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加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的措施,确保“三秋”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农民利益,提升农业抗灾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在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在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11
在2025年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领会农业农村部和全省"三秋"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防灾减灾保丰收各项任务。近期的持续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秋粮抢收、晾晒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秋"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把应对连阴雨天气、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秋种适时进行,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粮袋子"和农民的"钱袋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三秋"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当前,我市"三秋"生产正处在关键时期,连续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严峻挑战,我们
必须清醒认识到,抓好"三秋"生产不仅关系到全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应对连阴雨天气、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充分估计困难风险,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全力以赴打赢这场防灾减灾保丰收的硬仗。
(一)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我市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抓好"三秋"生产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硬任务。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要把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这场硬仗,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顺利完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二)准确把握当前"三秋"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入秋以来,我市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土壤水分饱和,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农机下地作业困难,秋粮收获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已收获作物无法及时晾晒,面临发芽霉变风险,秋冬种工作也因农田湿涝而推迟。这种异常天气状况给我市"三秋"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应对
—2—
自然灾害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部分乡镇农机具配置不均衡,烘干设备数量不足,仓储设施容量有限,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又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科学施策,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情况,精准掌握灾情,因地制宜制定应对措施,牢牢把握"三秋"生产主动权。
(三)充分认识抓好"三秋"生产对于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而"三秋"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能否顺利转化为实际收入。如果因连阴雨天气导致秋粮减产或品质下降,将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增收大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三秋"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粮食应收尽收、应烘尽烘、应储尽储,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要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行情,积极协调收购收储,畅通销售渠道,确保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为明年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灾减灾保丰收各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抓好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面对当前连阴雨天气给"三秋"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紧盯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抓好秋粮抢收、粮食烘干、秋种准备等各项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应急措
施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抓住天气转晴的有利时机,集中人力物力,突击开展抢收抢烘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科学安排秋种生产,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一)强化农机统筹调度,打通抢收快收主动脉。一是加强农机具精准调度和应急调配。要全面摸排全市农机具保有量和分布情况,准确掌握各地区农机具供需状况,建立精准的农机需求清单和调配方案。针对雨后农田泥泞湿滑、常规农机难以下地的问题,要重点调度履带式收割机等适应湿涝环境的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其作业优势。要建立农机应急调度机制,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农机资源,重点向受灾严重、农机具短缺的地区倾斜,确保农机具科学配置、高效利用。要积极联系周边地区,做好跨区作业机械的引进和对接工作,形成"本地储备+跨区调配"的双保险机制,切实解决农机具不足问题。二是做好农机服务保障和维修支持。要设立24小时机收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和解决农机手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组织农机产销企业和维修网点,加强专用装置与配件供应,确保农机具维修及时、正常运转。要在重点区域设立农机服务站点,提供油料供应、配件更换、简单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减少农机手往返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要协调石油石化企业保障农用柴油供应,在重点区域设立流动加油车,开展送油到田服务,确保农机作业不停顿、不间断。同时要加强农机手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三是大力推进机收减损和技术指导。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把机收减损作为抢收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要针对当前作物倒伏、籽粒水分大等特殊情况,
—4—
指导农机手合理调整机械参数,优化作业方式,努力降低收获损失。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适用于湿涝环境的收割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抢收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确保"三秋"农机作业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指导,力争将机收总损失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二)全力推进抢烘晾晒,筑牢粮食安全防护墙。一是充分挖掘烘干设备潜能和利用效率。要全面排查统计全市现有烘干设备数量和分布情况,准确掌握烘干能力现状。要督促所有烘干中心(点)全面启动,所有烘干机满负荷运转,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能,提高利用效率。要建立烘干设备共享机制,鼓励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向社会开放烘干服务,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于烘干能力不足的地区,要及时调配移动式烘干设备,增加临时烘干点,扩大烘干覆盖面。要协调电力部门保障烘干设备用电需求,确保烘干作业连续稳定进行。通过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发挥烘干设备作用,解决湿粮干燥问题。二是多渠道开辟晾晒场所和科学储藏。在充分发挥烘干设备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开辟各类晾晒场所,利用一切可用场地进行粮食晾晒。要开放机关大院、文化广场、学校操场、企业厂房等公共场所,方便农民就近晾晒粮食。要鼓励引导农民利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等空间开展晾晒,形成多点开花的晾晒格局。要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晾晒,根据粮食水分含量和天气情况,采取合适的晾晒方法,防止粮食霉变发芽。对于已经达到安全水分的粮食,要指导农民科学储藏,做好防潮防霉工作,避免产后损失。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确保收获的粮食能够得到及
