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古城核心景区肉制品经营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分析了古城核心景区肉制品经营的监管现状,提出了优化管理措施与建议,旨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古城核心景区肉制品经营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古城核心景区肉制品经营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规范我州重点旅游景区食品经营秩序,保障广大游客饮食安全,夯实食品安全监管防线,根据年度工作部署,我局于2025年10月28日组织工作组,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古城核心景区,针对辖区内肉制品经营主体开展了一次系统性的实地调研与督导工作。本次调研旨在全面摸排当前景区肉制品经营的实际状况,精准查找存在的风险隐患,并现场推动问题整改,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成效
本次调研以"摸实情、找问题、强规范、促提升"为核心目标,采取现场走访、查阅台账、随机抽查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古城核心景区肉制品市场的现状。
(一)调研覆盖范围与工作方法
工作组深入古城核心景区,共计对68家肉制品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摸排,覆盖了景区内全部大、中型特产专卖店、食品超市,以及约85%的沿街食品经营店和流动摊贩。调研过程中,工作组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经营者是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重点核查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肉制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2.产品信息明示情况:仔细审视肉制品,特别是散装肉干、风干肉等特色产品的标签标识,核对其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信息、储存条件等关键信息是否齐全、清晰、规范。同时,检查明码标价执行情况。
3.储存与销售环境:实地查看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重点检查冷藏、冷冻设施的运行状况,测量储存温度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排查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风险。
4.经营者沟通与宣贯:与经营户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其在进货渠道、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现场发放并讲解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肉干类产品经营行为的通告》,指导经营户规范公示产品信息,诚信合法经营。
(二)当前市场总体态势
从调研整体情况来看,〔*〕古城核心景区肉制品市场秩序总体平稳有序,绝大多数经营主体能够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别是大型特产连锁店和品牌专卖店,在索证索票、台账管理、标签标识等方面表现较为规范,为维护景区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前期的持续宣传和常态化监管,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恶性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游客消费环境得到初步净化。
然而,在总体向好的态势下,调研也发现,部分中小型经营户,特别是部分摊贩,在经营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亟待通过更加精准、长效的监管措施加以解决和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隐患
本次调研发现,尽管市场总体可控,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场秩序的规范性,也对游客的消费体验和饮食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货查验制度执行不严,源头追溯存在断点
部分经营主体,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特产店和摊贩,未能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在抽查的68家经营主体中,约有22%(15家)未能完整提供其销售肉制品的供货商资质、批次检验报告或购货票据。一些经营者仅能口头说明进货来源,但无法提供有效书面证明,导致产品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实现快速、精准的源头追溯。这构成了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中的一个明显断点。
(二)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消费信息告知不全
标签标识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载体。调研发现,约有35%(24家)的经营主体在散装或自包装肉制品的标签标识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缺失,仅标注品名和价格,缺少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配料表等关键信息;二是标识模糊,使用不干胶手写标签,字迹潦草,易脱落或被篡改;三是缺乏统一标准,同类产品在不同店铺的标识内容和格式差异较大,不利于消费者比较和选择。这些不规范行为易误导消费者,也为销售过期、变质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储存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存在安全隐患
肉制品的储存条件直接关系到其品质和安全。调研中发现,部分经营主体对储存条件的重视程度不足。约有18%(12家)的经营主体存在储存不当问题。例如,部分需要冷藏的熟肉制品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陈列;部分冷柜温度设置不达标,或存在生熟混放现象,增加了交叉污染的风险。这些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储存方式,会加速产品腐败变质,极易引发食源性疾病。
(四)价格标示体系不完善,偶发价格欺诈行为
明码标价是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基本要求。尽管大部分商户能够做到标价销售,但仍有约10%(7家)的经营主体存在价格标示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标价签放置位置不显眼、计量单位模糊不清,或在游客询价时含糊其辞,存在诱导消费的嫌疑。个别摊贩甚至存在看人下菜、随意叫价的现象,虽非普遍,但严重损害了〔*〕古城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声誉和形象。
(五)游客维权渠道不畅通,投诉处理响应滞后
调研中通过与部分游客交流了解到,当前景区内的消费维权指引不够清晰。当游客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或消费纠纷时,对于向谁投诉、如何投诉、处理流程如何等信息了解不足。部分经营者在处理消费投诉时,存在推诿、拖延现象,未能建立快速、有效的客诉处理机制。这使得游客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影响了游客的整体满意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与长效机制建设
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我局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结合正在开展的制售假劣肉制品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并实施一套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全面提升〔*〕古城核心景区肉制品经营的规范化水平。
(一)制定精细化整改行动方案
为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局计划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三张清单",将整改工作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形成闭环管理。
(二)构建系统化长效监管机制
为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必须建立一套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督、评价与问责体系,推动监管工作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
1.完善监督检查与评价体系
监督检查频次
日常巡查: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确保每周对核心景区所有肉制品经营点至少进行一次全覆盖常规巡查,重点检查环境卫生、标签标价等易反复问题。
专项抽检: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对经营主体进行随机抽检,重点核查进货台账、储存温度、索证索票等深层次问题。
季度评估: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由监管人员、景区管理方、经营户代表及消费者代表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估会议,通报检查结果,分析薄弱环节,审议整改进度。
科学设定评价指标
建立一套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衡量监管成效,并作为评优评先和实施差异化监管的依据。
合规率:进货查验台账完整率≥95%;标签标识合规率≥98%;冷链储存合格率≥99%。
整改完成率: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完成率达到100%。
投诉响应率:游客投诉24小时内响应率≥95%;投诉处理满意度≥90%。
处罚执行率:对经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决定执行率达到100%。
2.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共治
建立信息公开栏:在〔*〕古城入口等游客集散中心设立"景区食品安全公开栏",每月定期公布日常检查结果、不合格项目、整改进度及行政处罚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发布食品安全月报:建立"食品安全月报"制度,以官方文件或新媒体推文形式,将每月监管动态、主要问题、消费提示等内容,向上级主管部门、景区管理委员会进行报备,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提升监管透明度。
3.健全责任追究与退出机制
内部问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在监管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对分管片区问题整改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部门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通报批评、绩效扣分,情节严重的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外部惩戒:对屡次违规、漠视法规、整改不力的经营主体,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严厉惩处。对于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依法采取吊销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等强制措施,坚决将其清出市场,形成强大震慑。
下一步,我局将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工作举措,狠抓贯彻落实,全力以赴将〔*〕古城核心景区打造成为食品安全示范区,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我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