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浩渺 分享 时间:

强化统战引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工商联坚持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践行自己人嘱托的关键性举措,紧盯四个关键点,做好4篇文章,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企业诚信合规建设、搭建服务民营企业平台,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实业、做强产业、做优主业,全市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一、紧盯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个关键点,做好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市工商联坚持把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首要课题,2022年以来,积极探索讲政治、讲信心、讲理念、讲责任、讲传承、树典范五讲一树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引领新路径。

(一)注重常态化教育。一是精心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与交流活动,通过举办河东民营经济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企业家前来授课,内容涵盖经济形势分析、企业管理经验分享、政策法规解读等多个方面,为民营经济人士提供全面的知识补给。二是举办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专门针对年轻一代企业家的特点和需求,设置创新思维培养、领导力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课程,助力年轻一代企业家快速成长。三是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为企业家们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交流困惑,同时也及时向企业家们传递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精准解读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确保企业家们能够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坚定发展信心。四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

(二)注重精准化滴灌。一是分行业分批次组织民营企业家到高校开展专题培训,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例如,对于制造业企业,安排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课程;对于服务业企业,设置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组织民营企业负责人赴先进地区和对标企业实地调研考察学习,让企业家们亲身感受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通过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拓宽视野,寻找自身差距,明确发展方向。累计培训12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企业家把握产业态势、提升营销策略、主动管控风险等能力。三是工商联班子成员带队深入300余家民营企业开展走访谈心活动,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时传递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和支持政策。通过深入沟通,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注重示范化引导。一是举办晋商精神在**”民营企业家典范选树系列活动,制定严格的评选标准和程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候选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树12名民营企业家典范和12名提名典范。这些典范企业在经营管理、创新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着突出表现,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隆重举行选树典礼,邀请市领导、各界代表以及广大民营企业家共同参与,对选树出的典范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优秀企业家形象展示崇文、厚德、敬业、拓新”**精神,在全市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民营企业家努力拼搏,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三是组织开展典范企业经验分享会,邀请典范企业负责人走进其他企业,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故事,让更多企业能够近距离学习借鉴,促进全市民营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紧盯诚信合规建设这个关键点,做好的文章

**市工商联坚持把清廉民营企业建设作为突破口,将诚信合规工作纳入全面建设清廉**总体布局,实现市县两级600余家工商联执委以上企业和20家商(协)会诚信合规工作全覆盖,逐步构建起党委和政府导廉推廉、民营企业诺廉践廉、商会协会助廉促廉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一)抓党建领航。一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将诚信合规建设融入市委五面红旗示范创建专项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治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五面红旗示范创建中,将诚信合规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推动企业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规范经营行为。二是融入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班子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五好党组织创建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企业全体员工树立诚信合规意识。在企业内部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让党员在诚信合规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三是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党组织开展诚信合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习党纪国法、典型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等形式,强化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进而影响和带动企业形成良好的诚信合规氛围,推动党建与廉建融合发展。

(二)抓机制保障。一是制定《关于推进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的实施方案》《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示范单位考评操作手册》等文件,明确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考评标准,为企业开展诚信合规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在实施方案中,详细规定了企业在制度建设、文化培育、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求;在考评操作手册中,制定了量化的考评指标,确保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二是在全省率先发布《**市清廉民营企业建设标准范式》读本,读本涵盖了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廉洁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套可借鉴、可操作的诚信合规建设标准范式。通过发放读本、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深入理解和掌握标准范式,推动企业诚信合规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三是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建立风险监测分析和动态管理机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风险发生;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赋能,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强化内部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三)抓文化浸润。一是指导民营企业把优秀传统文化、古今廉洁文化和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相融合,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清廉文化。通过建设清廉文化长廊,在长廊中展示古今廉洁故事、企业诚信经营理念、员工廉洁自律承诺等内容,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接受清廉文化的熏陶。二是打造清廉文化广场,设置清廉文化主题雕塑、宣传栏等设施,为员工提供一个休闲、学习的清廉文化场所;建设清廉活动场所,如清廉会议室、清廉活动室等,在开展各类活动时融入清廉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清廉文化氛围。三是选树清廉车间、清廉班组、清廉员工等典型,通过表彰奖励、宣传报道等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清廉企业建设,实现处处传廉、行动从廉。例如,定期评选清廉员工,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在企业内部刊物、宣传栏等平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其他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全市选树了23家清廉合规建设示范企业,推动诚信合规建设成果进一步向企业发展优势转化。

