厂尽快投入运营并达产达效,推进羊肉制品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加强羊子销售体系建设,实行政策倾斜,扶持培育一批本土肉羊营销队伍,与内蒙、河南、山东等省市肉羊产业大县、龙头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网点,打造肉羊产业新品牌,推进线上线下“两网”销售,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

(五)建立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机构隶属关系划归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管理,完善基层畜牧队伍建设,提高村级防疫员劳务报酬,确保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完善。建议将肉羊养殖纳入政策保险范围,探索养殖成本保险、畜产品价格保险、养殖户收入保险等产品,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养殖风险;建立安塞畜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加强肉羊产业监测预警,提高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六)保护白绒山羊传统品牌,不断做优“安塞地椒羊肉”。保护白绒山羊本土品种的发展,做好陕北白绒山羊的保种和选育工作。开设“安塞地椒羊肉”网站,鼓励企业、个体工商户建立“安塞地椒羊肉”媒体平台网络销售和农超酒店配送销售等农超对接链条;加大安塞地椒羊肉品牌店扶持力度,鼓励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安塞地椒羊肉”直营店,推动线上线下交易一体化;将“安塞地椒羊肉”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成驰名的地理证明商标。

35 5197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