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审计局上半年工作稳步推进,强化审计监督,提升管理效能,推动政策落实,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审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市审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审计独特的监督保障作用,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贡献了审计力量。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政治引领,持续加强“党管审计”。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等,分层分类开展理论宣讲与培训。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政治属性,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固本强基的关键环节抓实抓牢,获评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二是强化政治担当,服务中心大局。高效筹备并推动召开十五届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按规定召开市委审计办主任办公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上级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紧扣市委审计委员会部署,围绕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双抓行动”等重大决策,精准实施涉及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项目27个。严格执行议定事项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贯彻落实市委林坚书记在委员会会议上的指示精神,牵头印发《市农村集体经济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清单》,系统梳理9大风险领域、27个风险点、129个共性问题,显著提升农村审计监督效能。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畅通委员会办公室向主任直报重要审计信息和情况的渠道。
(二)坚持全面覆盖,有力彰显经济监督作用。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共实施审计项目27个,推动健全完善制度29项;出具审计报告29份,撰写审计专报41份,审计报告及专报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60篇次;2个审计项目分获市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三等奖。一是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驱动重大改革,开展市科技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相关报告、专报获市领导多次批示,推动出台《市产业创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服务数字化改革深化,实施市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提出由市数据服务中心统筹全市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议,审计报告获市政府领导肯定。二是聚焦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统筹实施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部分单位(镇、街)财政决算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4篇专报获市领导批示7篇次,推动市级层面出台《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局主要负责人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获高度评价。在《日报》刊发专版解读审计工作报告。三是聚焦国企风险防范化解。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修订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在国企审计中,重点关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围绕客运、物流、能源、建工等四大板块,深入调研其职能职责、运营管理及资金状况,审慎定性评价,助推企业强化风险意识、规范经营管理。四是聚焦重大项目提速增效。实施“甬有碧水”攻坚行动专项审计调查,报送的2篇专报获市领导批示。规范高效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价审核103项。针对造价审核发现的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人员配合不佳、人证不符等问题,创新发出整改建议函机制,督促建设单位压实管理责任,做好审核“后半篇文章”,有效促进政府投资降本增效。五是聚焦领导干部规范行权。安排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7个,涉及12名领导干部(含3个镇街、3个市级部门、1家国企);同步实施1个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相关报告、专报获市领导批示12篇次。联合组织部门出台《市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会商研判实施细则》《会商研判操作指南》《经济责任会商研判模板》。印发《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示范案例》《定责实务操作指南》,有力促进领导干部规范用权。撰写的大数据审计案例获评市局优秀案例。
(三)坚持创新规范,有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一是制度保障持续强化。开展“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出台《市审计局全员全流程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操作规程(试行)》,严格落实“三会”(审前研判会、审中会商会、审后审议会)制度。相关经验在《审计》杂志刊登。联合出台《市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会商研判实施细则》,修订完善《市深化纪检监察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在联动监督、成果共享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新出台联动制度3项;“审计+人大”联动助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获省人大常委会高兴夫副主任肯定。二是整改效能显著提升。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压实责任做加法、优化流程做减法、协同联动做乘法、清除积弊做除法),全力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局主要负责人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整改工作报告获高度肯定。市人大常委会对压实整改责任、强化“回头看”等提出明确要求。实现历年遗留未整改问题全面“清零”,在上半年区县市重大审计问题清单指数排名中位列榜首。创新联合督查机制,由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牵头,联合市人大预算工委、人大代表及委员会成员单位组成督查组,赴现场开展实地督查指导,推动整改成果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内审作用充分发挥。