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深化改革暨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会上的讲话
强调深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改革,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深化改革暨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全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深化改革暨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大家召开这次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前期全市"两网"建设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深化改革、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刚才,大家实地观摩了〔...〕区社会治理中心和〔...〕街道的"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区、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各有特色,值得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这些重要指示,为我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网统管"聚焦的是"城市安不安全、环境好不好、秩序怎么样"等公共管理难题,"一网通办"聚焦的是"群众办事方不方便、企业营商环境优不优"等政务服务痛点。深化"两网"改革,就是要通过技术赋能、流程再造、数据共享,让城市运行更聪明、更智慧,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让企业发展更有"雨露阳光",把"人民城市"的理念落实到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深刻认识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应对超大城市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市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各类要素高度聚集,运行系统复杂,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传统"九龙治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面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突发事件,更需要一个反应灵敏、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推进"一网统管",就是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智能预警和快速处置,做到"防患于未然、处置于未萌",牢牢守住城市安全运行的底线。
深刻认识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拼政策、拼资源,转向了拼环境、拼服务、拼治理能力的综合性竞争。一个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一个便捷优越的营商环境,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软实力"。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持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能够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一网统管",能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提升城市整体的运行效率和品质。可以说,"两网"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市对高端人才、优质资本、创新要素的吸引力,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力破解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堵点难点
近年来,我市"两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市大脑初具雏形,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但对标一流标准,对标群众期盼,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主要体含在"三个不到位":一是数据共享融通不到位。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数据孤岛""信息烟囱"现象,数据壁垒没有彻底打破,"?是我的,你的是大家的"的本位主义思想依然存在。二是业务流程再造不到位。一些线上流程只是线下流程的简单平移,没有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的革命性再造,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办事场景还不够多。三是基层赋能减负不到位。技术、数据、权限下沉不够,基层干部依然面临着多头填报、多端操作的困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时有发生,没有真正从技术上为基层松绑减负。这些问题,是下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第一,要聚力攻坚数据治理,彻底打通"主动脉"。数据是"两网"建设的核心要素。必须下决心解决数据共享难题。要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由市大数据局牵头,制定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责任清单,明确数据供给方、需求方和管理方的权利义务。要按照"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要求,推动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市级数据平台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拒不共享、迟滞共享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要加强数据质量治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为智能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第二,要聚力深化流程再造,全力做优"微服务"。"一网通办"改革的灵魂在于流程再造。要坚持从群众和企业的视角出发,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推出更多集成化、套餐式服务。比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就要整合卫健、公安、医保、人社等多个部门的服务,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要大力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的互认共享和应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要聚焦高频事项,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实现"免申即享""掌上可办",让政务服务更有速度、更有温度。
第三,要聚力赋能基层一线,着力激活"神经元"。城市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推进"一网统管",最终的落脚点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要整合基层各类网格,优化调整为"一张网",推动党建、综治、城管、应急等各类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多网合一"。要加大技术赋能,为基层治理打造统一的移动工作平台,整合各类APP,避免基层干部在多个系统之间来回切换。要把更多的审批、服务、执法权限,依法依规下放给街道(乡镇),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职有权有物,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要建立健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确保基层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市治理现代化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深化"两网"改革、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一是思想观念要再解放。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破除部门壁垒和利益固化藩篱,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全周期管理"理念。要把"两网"建设作为锤炼干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平台,引导广大干部在改革攻坚中增强互联网思维和法治思维,提升运用现代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责任体系要再压实。市委、市政府成立城市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两网"建设。各区县、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的工作机制,对工作进展快、成效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工作滞后、推诿扯皮的单位进行约谈通报。
三是法治保障要再完善。技术发展到哪里,制度和法律就要跟进到哪里。要加快研究制定我市城市治理数据共享、公共数据开放、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法规规章,为"两网"建设和运行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要划清数据应用的边界,严厉打击侵犯个人隐私、危害数据安全的行为,确保城市治理既高效运行,又安全有序。
四是社会参与要再扩大。城市治理是党委政府、社会、市民的同心圆。要坚持"开门搞治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听取市民和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治理的"金钥匙"。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构建多元共治的格局。
同志们,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事关城市未来,事关民生福祉。让大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谱曲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