时处理和妥善保管。三是优化粮食收储服务和市场调控。要协调粮食收储企业及早开秤收购,适当放宽对水分含量的限制,对不符合入库标准的粮食提供整理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扩大收购规模,增加市场收购能力,缓解农民卖粮压力。要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要积极推进"粮食银行"等创新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代储存、代烘干、代销售等服务,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
(三)科学谋划秋种工作,夯实明年丰收基础。一是全面落实"四补一促"抗湿晚播技术。针对秋种推迟的情况,要大力推广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和以促为主的"四补一促"技术措施,努力提高晚播小麦的质量。要指导农民选择适宜晚播的早熟品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弥补播种期推迟的影响。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依靠群体优势弥补单株生长不足,确保足够的基本苗。要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做到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确保苗全苗齐苗壮。要增施底肥,促进幼苗早发快长,增强抗逆能力。要加强冬前管理,采取促根壮蘖措施,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通过综合技术应用,力争晚播不减产,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农田排水散墒和地力培育。要抓紧疏通沟渠,开挖排水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为秋种创造良好条件。对于积水严重的地块,要组织专业排水队伍,调配排水机械,加快排水进度。对于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要通过深松耙耢等措施,加速散墒提温,改善土壤通透性。要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要大力推广秸
—6—
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育肥沃土壤。要通过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尽快恢复土壤功能,提高耕地质量,为秋种和作物生长创造良好土壤环境。三是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秋种作物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基本盘,同时适当发展比较效益高的越冬作物,丰富种植结构。要指导农民合理安排茬口衔接,优化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要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秋种质量提升。要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保证种子质量,防止假劣种子坑农害农。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业抗灾能力。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要紧紧围绕提高农田抗灾能力的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提高农田灌排标准。要对现有高标准农田进行排查,对排水不畅的田块进行改造提升,完善排水体系,增强农田应对涝渍灾害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要结合农田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机耕道路,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防灾减灾基础。二是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要针对今年涝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重点整治排水不畅的河道沟渠,疏浚田间排水沟系,形成完整的排水网络。要更新改造老旧泵站,维修养护排水闸涵,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要在易涝地区建设强排站等
应急排水设施,提高应急排涝能力。要完善农田灌溉设施,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构建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预警。要加强与气象部门协作,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要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开展专题气象服务,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农民防灾减灾提供指导。要建立农业灾害评估机制,科学评估灾害损失,为救灾决策提供依据。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实现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指导农民科学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五)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凝聚抗灾救灾合力。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三秋"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烘干设备补贴、排水作业补助等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保投保,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要协调金融机构扩大对"三秋"生产的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融资成本,满足农民和生产主体资金需求。要建立农业灾害救助机制,对受灾严重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适当救助,帮助其恢复生产。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形成支持"三秋"生产的政策合力,为防灾减灾保丰收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指导服务。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要针对当前生产实际,编制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指导农民科学开展
—8—
抢收抢烘和秋种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开展在线培训、网络答疑、视频指导等服务,扩大技术服务覆盖面。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的引领作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推广适合本地的抗灾减灾技术模式。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为"三秋"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和理赔服务。要协调农业保险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加快定损理赔进度,对参保农户的损失尽快理赔、应赔尽赔,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要针对当前灾害特点,开发推广适合不同作物、不同灾害的保险产品,满足农民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要加强对农业保险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参保意识,扩大保险覆盖面。要建立健全保险与防灾相结合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实现从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延伸。要通过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帮助农民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强化组织领导,全力保障"三秋"生产取得实效
面对"三秋"生产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协同配合,凝聚起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三秋"生产的强大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力以赴打赢"三秋"生产攻坚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一)压实工作责任,健全指挥体系。要建立健全"三秋"生产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市委、市政府成立"三秋"生产工作指挥部,统筹协调全市"三秋"生产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落实。要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要建立日调度、周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抓好"三秋"生产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统筹农机具调度,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三秋"生产提供气象服务。水利部门要指导做好农田排水工作,加快排除田间积水。财政部门要保障"三秋"生产相关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金融保险机构要简化流程,加快理赔进度,切实发挥风险保障作用。供销部门要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其他相关部门也要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支持"三秋"生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发挥群众作用,激发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三秋"生产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技术要点,增强农民群众抢收抢种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互帮互助,共克时艰。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
