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质量,维护公众健康,推动责任落实,促进社会信任。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及省、市食安委的最新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今年上半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系统部署。刚才,会议书面传达了上级精神,并对《〔...〕区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深刻把握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国之大者",是必须坚决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衡量地区治理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尺。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积极配合,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我们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工作,督导完成率与问题整改率均达到预期目标;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距离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的期盼还有差距。从全国范围看,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万批次,查办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高达万件,罚没金额达到亿元。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然高发频发,监管防线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重大问题。
具体到本区,虽然整体安全态势平稳,但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第一,源头污染风险依然是最大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根基。当前,部分种植养殖环节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20xx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监督抽检数据显示,农兽药残留超标始终是导致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生产者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违规使用高毒限用农药,或者不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给下游食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土壤和水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通过食物链向餐桌传导,构成了长期、隐蔽的健康威胁。
第二,过程控制风险依然是监管难点。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屡禁不止,成为监管领域的"顽疾"。一些不法商贩甚至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手段极其隐蔽,性质极其恶劣。此外,部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诚信守法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生产环境不达标、过程管理不规范、出厂检验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在一些小作坊、小摊贩等业态中尤为突出。
第三,重点领域风险依然是防控重点。校园食品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我们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但个别学校食堂管理不规范、周边"三无"食品屡禁不绝等问题依然存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同时,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历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这些区域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山寨"食品等问题相对集中,监管力量薄弱与违法行为多发的矛盾十分突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予以解决。
第四,新兴业态风险带来了全新挑战。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订餐、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在便利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食品安全风险。线上销售模式主体责任难界定、产品溯源难、监管取证难,一些平台对入网经营者资质审核不严,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期外地查处的"直播带货有毒压片糖果"等案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任何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都是极其危险的。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各项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细。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各项任务
为系统性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区食安委制定了《〔...〕区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这个《方案》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各单位务必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不折不扣地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以《方案》为总抓手,着力构建"四个体系"。
第一,构建全链条的源头治理体系。要将监管关口前移,严防严控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污染风险。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加强对禁限用药物使用的巡查检查,确保农产品源头安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覆盖,确保每一批上市的农产品都有"身份证"。力争到2026年底,我区主要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第二,构建全覆盖的过程监管体系。要紧盯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关键环节,实施最严格的过程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原辅料采购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制度。要深化"食品作坊提质建设行动",引导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管理水平。在流通环节,要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在餐饮环节,要大力推进"阳光厨房"建设,目标是到明年底,全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覆盖率达到100%,让后厨操作"可视、可知、可感、可控"。
第三,构建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监督抽检这把"利剑"。要科学制定年度抽检计划,提高抽检的靶向性和覆盖面。根据20xx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抽检数据分析要加大对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重点项目的抽检力度。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要第一时间依法进行核查处置,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置结果,形成有效震慑。要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机制,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
第四,构建全社会的协同共治体系。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要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素养和自我防范能力。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形成诚信守法的行业风气。同时,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既要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形成舆论震慑,也要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奋力开创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保障食品安全,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第一,责任要上肩,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责任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要严格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督促企业配齐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将企业主体责任真正压紧压实。同时,要严格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厘清职责边界,杜绝推诿扯皮。区食安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加强对各单位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责任链条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第二,监管要长牙,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管才是厚爱,重罚方能治乱。必须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让食品安全监管真正"长出牙齿"。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要出重拳、下狠手,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要强化行刑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公安机关要主动介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行为,形成强大威慑。要创新监管方式,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对于屡次违法、性质恶劣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实施从业禁止,并纳入"黑名单",让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第三,协作要无间,凝聚齐抓共管强大合力。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单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完成。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跨部门协作机制。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主动向前一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和综合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把种养殖源头关;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风险评估;教育部门要压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只有形成部门联动、区域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构建起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体系。
同志们,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让我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