三、紧盯法治护航发展这个关键点,做好的文章

(一)建好服务机制。一是**市工商联与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建立联络机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法律服务。二是成立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纠纷调解等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律师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三是启动百名律师进民企活动,组织百名优秀律师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低成本、订单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通过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查找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点,提出整改建议,防范法律风险。四是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民营企业家走进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了解司法工作流程,增强企业对司法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在开放日活动中,组织企业家参观审判法庭、检察办案区等场所,邀请法官、检察官介绍司法工作职能和办案程序,并开展互动交流,解答企业家的法律疑问。

(二)发挥调解作用。一是**市工商联指导市非公有制企业家协会、市服装行业协会等市属商(协)会以及盐湖、永济、夏县、河津等县级总商会和所属商会发挥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对商会调解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调解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调解技巧、法律法规等知识,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二是商会调解委员会成为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化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市服装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为会员调解纠纷,全年共成功调解6起纠纷,涉及行业内较为常见的原材料质量、劳务纠纷以及合作快递价格等典型问题,直接为会员企业挽回损失10多万元。通过调解纠纷,不仅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三是全市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有7个,调解人员77人,调解案件170余件。加强对商会调解工作的统计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调解工作机制,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更多企业提供优质的调解服务。

(三)延伸法律服务。一是**市工商联积极联系协调,促成市法院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法官联络站,法官联络站的设立,为青年企业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渠道。法官定期到联络站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活动,为青年企业家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二是与**市检察院联合召开护企安商座谈交流会,邀请检察院领导、检察官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检察院根据企业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三是深入市直属商(协)会开展《民法典》《公司法》等专题宣讲,邀请法律专家、律师为商会会员企业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树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依法合规生产经营。通过专题宣讲,提高了企业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了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

四、紧盯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关键点,做好的文章

(一)搭建信息网。一是在“**工商联公众号开辟政策速递专栏,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出台的各类惠企政策,及时在专栏发布,确保民营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政策信息。同时,对重要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帮助企业理解政策内涵,把握政策机遇。二是利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市县两级工商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题法律政策宣传活动20余场次。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政策咨询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民营企业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企业对政策法规的知晓率。三是常年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基层工商联活动,市工商联全年调研90余次,深入企业和商会了解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精准的法律政策指导。在调研过程中,发放法律书籍和政策汇编近300册,帮助企业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政策法规,增强政策法规获得感。

(二)搭建防护网。一是**市工商联发挥民营企业维权中心作用,为企业提供合规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维权中心建立了专业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联合司法部门开展法治体检,定期组织律师、法律专家深入企业,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方面进行全面体检,梳理法律风险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建议。通过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法律问题,防范法律风险。三是推动行业合规标准建设,组织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行业合规标准,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规范经营行为。通过典型案例指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形成风险预警、权益维护、合规引导的全链条防护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搭建连心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召开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诉求,梳理汇总企业发展难题30余起。对梳理出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跟踪督促问题解决,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组织50余名民营企业家走进市检察院、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开展部门开放日活动,让企业家深入了解部门工作流程和服务内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积极开展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面对面动员1449家企业参与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民营企业所需所想、所求所盼,收集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和建议,为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依据,助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五、紧盯引导民企履行社会责任这个关键点,做好的文章

(一)强化责任意识教育。一是组织开展社会责任专题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公益组织负责人等为民营企业家授课,内容涵盖社会责任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等方面,帮助企业家深刻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责任意识。二是在各类民营经济活动中,如企业家座谈会、行业峰会等,将社会责任作为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引导企业家交流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和做法,营造重视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促使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管理中。三是通过“**工商联公众号、官网等宣传平台,定期发布社会责任相关知识、政策法规以及优秀企业案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强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家的自觉行动。

(二)推动公益慈善参与。一是积极搭建公益平台,联合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扶贫济困、助学助残、赈灾救援等,引导民营企业踊跃参与。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开展具有特色的公益项目,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二是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与乡村结对帮扶,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民营企业深入农村调研,了解乡村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方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三是建立公益活动激励机制,对在公益慈善领域表现突出的民营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奖牌以及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更多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一是开展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制定严格的评选标准,从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评估,评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对评选出的优秀案例进行深入挖掘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二是举办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成果展示会,邀请优秀企业代表分享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经验和成果,组织其他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全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三是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在全社会树立民营企业良好形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促进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实现更好发展。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47 4627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