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加强党建工作,提升组织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凝聚全市力量,落实责任,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全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这个座谈会。刚才听了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很受启发,也很受教育。今天,我主要想结合市残联的实际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在党建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同时也想借这个机会,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机关党工委的指导作用,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立足残联实际,努力探索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残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朋友的桥梁和纽带,说实在话,我们这个群体比较特殊,工作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党建工作做实做细,真正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坚持政治引领,把牢残联工作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讲,“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这句话让我们深感温暖,更深感责任。截至2025年10月,我市残联系统共有*个基层党组织,党员**名。坦率地讲,我们这支队伍不算大,但责任不轻。我们始终牢记残联作为政治机关的第一属性,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残疾人工作领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探索融合路径,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怎么让党建工作不“空”、不“虚”,真正与业务工作拧成一股绳?我们尝试了一些“党建+”的做法。比如“党建+就业扶持”,我们通过“党支部+基地+残疾人”的模式,与*企业、*福利工厂等建立党建联盟。再比如“党建+康复服务”,我们联合市康复医院党委,开展“红色康护”暖心行动,组织党员康复师团队下沉社区、深入家庭,为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指导。应该说,这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说实话,我们感觉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三)发挥先锋作用,锻造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组建了“助残志愿服务队”,鼓励党员在服务残疾人群众的第一线担当作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助残日活动、重度残疾人上门服务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同志都能冲在前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我们也清楚,与上级要求和残疾人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二、直面问题短板,诚恳查摆残联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肯定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有的是我们能力水平不够,有的是思路方法不对,还有的是客观条件制约。借这个机会,我想实事求是地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说句心里话,我们有时候也会陷入一个误区:党建归党建,业务归业务。比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往往就是读读文件、看看视频,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就业困难、维权诉求等实际问题结合得不够紧密。怎么把党建活动设计得更有“残联味”,更贴近残疾人群众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的探索还不够深入。有时候党建工作会陷入“自我循环”,未能最大限度地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实际效能,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二)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残联系统的党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机关干部,也有下属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还有一部分退休老党员。怎么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化、差异化的教育管理,我们感到力不从心。传统的“三会一课”模式对年轻党员的吸引力下降了,而对于流动党员、退休党员的管理也存在覆盖不全、联系不紧的问题。另外,个别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满足于“不出事、不违纪”,在服务群众、攻坚克难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三)党建工作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还不够强。虽然我们搞了一些“党建+”的工作模式,但说实话,系统性的品牌创建意识还不够强,还没有形成在全市叫得响、推得开的特色品牌。我们有很多感人的助残事迹、优秀的党员典型,但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导致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和社会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跨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还不够顺畅。残疾人工作涉及民政、人社、卫健、教育等多个部门,需要大家通力协作。但实际工作中,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职能分割”现象依然存在。在党建层面,各涉残部门的党组织之间缺乏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党建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强大合力。一些涉及多部门的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起来周期长、效率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想破解,但单靠我们残联一家确实很难。
三、真诚建言献策,恳请机关党工委加强对残联党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机关党工委是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总枢纽”,对我们基层党组织来说,就是“主心骨”和“领路人”。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想代表残联的同志们,向机关党工委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说得不对的地方,请领导们多批评指正。
(一)恳请加强分类指导,帮助我们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残联组织兼具机关和群众团体的双重属性,党建工作既要遵循机关党建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服务特殊群众的鲜明特色。说实话,有时候我们挺迷茫的,不知道怎么把这两者结合好。我们希望,机关党工委能针对残联、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定期组织专题调研或座谈会,深入了解我们的特殊性和实际困难,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在组织党务干部培训时,能不能增加一些针对性课程,比如怎么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怎么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等,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急需的“营养”。
(二)恳请强化统筹协调,帮助我们破解跨部门协同难题。刚才我也讲了,残疾人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干好。我们希望,机关党工委能发挥横向协调的优势,牵头搭建更高层级的党建联动平台。比如,能不能探索建立“大民生”或“大健康”领域的党建联盟,把卫健、民政、人社、医保、教育以及残联等部门的党组织组织起来,通过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互享,共同研究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社会保障等跨领域难题。能不能把“党建引领、协同服务”纳入对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从制度层面压实协同责任,真正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三)恳请加大支持力度,帮助我们打造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一个好的党建品牌,是激发组织活力、提升工作水平的有效载体。我们希望,机关党工委能在党建品牌创建上给予更多支持。比如,能不能设立机关党建创新“孵化”基金或专项奖励,对像“党建+就业扶持”这类有潜力、有实效的创新项目,在启动资金、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我们把“盆景”变成“风景”。能不能定期组织开展机关党建“特色品牌”评选展示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比学赶超的平台,营造“创品牌、学品牌、用品牌”的浓厚氛围。
(四)恳请持续为基层减负,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抓好党建实效。近年来,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说实话,“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仍未根绝。我们基层党务干部有时候确实感到疲于应付,各种台账、各种材料报送,占用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们希望,机关党工委能在为基层减负增效上继续发力。能不能优化考核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台账检查和材料报送,更多地采取实地走访、服务对象访谈、工作实绩评估等方式,让考核真正指向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是否满意。能不能探索利用“智慧党建”平台,整合各类报表和数据,实现信息一次报送、多方共享,把我们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谋划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做好新时代残联党建工作,我们深感责任在肩,但也信心满怀。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直机关党工委的有力指导下,只要我们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就一定能开创我市残疾人事业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