— / 10—
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周边农户共同做好"三秋"生产工作。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组织帮扶队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不让一户群众因灾受损。要通过多种方式,把广大农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生动局面,凝聚起战胜灾害、保粮增收的强大力量。
同志们,做好当前"三秋"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打赢"三秋"生产攻坚战,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确保秋种顺利进行,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统筹兼顾,在抓好"三秋"生产的同时,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三秋”生产的系列部署要求,深刻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迅速行动,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打好防灾减灾保丰收这场硬仗,为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打赢“三秋”连阴雨防灾减灾保丰收攻坚战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这深刻启示我们,抓好粮食生产、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是必须坚决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三秋”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近期持续出现的连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秋管工作造成严重威胁,给我们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我们必须清醒把握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承担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秋”生产、应对连阴雨天气、确保粮食丰收的极端重要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秋粮丰收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价格稳定,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大局稳定。面对连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我们绝不能有丝
—12—
毫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必须将防灾减灾保丰收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摆在突出位置,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好。要自觉将我市的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中考量,清醒认识到我市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最直接的贡献。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降低、供给有保障,为全国全省粮食安全大局作出XX贡献。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将防灾减灾保丰收的各项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市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立足“防患未然”,精准把握连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的严峻挑战。准确研判风险是有效应对挑战的前提。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当前连阴雨天气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对“三秋”生产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具体影响。要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本轮连阴雨天气可能具有持续时间较长、覆盖范围较广、局部雨强较大等特点。这种天气条件将对秋收工作产生直接不利影响,导致田间湿度大、机械无法下地作业,延误最佳收获期,增加粮食霉变发芽风险,造成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同时,连阴雨天气也会对秋种工作造成严重阻碍,导致土壤过湿,无法及时整地播种,影响适期播种,可能错过冬前形成壮苗的关键时期,为明年夏粮生产埋下隐患。此外,持续的阴雨天气还会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增加秋管难度和成本。因此,我们必须对连阴雨天气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宁可想得复杂些、不可掉以轻心。要
组织农业、气象、水利等部门进行专题会商,加强监测预警,精准评估影响,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制定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群众科学避灾、主动防灾。要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特别是对低洼易涝地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机合作社等重点区域和主体,要加强指导和服务,提前落实排涝降渍、抢收抢种等措施,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聚焦“最大变量”,科学研判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深远影响。气候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连阴雨天气的频繁发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应对当前这场连阴雨天气上,更要放眼长远,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要系统评估近年来异常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要加强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选育和推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研发推广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要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完善排灌设施,提高农田抗旱防涝能力。要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农业,避开气象灾害高风险期。要探索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保险体系,分散农业灾害风险。通过一系列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措施,不断增强我市农业生产的韧性和稳定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牢牢掌握粮食生产的主动权。
—14—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灾减灾保丰收的各项精准化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这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面对连阴雨天气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精准施策,确保“三秋”生产顺利推进。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监测预警,筑牢气象灾害防御第一道屏障。一是加强气象水文监测预报的精准度与时效性。要密切跟踪天气变化,运用现代化监测手段,提高对连阴雨、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要加密观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农区、灾害易发区的监测。要建立气象、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及时会商研判灾害影响,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决策和群众避灾避险赢得宝贵时间。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二是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机制。要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明确各级责任人和职责。要规范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内容和方式,确保信息权威、准确、易懂。要制定基于预警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方案,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如组织抢收、转移人员物资、启动排涝设备等。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识险、避险、抢险的能力。要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响应机制的有效性。三是提升农业灾害风险综合评估能力。要整合气象、遥感、农情等数据,建立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遭受连阴雨灾害的风险进行定量化评估。要绘制农
