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2篇
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加强协作,落实具体措施,推动全市文明程度提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
的讲话汇编(2篇)
目录
1.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2
2.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7
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每次谈到精神文明,我总会想起一些具体的人和事。我想起上个月XX区那位在暴雨中默默为下水道口撑起雨伞,防止行人踩空的环卫工人;想起去年XX县那位发现邻居老人几天没出门,主动上门探望,结果救了老人一命的社区网格员;也想起那群放弃假期休息,常年在“爱心食堂”为孤寡老人做饭的志愿者们。
这些,就是我心中XX市最美的风景。它们不是冰冷的指标,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品格与温度。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让文明的阳光,能够普照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人的心房。
一、要善于看见力量,在平凡的善举中感受城市的温度
精神文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就体现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它是一种力量,一种于无声处润泽人心的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我们血脉中的善良与淳朴。前不久,XX县一位出租车司机,拾到乘客遗落的装有20万元现金和重要合
同的皮包,毫不犹豫地交还失主,婉拒了酬谢。他说,“不是我的钱,一分都不能要”。朴实的话语,闪耀着金子般的人性光辉。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从捐献器官的普通工人,到见义勇为的外卖小哥,再到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残疾邻里的退休教师。他们都是平凡人,却用不平凡的善举,支撑起了我们这座城市的道德大厦。正是这些凡人善举,让我们的城市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我们共同营造的文明风尚。大家现在走在街头,会发现一个很直观的变化:主动礼让行人的车辆越来越多了,排队等候的秩序越来越好了,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无数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市连续五年开展的“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是超过89万名注册志愿者累计超过1200万小时的服务奉献,是我们每一个市民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文明,不是少数人的“表演”,而是多数人的“习惯”。当文明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座城市就拥有了最强大的软实力。
这种力量,源于我们用心打造的文化家园。一座没有文化滋养的城市,是荒芜的。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新建和改造了200多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了50个“城市书房”,每年举办超过5000场次的群众文化活动。我看到,在社区的“百姓舞台”上,阿姨们的广场舞跳出了精气神;在“城市书房”里,孩子们沉浸在书的海洋;在博物馆、美术馆里,市民们静静地感受着艺术的熏陶。文化,正在以
一种可触摸、可感知的方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城市更具魅力和底蕴。
二、要善于传递温暖,用我们的行动点亮城市更多的角
落
肯定这些温暖和力量,是为了激励我们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深知,在这座城市的某些角落,阳光还没有完全照进来。还有一些人,他们需要我们伸出援手;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发现这些角落,然后把光和热带过去。
一要照亮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让城市更有“人情味”。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看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市里今年要启动“暖心敲门”行动,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对辖区内的特殊群体进行常态化探访,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人问、遇到困难有人帮。要大力推广“时间银行”模式,鼓励年轻人用志愿服务时间,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储蓄“人情”,形成代际互助的良性循环。对那些陈旧的公共设施,要加快进行无障碍改造,让残障人士的出行不再“步步惊心”。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却是衡量城市良心的标尺。
二要点燃那些“沉睡”的角落,让社区更有“烟火气”。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现在很多新建的小区,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我们要想办法,把社区
这个“家”搞得更热闹、更有人气。要支持每个社区成立自己的兴趣社团,比如书法社、合唱团、棋牌队,让有相同爱好的邻居能玩到一起。要办好“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让大家走出家门,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要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个平台,把它打造成社区的“客厅”,让大家有地方去、有活动参与、有心里话可说。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守望相助的社区,才是最有活力的社区。
三要净化那些“灰色”的角落,让社会更有“正义感”。对于那些不文明,甚至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我们不能“和稀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斗争。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那些散布谣言、进行网络暴力的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比如欺诈老人、霸凌弱小等行为,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抵制,并配合司法机关予以严惩。一个正气充盈的社会,必然是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我们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公正处理,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弘扬社会正气。
三、要善于汇聚合力,让每个人都成为传递文明礼仪的
光
同志们,文明的城市,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奉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束光,用自己的微光,去照亮身边的人,最终汇聚成璀璨的星河。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要带头成为那束“引领之光”。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在单位,
做一个好同事;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我们的言行举止,就是群众眼中的风向标。我们做得正、行得端,就能影响和带动一大片。
作为职能部门,我们要努力成为那束"“服务之光”。我们的职责,不是去“管”群众,而是去“服务”群众。要多想想,我们还能为群众做些什么?我们的审批流程能不能再简化一点?我们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能不能更贴心一点?我们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用真诚的服务,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都可以成为那束“希望之光”。文明,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多一个微笑,多一句“谢谢”,多一次弯腰捡起垃圾的行动,都是在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不要觉得自己的力量微小,十三朝古都的长安城,也是由一砖一瓦建成的。我们800多万市民,就是800多万束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光发热,这座城市就一定能成为光芒万丈的文明之城。
同志们,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温暖人心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我们所有人用心去浇灌的事业。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和奉献,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让文明的阳光洒满XX市的每一个角落,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骄傲和自豪!
