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区2025年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强调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与监督,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与健康。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学区2025年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学区2025年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镇学区2025年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议,这既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充电赋能”,更是一次工作责任的“加压明责”。首先,我代表*镇学区党委,向莅临指导的*镇长、*所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学区食品安全战线上的各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校园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期盼,一头系着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这既是必须坚决守住的民生底线,也是不容有失的政治红线。刚才,市场监督管理所的*所长结合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作了非常专业、极具操作性的专题培训,内容详实,指导具体,大家要认真领会,深入消化。稍后,*镇长还将为我们作重要讲话,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结合学区当前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深刻把握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专业指导下,在学区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总体态势平稳向好。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如《*镇中心*食堂食材采购验收制度》等,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各中小学、幼儿园的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硬件设施持续改善,“明厨亮灶”覆盖率稳步提升,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全流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广大师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每一位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风险就在眼前。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只有“零风险”和“百分百”,任何一丝一毫的疏忽和懈怠,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用最审慎的态度审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根据我们2024年度以及2025年上半年开展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督查情况,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在这里不点名,但希望相关单位能对号入座,深刻反思。一是责任压力传导存在“衰减”现象。有的单位“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没有完全压实,停留在“会上讲、纸上写”,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度不够,存在“重教学、轻后勤”的思想偏差。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的职责边界不清,日常管理“宽、松、软”,没有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二是过程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从检查情况看,问题主要集中在过程环节。比如,原料采购索证索票不齐全,台账记录不规范、不及时;食品储存生熟混放、标识不清,未能严格按照温度要求存放;加工操作流程不规范,清洗消毒记录不完整,食品留样不标准等问题屡有发现。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恰恰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大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的检查中,我们累计发现各类问题隐患超过120处,其中约35%与台账记录和索证索票有关,40%与操作过程不规范有关,虽然均已要求现场整改或限期整改,但这足以敲响警钟。三是风险防范前瞻性意识需要“强化”。部分从业人员对新标准、新规范学习不够,对新型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不足,依然沿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对于预防诺如病毒、防范食源性疾病等重点工作,应急预案虽然有,但演练不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前瞻性亟待加强。同志们,这些问题绝非危言耸听。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对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国务院食安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更是专门出台了《中小学校长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应知应会20条》。这些政策文件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就是: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将越来越严、标准将越来越高、追责将越来越重。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标准,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关键在于把各项标准和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们必须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对照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推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第一,要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构建最严密的责任体系。校长(园长)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第一”不是虚职,而是实责。各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亲自督办重大问题整改。要严格按照规定,配齐配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明确其岗位职责,赋予其相应职权,确保他们能履职、敢履职、善履职。要将食品安全工作成效与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形成权责对等、失责必究的倒逼机制,真正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要以“全链条监管”为抓手,执行最严格的管理标准。食品从田间地头到师生餐桌,环节多、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失守都可能功亏一篑。我们必须用“绣花功夫”,把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在采购验收环节,必须严格落实供应商动态管理和准入制度,优先选择信誉好、资质全的大型或连锁经营企业。要坚持做好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工作,对每一批次食材的来源、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进行详细核对、登记造册,确保所有食材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在储存管理环节,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成品与半成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材,并对冷藏、冷冻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温度监控,确保储存条件符合标准。在加工制作环节,要严格遵守“烧熟煮透”的原则,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标。要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做到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柜加锁、用量精准、记录清晰。要高度重视“高风险”食品的加工,严禁制售冷荤凉菜、生食海产品等。在清洁消毒和食品留样环节,要确保餐饮具按规程进行物理或化学消毒,并做好记录。食品留样必须由专人负责,按品类足量留样,清晰标注,并在专用冰箱内保存48小时以上,这是事后追溯的关键证据,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第三,要以“从业人员”为关键,打造最专业的管理队伍。人是保障食品安全最核心的因素。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操作习惯、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各单位要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要加强日常晨检,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人员,必须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要将常态化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能满足于一年一两次的集中培训,要通过岗位练兵、案例分析、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食堂员工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行动自觉。

三、强化协同,长效监管,全力构建校园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格局

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教育部门或某一个学校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

一要深化内部自查自纠,筑牢第一道防线。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自查机制,不能总等着监管部门上门来“找茬”。要对照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每周、每月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前面提到的那些易发多发问题。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复查确认”的闭环管理模式。学区也将不定期组织人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飞行检查和回头看,对整改不力、问题反复的单位,将进行严肃通报和约谈。

二要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织密外部监管网。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一方面,要全力配合市场监管所等专业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他们指出的问题,要照单全收、立行立改,并举一反三,深挖根源。另一方面,要主动邀请专业人员进校园指导,帮助我们发现潜在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我们将继续与镇政府、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风险会商的长效机制通过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让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三要推动社会多元共治,打造阳光透明厨房。要充分发挥“明厨亮灶”工程的社会监督作用,确保视频监控在线、可用、清晰,让后厨操作真正置于阳光之下。要健全和完善家长陪餐制度和膳食委员会制度,定期邀请家长代表、教师代表走进食堂,参与食谱制定、监督食材采购和加工过程,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主动公开食材来源、餐费使用情况等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公开透明换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我们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员”和“宣传员”。

同志们:校园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既是一项业务工作,更是一项良心工程。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再动员、再部署,更是一次再承诺、再出征。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迅速将会议精神,特别是*镇长的指示要求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将今天培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我们以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最坚决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共同为孩子们守护好这“舌尖上的安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47 5124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