统一组织开展全市房屋征迁管理情况市镇同步专项审计调查,实现“部门+镇街”内审协同发力。将审计项目与内审走访深度融合,完成对公牛集团等19家单位的走访指导与经验交流。内审分会新增会员4家(含2家上市企业、1家行政单位、1家事业单位)。出台《市内部审计工作创优办法》,举办“提升内部审计质效、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活动3次。全市内审项目计划168个,完成报告备案132个。组织内审培训、大讲堂活动203人次;8名内审人员参与跟班培训,成效初显;选送上报项目中,1个获评省级精品项目,3个获评特色项目;征集上报国家级、省级论文案例24篇,5篇论文入选示范论文,6篇案例入选典型案例。配合市纪委开展村干部小微权力培训授课13次,覆盖1500余人次。四是数字赋能取得突破。推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深化数字化成果运用,拓展对资金绩效和成果的监督广度。完成市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一级等保备案。出台《市审计局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2项网络安全制度。完成市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调查,推动市委组织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市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工作制度实施方案》,5个被审计单位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四)坚持忠诚担当,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着力锻造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铁军。一是擦亮“红”底色,锻造政治过硬队伍。强化思想铸魂。将政治能力作为首要标准,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扣主责主业。围绕“改革创新、攻坚突破”主题,探索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荣获市委市政府“比作风、赛业绩”先进集体,连续21年保持省文明单位称号,局机关党总支连续5年获评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在职党支部均被命名为市直机关模范党支部,实现全覆盖。激发攻坚活力。推行党员积分管理,设立党员先锋岗、突击队,提振担当作为精气神。1名党员入选《全省审计机关百名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二是提升“专”技能,锻造争先创优队伍。深化研究型审计。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完成省厅合作科研课题,也是全市唯一接受省厅科研“下基层促提升”蹲点调研单位。获省级重点课题立项1项、省级一般课题立项1项、市级课题立项12项,获评优秀审计论文3篇;3名干部入选市上林人才第二层次。夯实大数据审计能力。实施人才强审行动,培养复合型人才,1人入选省大数据审计领军人才,2人入选骨干人才,在市首届大数据审计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1人通过省计算机中级考试。三是凝聚“青”力量,锻造堪当重任队伍。“请进来”与“送出去”结合。邀请省厅、市局专家授课研讨座谈交流11次;10人次年轻干部参与“上审下”、巡察、经责、税收审计等上级项目锻炼;选派干部参加中青班、省科研骨干班等培训。“提上来”与“沉下去”结合。大胆选拔使用90后中层干部5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兼指导员1名赴基层帮扶。树立实干导向,全年职级晋升6人(晋升二级、四级调研员各1人,一级主任科员4人)。“压担子”与“扣扣子”结合。40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组长或主审的项目占比达92.86%。向市局输送优秀中层正职1名。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五紧扣五提升”活动,深化清廉科室、审计组、岗位等最小单元建设,筑牢拒腐防变防线。严格执行新入职及提任干部廉洁从审谈心谈话制度,扣好清廉审计“第一粒扣子”,锻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审计铁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审计局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构建“政治-法治-效能”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民生资金绩效审计三大主线,运用科技强审战略思维,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监督方式贯通协同。全年计划完成审计项目48个,其中政策跟踪审计占比不低于40%,着力揭示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切实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审计创新。在财政审计领域推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双轨模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审计机制,重点关注政府专项债、PPP项目等资金使用效益。民生审计突出小切口、大纵深,对乡村振兴、医疗保障等10类民生资金开展穿透式审计,开发智能分析模型实现惠农补贴到户到人精准核查。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任中+离任全覆盖,建立领导干部履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步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审计,重点关注金融风险、对外投资等高风险领域,建立国资监管大数据审计平台。
(二)深入推进审计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审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修订完善审计业务操作规程等12项制度规范,建立项目立项-现场实施-报告出具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组建由15名业务骨干构成的质量复核专班,推行审计报告双盲交叉评审机制。加强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闭环机制,实行整改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年内开展审计业务大比武活动,通过案例研讨、模拟听证等方式提升队伍实战能力,确保审计结论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三)着力锻造素质过硬的审计干部队伍。实施审计尖兵培养计划,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年内组织大数据审计等专题培训不少于200学时。完善审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建立廉政风险动态防控机制。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组建审计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重大审计项目提供智力支持,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审计铁军。
上一篇:保护动物倡议书精彩3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