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优质3篇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员与财产安全,是否能有效落实?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1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设备安全管理,预防设备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办公设备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三、管理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始终将设备安全放在首位,通过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全员参与,责任到人:每位员工都有责任参与设备安全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3.规范操作,持续改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完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负责公司设备安全管理的总体领导和监督。
审批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重大设备安全事项。
2.设备管理部:
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负责设备台账、档案管理。
组织设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整改。
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3.各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安全使用、日常维护和保养。
负责本部门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配合设备管理部进行设备安全检查。
4.设备操作人员:
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状况,及时报告隐患。
参与设备安全培训和演练。
五、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采购与验收:
采购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
新购设备必须有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完整资料。
设备到货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性能达标。
2.安装与调试:
设备安装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或人员进行。
安装过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装质量。
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3.使用与维护:
建立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设备运行中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
4.检修与改造:
设备检修必须制定详细方案,并经审批后实施。
检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改造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不得降低设备安全性能。
5.报废与处置:
设备达到报废年限或无法修复时,及时办理报废手续。
报废设备的处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环境。
六、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
1.定期检查:设备管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各使用部门每周进行一次例行检查。
2.专项检查:根据季节特点、设备状况等,组织专项安全检查。
3.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登记、整改、复查。
4.重大隐患:对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停机整改,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七、事故报告与处理
1.事故报告:发生设备事故,立即向设备管理部和公司领导报告。
2.事故调查:设备管理部组织事故调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3.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培训与教育
1.岗前培训:新上岗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在岗培训: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3.特殊培训: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上岗。
九、考核与奖惩
1.定期考核:对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2.奖励:对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3.处罚: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设备事故或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附则
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2
第一章 总则
为了加强设备安全管理,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设备事故,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设备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单位应成立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设备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安全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设备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3. 组织开展设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4. 负责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5. 组织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6. 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主要职责包括:
1. 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 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3. 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4.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5.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持证上岗。主要职责包括:
1. 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2. 认真执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保持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良好。
3. 及时发现和报告设备安全隐患。
4. 发生设备事故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
第三章 设备采购、安装、验收
采购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严禁采购不合格设备。
新购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安全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设备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过程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章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
设备使用部门必须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设备,严禁违章操作。
设备使用部门必须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第五章 设备检修、改造、报废
设备检修必须制定检修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设备检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人员进行。
设备检修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设备检修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设备改造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
设备改造方案必须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设备报废必须经审批后方可进行。
报废设备的处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六章 设备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
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设备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
1. 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
2. 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3.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4. 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5. 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执行。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重大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停机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章 设备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发生设备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第八章 附则
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3
一、总则
为规范公司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辅助设备等。
设备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生产、设备的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设备管理员、安全员等。
职责:负责公司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领导、决策和协调。
2.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人:设备管理部门经理。
成员:设备工程师、设备技术员、设备管理员等。
职责:
负责公司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负责设备台账的建立和管理。
负责设备安全检查、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负责设备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实施。
3.各使用部门:
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
成员: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
职责: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
负责本部门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
4.设备操作人员:
职责:
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认真执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保持设备良好状态。
及时发现和报告设备安全隐患。
发生设备事故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
三、设备采购、安装、验收
1.设备采购:
采购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
采购的设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安全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优先采购具有安全认证标志的设备。
2.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人员进行。
设备安装过程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3.设备验收:
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由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安全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性能、安全装置、安全防护设施等。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设备使用、维护、保养
1.设备使用: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报告。
2.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
设备维护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记录。
设备维护保养应包括日常维护保养、定期维护保养和特殊维护保养。
五、设备检查、隐患排查
1.设备检查: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设备使用部门应每日对设备进行巡检。
设备检查应包括设备外观、安全装置、安全防护设施、运行状态等。
2.隐患排查:
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建立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发现设备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机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六、设备报废、更新
1.设备报废:
设备达到报废年限或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报废。
设备报废应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报废设备的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规定。
2.设备更新:
公司应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设备。
设备更新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
七、设备事故处理
1.事故报告:
发生设备事故,应立即报告设备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原因、损失情况等。
2.事故调查:
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对设备事故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原因、责任人和损失情况。
3.事故处理: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奖惩
1. 对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设备事故或损失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处罚。
九、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公文管理制度(优质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