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农业布局调整、防灾规划制定、保险产品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要开展灾害链研究,分析连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如病虫害暴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提前制定应对预案。要建立灾害损失评估体系,及时客观评估灾情,为救灾决策和灾后恢复生产提供支持。
(二)突出抢收抢种,打赢龙口夺粮减损增产主动仗。一是全力组织机械与人工作业力量加快秋收进度。要精准调度农机装备,根据天气情况和作物成熟度,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利用降雨间歇期,全力抢收已成熟作物。对于机械无法下地的田块,要发动群众及时进行人工抢收。要做好收获机械的检修保养和操作人员培训,确保作业安全和效率。要开放晒场、烘干中心、各类公共场地等,用于晾晒粮食。要协调粮食收储企业做好收购准备,避免出现“卖粮难”。二是全面落实抗湿播种与田间管理技术保障秋种质量。要大力推广小麦、油菜等作物抗湿播种技术,如免耕直播、深松整地等,力争做到适期播种。要引导农民选用早熟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确保基本苗。要加强播种后的田间管理,及时查苗补苗,促弱转壮。要因地因苗施策,科学运筹肥水,促进冬前形成壮苗安全越冬。要指导农民做好油菜、蔬菜等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粮食烘干与仓储环节减少产后损失。要充分发挥现有粮食烘干中心(点)的作用,满负荷运转,优先满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要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粮食烘干设施,扩大烘干能力。要指导农民采取通风晾晒、分类储存等方式,防止粮食霉变。要加强对农户科学储粮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烘干、收购等环节的信贷支持。
—16—
(三)精准田间管理,落实防灾抗灾关键技术到田。一是分类指导落实排水降渍与中耕松土措施。对受涝田块,要第一时间组织力量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对积水严重地块,要动用机电泵站强排。雨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散墒增温,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对低洼易涝区,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排灌设施。二是科学运筹肥水促进作物恢复生长与灾后补救。根据作物受害程度和生育进程,科学追施速效肥料,补充养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可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对绝收或严重减产田块,要及时改种短季蔬菜等作物,弥补损失。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开展统防统治。三是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效果。连阴雨高湿环境极易导致病虫害发生蔓延。要加强监测预警,准确掌握发生动态。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要规范农药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保障物资供应,夯实农业抗灾救灾物质基础。一是确保种子(苗)、化肥、农药等农资充足供应与质量安全。要加强农资需求调度,及时组织货源,确保救灾急需的农资品种到位。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要建立农资应急调运机制,保障重灾区农资供应。二是保障排涝泵站、农机具等抗灾机具设备有效调度与维修服务。要全面检修维护排灌设备、农机具等,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要建立抗灾机具应急调度机制,跨区域调剂余缺。要组织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开展维修服务。要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三是统筹协调柴油、
电力等能源供应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要加强与石油、电力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三秋”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的柴油、电力供应。要在加油站开辟农业用油绿色通道。要加强农业用电线路检修,保障农业设施安全用电。
(五)完善政策支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抗灾合力。一是落实农业保险理赔与灾害救助政策及时到位。要督促保险机构简化理赔流程,加快定损理赔进度,做到应赔尽赔、快赔早赔。要按规定及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要研究对受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项扶持政策。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与金融信贷对防灾减灾领域的倾斜力度。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实行利率优惠。要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作用。要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应用防灾减灾技术,发挥示范作用。要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收代种、代烘代储、统防统治等托管服务。要发挥行业协会、技术协会等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三、压实各级责任,切实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与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做好“三秋”连阴雨防灾减灾保丰收工作,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
—18—
配合,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坚强的组织领导是打赢攻坚战的根本保证。要立即成立市、县两级“三秋”生产防灾减灾保丰收工作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指挥长或组长,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要建立健全日常调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确保指挥体系高效顺畅运行。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水利部门要抓好水利工程调度和防汛排涝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灾情统计评估和救灾物资调配。发改、财政、金融、供销、交通、电力、石油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要实行分片包干制度,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要将“三秋”防灾减灾保丰收工作纳入当前重点督查内容,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
(二)强化基层基础,激发一线队伍的战斗力。乡镇、村社是落实各项措施的最后一道关口。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带领群众积极投身防灾减灾保丰收工作。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组织动员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要保障基层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确保基层有能力办事、有条件成事。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将防灾减灾任务落实到田块、到农户。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互帮互助。要注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传授实用技术。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帮助解决实际
困难,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要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基层动态和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处置。
(三)强化督导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严格的督导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要组织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督查责任是否压实、预案是否可行、物资是否到位、措施是否落地。对发现的问题要当场反馈、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通报批评。要注重督查结果运用,将其作为评价各级各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市防灾减灾保丰收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基层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及时准确发布气象和农事信息,普及农业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科学防灾减灾意识。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三秋”生产、共同抗击灾害的强大正能量。
同志们,做好“三秋”连阴雨天气防灾减灾保丰收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既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具体行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打赢这场防灾减灾保丰收的硬仗,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