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开短会、讲短话、办实事。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不讲空话套话,就一个目的:摆问题、压担子、抓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讲了多年,抓了多年,有成绩,这一点要肯定。去年,我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成绩位列同类城市前茅,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成绩不能当饭吃,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越要敢于揭短亮丑。刚才,大家也作了相应的发言,讲得都很好,
希望下来后按照所表态的内容抓好落实。今天,我们关起门来说几句实话,当前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不少顽瘴痼疾,有些问题甚至相当突出,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一、正视“三大顽疾”,以刮骨疗毒的勇于直面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不回避问题,才是真正有担当。我看,当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大家必须下大力气啃下的“硬骨头”。
第一块“硬骨头”是城市管理的“潮汐现象”。什么是“潮汐现象”?就是检查组来了,大家突击一下,马路扫得锃亮,车辆停得整齐,占道经营的也躲起来了,像潮水一样,看起来很美。检查组一走,没过两天,各种乱象卷土重来,又退
潮了。这种“运动式”整治,治标不治本,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区的老旧小区改造,花了不少钱,墙面刷白了,路面铺平了,但后续管理没跟上,现在楼道里堆满杂物,小广告又贴满了墙,群众意见很大。县的农贸市场,每次测评前都组织大规模清扫,可平时呢?污水横流、异味扑鼻。这种“潮汐”现象的背后,是长效机制的缺失,是日常监管的缺位,是“抓一阵子”而不是“一直抓”的惯性思维。
第二块“硬骨头”是市民行为的“两面现象”。在公共场所,大家能看到很多文明的景象。但是,在一些相对私密或者缺乏监督的角落,不文明行为就冒出来了。在家里,垃圾不分类,一股脑全扔了;在车里,车窗抛物,随心所欲;在网上,言语粗俗,肆意攻击。这种“人前人后”不一、“线上线下”两张皮的现象,说明文明素养还没有真正内化为行为自觉。前段时间,市里的一个网红公园,草坪被踩踏得不成样子,有人甚至为了拍照,把刚种下的花都拔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的文明教育,还没有真正触及灵魂深处,还没有把“要我文明”变成“我要文明”。
第三块“硬一骨头”是工作推进的“梗阻现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但实际工作中,“各扫门前雪”的现象还很普遍。市容环境问题,城管说归环卫,环卫说归街道,街道说执法权在城管,皮球踢来踢去,问题就在那里。一个老旧小区的飞线充电问题,涉及电力、通信、消防、住建多个部门,开了几次
协调会,就是落不了地。这种“中梗阻”,既有部门利益的藩篱,也有干部作风的惰性。责任链条不清晰,考核指挥棒不管用,导致许多工作“雷声大、雨点小”,部署了、开会了,就是不见效果。
这些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关系城市形象、关系民心向背的大问题。今天把这些问题摆在桌面上,就是要让大家红红脸、出出汗,就是要表明市委的态度:决不容许这些问题再拖下去!
