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百日攻坚”专项整治部署会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确保安全、环保、秩序,提升城市形象,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百日攻坚”专项整治部署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百日攻坚"专项整治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百日攻坚"专项整治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对中心城区建筑工地的文明施工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集中整治。刚才,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区、〔...〕开发区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态度坚决,措施具体。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深刻把握文明施工的时代内涵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建筑工地作为城市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单元,其文明施工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行业管理能力的标尺,更是反映一座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镜子。长期以来,社会对建筑工地的印象普遍停留在"脏、乱、差"的层面,这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更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感受和生活品质。因此,抓好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绝非小事一桩,而是一项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

首先,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一个尘土飞扬、噪声轰鸣、管理混乱的建筑工地,本身就是对其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侵扰,与我们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将文明施工提升到改善民生福祉的高度来认识,是各级住建部门和所有参建单位必须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其次,这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我们的城市发展已经从过去"有没有"的粗放式扩张,转向了"好不好"的内涵式提升阶段。高质量的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的品质上,更体现在建设过程的品质上。一个管理精细、环境整洁、安全有序的施工现场,是打造精品工程、"好房子"的必要前提。它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文化和责任担当,是构成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这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容管理等多个方面,是城市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通过此次"百日攻坚"专项整治,我们要探索和建立的,不仅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标准,更是一套多部门协同、多主体参与、多手段并用的长效治理机制。这对于破解城市管理中的顽瘴痼疾,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今天参会的不仅有我们住建系统的同志,还有中心城区40个在建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大家都是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责任人,必须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此次专项行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正视问题,直面挑战,清醒认识当前文明施工的严峻形势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的整体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品质和群众满意度的突出短板。

一是视觉形象"脏乱差",与城市客厅的定位不匹配。中心城区是城市的门面和窗口。然而,部分工地的围挡设置极不规范,有的破损不堪、有的材质低劣、有的甚至直接用彩条布简单遮挡,严重影响了城市街景的整洁美观。工地内部,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垃圾清运不及时、生活区与施工区混杂等现象普遍存在。楼体立面防护不到位,安全网破损、色彩杂乱,远远望去如同给城市打了"补丁",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格格不入。

二是环境污染"老大难",成为群众信访投诉的重灾区。扬尘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虽然反复强调"六个百分之百",但在一些工地上落实情况堪忧。根据环保部门近期的监测数据推断,在部分施工高峰期,个别工地周边的PM10浓度可能超出国家标准限值50%以上,成为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噪声扰民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部分项目为抢工期,夜间违规施工,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值高达70-85分贝,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相关的投诉案件比上一季度增加了近30%。

三是资源管理"粗放化",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建筑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然而,当前多数工地的建筑垃圾处置方式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外运填埋阶段,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率极低。据估算,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尚不足40%,远低于先进城市水平,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施工现场的节水、节电、节材意识薄弱,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绿色施工理念尚未真正落地生根。

四是安全管理"存漏洞",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关联紧密。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一个现场管理混乱、物料堆放无序的工地,必然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高空坠物、交叉作业风险、临时用电不规范等问题,往往与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直接相关。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管理疏漏,一旦引发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部分参建单位责任意识淡薄,重进度、轻管理;在于监督体系存在短板,日常巡查多、刚性执法少;在于协同机制不够顺畅,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通过这次"百日攻坚",彻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三、明确目标,聚焦重点,全面打响文明施工"百日攻坚"战役

此次"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市住建局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各单位、各项目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利用从今天起到2026年1月下旬约100天的时间,通过集中整治,实现中心城区40个在建项目文明施工合格率达到100%,彻底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推动我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本次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这是各参建单位自我革命、主动作为的阶段。所有在建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对照整治标准,逐项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自查不能走过场,要真正查深、查透、查实。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这是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阶段。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将组建联合检查组,对所有项目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检查。对自查自纠不到位、问题依然突出的项目,将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阶段。这是总结经验、建章立制的阶段。要对整个行动进行全面复盘,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为制度规范,形成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必须聚焦以下四个重点,设定明确的量化指标:

(一)聚焦"围挡立面",打造城市"风景线"。

施工围挡是工地的"脸面"。必须实现"两个100%":一是中心城区所有项目施工围挡的规范设置率达到100%,必须采用统一标准的硬质材料,确保围挡稳固、整洁、美观,严禁使用彩条布等非标材料。二是围挡公益广告设置率达到100%,按照要求刊播展现城市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使其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窗口。对于建筑主体,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做到整洁、无破损。整治结束时,要让建筑工地从城市的"伤疤"变成一道规范有序的"风景线"。

(二)聚焦"降尘降噪",守护城市"蓝天静夜"。

扬尘和噪声是民生痛点。必须严格落实"八个必须":工地主要道路必须硬化、裸露土方必须覆盖、土方开挖必须湿法作业、车辆冲洗必须到位、物料运输必须密闭、出入车辆必须清洁、高空作业必须防尘、建筑垃圾必须及时清运。目标是:整治期间,所有工地出入口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确保工地边界PM10平均浓度较整治前下降30%以上。在噪声控制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保昼间不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严禁在午间和夜间进行产生高噪声的施工作业。

(三)聚焦"场地环境",建设现代"绿色工地"。

工地内部管理是文明施工的里子。必须实现"三个标准化":一是道路场地标准化。工地主干道及材料加工区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清洁。二是车辆冲洗标准化。工地出口必须设置高标准车辆冲洗设施,确保所有驶出工地的车辆"净车出场"。三是物料堆放标准化。钢筋、模板、砂石等各类建筑材料要分区、分类、整齐堆放,并设置明确标识牌。同时,要大力推广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行动结束时,各项目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力争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必须分类投放、日产日清。

(四)聚焦"智慧管理",提升工地"科技含量"。

向科技要管理,向智慧要效率。要积极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中心城区所有项目要在11月底前,完成关键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的全覆盖,并接入市、区住建部门的监管平台。鼓励应用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人员管理、设备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预警等进行一体化智能管控,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四、压实责任,强化协同,构建齐抓共管的坚强保障体系

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在于责任落实和机制保障。必须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一,要层层压实"四方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要切实履行首要责任。文明施工投入必须纳入工程预算,足额保障。要将文明施工状况作为对施工、监理单位履约评价的重要内容,对管理不力的要果断采取经济和合同手段进行制约。

施工单位要承担起主体责任。项目经理是现场文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立即组织力量开展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要立行立改。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观望心态。

监理单位要履行好法定监督责任。必须配备足够的现场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措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必须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并有权签发工程暂停令。

勘察、设计等单位也要在源头上为绿色、文明施工创造条件。

第二,要建立健全"三大核心"机制。

一是建立"一项目一专班"的挂钩监督机制。市、区两级质安站要抽调骨干力量,为中心城区40个项目逐一配备监督员。监督员的职责不只是检查,更是服务和指导。要做到每周至少两次现场巡查,建立"每日一记录、每周一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整改、上报动态。

二是建立"红黑榜"公示和信用联动机制。从11月开始,市住建局将每月评选一次文明施工"红榜"和"黑榜",并通过主流媒体和政府网站向全社会公布。对登上"红榜"的,给予通报表扬,并在企业信用评价中加分;对登上"黑榜"的,要进行约谈,并与企业资质、市场准入、评优评先、投标资格等直接挂钩,实行联合惩戒。

三是建立雷厉风行的联合执法机制。市住建局将牵头,联合城管、环保、公安交管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整治不力、进展缓慢,特别是被媒体曝光或群众反复投诉的项目,要综合运用停工整改、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等多种手段,坚决予以打击。对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第三,要严格执行"两个一律"的督查问责。

此次攻坚行动,必须动真格、求实效。要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区、各单位、各项目的履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在此,我明确两条纪律:一是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整改不到位,导致在市级以上检查中被通报批评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一律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二是对在监督执法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公职人员,一律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同志们,建筑工地的方寸之地,检验着我们的治理能力,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百日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希望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求真务实的作风、抓铁有痕的劲头,全力以赴投入到专项整治行动中来,彻底清除文明施工的顽瘴痼疾,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47 5243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