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区域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浩渺 分享 时间: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联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创美好未来。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区域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区域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轴承产业突出优势,以建成“**”一体化双千亿产业集群为目标,搭建综合性高能级服务平台,塑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新引擎,打造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数智赋能为支撑、区域协同为特色的轴承产业生态体系,加速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搭建智慧园区平台,扩充产业承载力

针对园区管理粗放,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数据孤岛严重、能耗管控不足等问题,加大园区整合改造力度,统筹建立一体化智慧园区平台,推动原有园区扩容升级,提升新建园区智慧化水平,扩充“**”轴承产业承载力,跑出**轴承产业集群壮大加速度。一是以评促改,完善园区评估体系。市工信局、大数据局等多部门协同配合,高标准开展园区评估工作,完善园区评估细则,用好园区星级评价指挥棒,对高星级园区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在要素指标上给予倾斜,全力提升产业园规模和竞争力。在以评促改的激励下,****)轴承产业集群数字园区连续两年获评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并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入库型园区、省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二是一园一策,实施精准提升建设。按照示范一批、投产一批、谋划一批的整体思路,根据不同园区的建设进度、优势定位等不同情况,绘制一园一图,分类分园区指导提升。对已建成的4个园区加强指导,鼓励提升服务功能、推动入园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产业示范标杆;对在建的1个园区加强调度督导,提升建设标准,加快推动建成投产;对谋划建设的3大智慧园区,加快总体规划,力争早日落地。三是退村入园,拓展产业承载空间。建立企业精准培育库,筛选发展空间受限的村内小微轴承企业,引导鼓励退村入园、握指成拳发展,加快推进空间腾退、落后产能淘汰,提升园区承载力。现五大产业园区已吸引入驻优质企业100余家,谋划入园项目26个,新规划智慧园区项目3个,打造智慧场景案例4个,数据赋能优秀产品3个。

二、搭建数转赋能平台,提升数实融合度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实体支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针对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弱,存在数据链断裂、技术门槛高、转型成本高等痛点,依托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汇聚二级节点、工业互联网等资源,建立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赋能平台,打通全链条数据,降低转型门槛,打造以数实融合为核心的“**”智慧产业集群。一是搭建大数据应用场景。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搭建精准高效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及转型方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成本高、原材料采购难、信贷融资难等问题。现已入选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应用场景2个,轴承产业全链路数字化服务案例入选省数据要素×”典型应用案例。二是树立数字化转型标杆。建设轴承智造标杆数字化园区,打造集数字化驾驶舱、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模拟舱、科普教育基地、产教融合孵化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试基地,抢滩轴承产业数实融合齐鲁样板。现全镇已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40余家,设备上云2500余台,获批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3家,有关典型经验获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构建数实融合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全国首个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提升,建设**轴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赋能中心,做大做强新型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打造中国轴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动力。针对核心技术受制、产学研协同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潘庄镇统筹**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轴承赋能中心、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洛轴所轴研院、中试基地、检测中心等创新阵地,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全市创新资源向“**”聚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全链条节能降碳。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通过设计数字化全链条车间,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透明化、高效化、柔性化、可追溯化管理,轴承企业数控装备应用率超过95%2024年实施技改项目13个,完成技改投资2.8亿元,增幅5.65%。二是共同体技术攻关。依托**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吸纳50家优质企业和院所,完成校企合作研发课题47项,申请发明专利51项,发表科技论文14篇。2024年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

四、搭建人才引育平台,锻强智力新引擎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针对高技能人才短缺、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人才链与产业链脱节等问题,整合全国轴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轴承数字转型公共实训基地、产业链党委党校等阵地资源,推进人才双中心迭代升级,以人才链牵引多链深度融合,持续锻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智力引擎。一是精兵集成助转型。实施人才引育留用工程,柔性引进人才院士3名,国家级人才2名,省级人才5名,专家博士团队30名。全国轴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人才培养创新基地揭牌落户,人才双中心建设典型经验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肯定签批。二是揭榜挂帅促研发。以**洛轴所轴承研究院、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引领,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开展揭榜挂帅研发。三是才企协同强攻关。围绕技术壁垒,积极引导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入园访企,开展现场会诊,吸纳68家优质企业和院所,共同建立研发课题48项,发表科技论文14篇。2024年完成创新提升工程项目2个,工业机器人薄壁轴承等一批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构筑惠企新高地

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才有动力。针对涉企服务碎片化、审批流程繁琐、法律保障不足等障碍,整合法律、财务、税务等多领域专业服务资源,搭建“**”轴承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推动全市轴承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向高攀升。一是加快构筑党建阵地。成立**市轴承产业链综合党委,下设产业政策、项目推进、金融服务等部室,在骨干企业、行业协会、服务平台建立党组织,30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红领帮办员队伍、产业链党建智库,建立企业点单、党员服务机制,引领轴承企业在研发设计、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抱团发展。二是加快完善产业配套。抢抓**市委“**”一体化政策红利,科学调配资源要素,丰富商贸发展形态,突破发展瓶颈,城乡协同进一步密切,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轴承产业集群营商环境监督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建立轴承产业一件事高频定制套餐,以办理1张营业执照为引领,实现“N”个关联事项同步推进,企业开办20分钟办结。探索实施打捆环评改革,对同一轴承园区建设项目,采取一个标准、一本报告、一次分析、一次审批方式,成本、时限降低30%。在轴承商圈、商会、园区设置商事登记代办点,打造10分钟商事登记服务圈。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47 4627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