二、发起“三大战役”,以精准施策的决心攻克难关
针对上述顽疾,必须拿出打硬仗的姿态。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集中力量发起三大攻坚战役。
一是城市环境“清源”战役。目标就一个,根治“脏乱差”,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长效。怎么打?一要“划片包干,责任捆绑”。全市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一片网格,都要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责任人。责任人的姓名、电话,要直接在网格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这个责任人,不是挂个名,是要跟绩效、跟评优、跟提拔任用直接挂钩。出了问题,就追究网格责任人的责任。二要“科技赋能,智能监管”。要充分运用“城市大脑”和大数据技术。全市的环卫车辆、执法人员都要安装GPS定位,实时调度。在问题高发区域,要加装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乱扔垃圾、违规停车等行为,将信息直接推送到一线执法人员的终端上,限时处置。处置结果要拍
照上传,形成闭环。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关键是决心。三要“重罚严管,形成震慑”。对屡教不改的顽固性问题,必须下狠手。比如,对沿街商铺的跨门经营,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就停业整顿。对车窗抛物,要通过高清探头捕捉,依法顶格处罚,并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要组织联合执法,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就是要让违法违规者“长记性”。市财政今年追加5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城市管理设施的更新和智能化改造,钱已经准备好了,就看大家怎么用。
二是市民素养“固本”战役。目标是推动市民文明素质的整体跃升,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一要“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关键在哪?在窗口单位、在公职人员、在青少年。公交、医院、银行这些窗口单位,是城市的脸面,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必须要有硬性标准,要组织常态化的明察暗访,结果直接排名通报。全市公职人员,要带头践行文明规范,工作时间、八小时之外都要有更高要求。对青少年,要下大力气抓好学校德育,把文明礼仪、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要“创新载体,浸润人心”。不要再满足于发几张传单、贴几句标语。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在社区里搞“家庭文明公约”大家谈,让居民自己定规矩、自己来遵守。要用好新媒体,制作一批短小精悍、有创意的短视频、动漫、H5产品,在抖音、微信上广泛传播。市文明办要牵头,今年内至少要推出10个现象级的融
媒体产品。三要“德法并举,奖惩分明”。市文明办要加快出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实施细则,把条例里的规定变成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措施。同时,要加大对善行义举的激励。比如,对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好人”,除了精神奖励,还要在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优待。就是要让全社会都看到,“好人有好报”不是一句空话。
三是工作机制“破冰”战役。目标是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要“挂图作战,清单管理”。市文明委要制定一张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作战图”,把未来三年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全部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每个季度,都要对照清单,检查进度。完不成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到调度会上来说明情况。二要“授权赋能,重心下移”。要把更多的管理权限、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和社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这个机制要真正落到实处。市级层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而不是事事都冲到一线去。要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三要“一票否决,硬账硬结”。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工作实绩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排名靠后、群众意见大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进行约谈,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这个“指挥棒”一定要硬起来!
三、凝聚“三方合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巩固成果
精神文明建设非朝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市民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将“攻坚战”的成效转化为“持久战”的胜势,真正让文明之花扎根城市肌理、融入市民生活。
第一,强化政府“领航”作用,让责任“扛得实”。要建立“市级统筹、区级主责、街道主抓、社区主建”的四级责任体系,将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同部署、同考核。一方面,组建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的专项督导组,每月下沉街道、社区开展“四不两直”检查,重点督查网格管理落实、智能监管运行、部门协同效率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整改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另一方面,设立“文明城市建设专项资金”,除已追加的5000万元城市管理经费外,再划拨3000万元用于文明创建项目扶持、先进典型奖励,确保各项工作有资金、有保障、能落地。
第二,激活社会“协同”动能,让参与“热起来”。要打破“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限,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一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商超、物业、互联网企业参与文明创建——如商超设立“文明购物引导员”,物业协助社区开展“楼道杂物清理行动”,互联网企业开发“文明行为积分”小程序,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可兑换优惠券,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二是发挥社会组织桥梁作用,培育一批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类公益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其开展“文明出行”“社区美化”等专项活动,形成“政
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第三,激发市民“主体”意识,让文明“成自觉”。要从“外在引导”转向“内在驱动”,让市民成为文明创建的主角。一方面,深化“文明细胞”培育,在社区开展“文明家庭”“楼道之星”评选,在学校开展“文明学生”“礼仪标兵”表彰,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市民感受到文明就在身边。另一方面,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在政务服务网、“市民通”APP开设“文明建言”专栏,及时收集市民对城市管理、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议,对合理建议逐一回应、推动落实,让市民感受到“我的城市我做主”,真正从“要我文明”转变为“我要文明”“我守文明”,共同守护城市文明成果。
同志们,军令状已经立下,任务书已经明确。现在需要的是行动,是落实,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但每一个赛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希望大家都能拿出“开战即是决战”的气魄,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