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浩渺 分享 时间:

加强公文抄袭整治,提升文书质量,强化责任意识,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依法依规办文,确保政府公信力和工作效率。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文风的重要论述,对全市范围内的公文抄袭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排查、大扫除”,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以优良的文风带动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近期,兄弟省市接连曝出几起性质恶劣的公文抄袭事件,有的将其他地区的地名、数据、工作举措原封不动地“嫁接”到本地的工作总结中,闹出了“*县指导*市工作”的笑话;有的甚至连年份、落款都未作修改,造成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看似是文稿起草中的“技术性”失误,实则是思想上的“总开关”出了问题,是作风上的“病毒”在扩散。这警示我们,公文抄袭绝非小事小节,而是检验我们政治忠诚度、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全市上下必须高度警醒,深刻反思,引以为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公文抄袭的政治危害

公文是传达政令、部署工作、反映情况、推动落实的重要载体,

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严肃性。一份合格的公文,字里行间体现的是党的意志,承载的是人民的期盼。反之,1篇抄袭拼凑、粗制滥造的公文,损害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严谨,更是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公文抄袭问题的极端危害性。

一是公文抄袭是政治不忠诚的直接体现。“看*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口号。中央有号召、省委有部署,如何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是我们各级干部必须答好的“政治考卷”。公文的起草过程,本应是一个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落实的过程。如果满足于当“二传手”,满足于从网上、从外地文件中“复制粘贴”,看似走了捷径,实则是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躺平”。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上级决策部署的敷衍塞责,是对本地发展实际的漠不关心,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极端不负责任。这种“假落实”“伪执行”,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背道而驰,是政治上不成熟、不坚定的表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二是公文抄袭是能力不足的“遮羞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特别是调查研究能力。公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要求,高质量的文稿背后,是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准的文字表达。反观那些热衷于抄袭的干部,往往存在“本领恐慌”。有的不愿深入基层、不愿深入群众,对本地情况一知半解,写起材料来自然心中无数、笔下无物;有的学

习能力不强,对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理解不深不透,只能依葫芦画瓢;有的责任心缺失,把起草文稿当作一项苦差事,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只想尽快交差了事。这种以抄袭掩盖能力不足的行为,是典型的“懒政怠政”,长此以往,不仅会荒废个人业务,更会耽误一方事业发展。我们决不能让这种“南郭先生”式的干部有市场、有位置。

三是公文抄袭是作风不正的集中暴露。文风是作风的“晴雨表”。公文抄袭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文稿工作中的典型表现,其根源在于思想根子不正、政绩观错位。从去年警示教育大会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问题来看,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顽疾犹存。据市纪委监委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市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有近15%与文风不正、照搬照抄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考核,热衷于堆砌材料、制造“政绩盆景”,导致公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越来越差;有的领导干部对文稿审核把关不严,满足于“大概齐”“差不多”,甚至自己当“甩手掌柜”,对抄袭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纵容了不良风气的蔓延。这种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文风,不仅会催生“文山会海”,加重基层负担,更会导致我们的决策部署“水土不服”,最终损害的是党群干群关系,侵蚀的是党的执政根基。

二、转变工作作风,坚决铲除公文抄袭的滋生土壤

公文抄袭问题的病灶在文风,但病根在作风。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来一场深刻的作风革命,推动全市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

真正用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来。

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胸中有数,下笔有神”。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调查,就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公文。1篇好的文稿,是用脚走出来的,是用心悟出来的,绝不是在办公室里“搜”出来的。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出“文山会海”,带头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院,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划工作、制定政策、起草文稿的“前置程序”,真正把*市的市情特点、优势短板、群众期盼摸清吃透。办公室系统的同志作为文稿服务的主力军,更不能满足于做“案头秀才”,要建立常态化的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下基层“充电”“补钙”,让自己起草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群众的体温,都能够精准反映*的实际,服务*的发展。

二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政绩观是干部从政的“总开关”。一些干部之所以在公文上搞形式主义,根子在于政绩观出了偏差,总想着如何向上级“表功”,而不是如何为群众“办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才是最重要的政绩。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最终都要落脚到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上。因此,我们的公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要用好“接诉即办”这个主抓手,多起草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推动具体工作的计划,少一些空洞无物的报告、泛泛而谈的总结。评价1篇公文的好坏,标准不应是辞藻是否华丽、对仗是否工整,而应是它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推动了工作落实、是否得到了群

众认可。要让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成为全市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抄袭拼凑的花架子无处遁形。

三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做到“减负松绑,激励担当”。要从制度层面为基层干部“松绑”,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而不是被烦琐的文稿事务所困扰。市委办公室要牵头,对各类文件、报告、总结的报送要求进行全面梳理,可发可不发的文坚决不发,可长可短的文坚决从短,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同时,要改革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在干部考核中,要加大对实际工作成效的权重,坚决改变单凭报了多少材料、写了多少总结来评判工作好坏的简单化做法。要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大胆工作、锐意创新。要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那些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抄袭者”受到惩戒,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强化责任担当,构建防治公文抄袭的长效机制

整治公文抄袭问题,既要靠思想自觉,也要靠制度约束。必须把责任的链条拧紧,把制度的笼子扎牢,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让抄袭行为无处藏身。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发挥“头雁效应”。“一把手”是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文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把整治公文抄袭、改进文风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对自己签发的重要文稿,必须亲自审阅、严格把关,绝不能草率签字、当“二掌柜”。要对文稿的政治性、政策性、事实性、

合规性负总责。班子成员也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自己分管领域内的文稿质量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撰写重要文稿,为广大干部树立榜样。对于发现的抄袭问题,要敢于批评、敢于“返工”,决不姑息迁就,形成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的良好局面。

二是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防火墙”机制。要建立健全覆盖公文起草、审核、签发全流程的责任体系。市委办公室要率先垂范,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文审核把关,防治抄袭问题的若干规定》,明确文稿起草、科室核稿、分管领导审稿、主要领导签批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要全面推行“文稿起草责任制”,谁起草、谁负责,在文稿上留下“痕迹”,确保责任可追溯。审核环节要发挥关键作用,审核人员不仅要审核文字、格式,更要审核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数据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严密,对疑似抄袭的内容要敢于提出疑问,坚决予以退回。通过层层设防、环环把关,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制度“防火墙”。

三是严肃执纪问责,高悬“纪律戒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于公文抄袭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全市公文质量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抽查。对于发现的抄袭问题,要根据情节轻重,综合运用约谈提醒、通报批评、责令检查等方式进行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要把文风表现作为干部评优

评先、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让作风扎实、文风朴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作风漂浮、文风不正的干部受到惩戒和警醒。通过精准执纪问责,释放出“抄袭可耻、实干光荣”的强烈信号。

同志们,文风连着党风,关系国运兴衰。整治公文抄袭,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作风建设攻坚战。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狠抓落实,常抓不懈,彻底扭转不良文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为奋力谱写*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文风保障!

谢谢大家。仅供参考

47 5203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