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编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弘扬抗战精神,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共同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传承勇气与智慧,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光阴流转,烽火硝烟虽已散尽,但无数革命志士仁人写就的壮烈诗词,犹如一柄柄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既记录峥嵘岁月、照亮前行道路,更凝聚起穿越时空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既是这段壮烈历史的铭记者,也是崭新未来的开创者。广大青年干部当用心重温这些经“血与火”淬炼出的诗词,将诗词中所寄托的精神力量,化作向新时代奋力前行的青春薪火。
一、在平仄韵律间触摸抗战英雄的铮铮铁骨,以忠诚信仰赓续青春薪火。
赵一曼在狱中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不见半分怯懦与妥协,尽显为民族解放甘愿赴死的决绝;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夏明翰誓死不屈,就义前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绝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句句泣血、字字如刀,刻下对日寇的痛恨、对国家的赤诚。正是这种“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凛然气节,让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用铮铮铁骨挺起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广大青年干部要在一次次仰望、触摸民族风骨中筑牢忠诚信仰、砥砺民族气节,将其转化为基层工作中“干成一番事业”的昂扬志气、“不拿群众一分一毫”的清廉底气、“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坚韧骨气,在履职尽责中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青春步履筑梦乡野,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二、在字句铿锵里聆听保家卫国的冲锋呐喊,以使命担当赓续青春薪火。
1936年冬被围困于梅山时,陈毅同志在生死关头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其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字字句句皆心念抗日大业、报国壮志。从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到后方文人以笔助战,正是这种“人人皆可为国”的自觉和勇气,让亿万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今天,吾辈青年当循着烽火的足迹,在历史的风雨中聆听铿锵有力的冲锋呐喊、感受滚烫炽热的家国情怀,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主动将个人理想的“涓涓细流”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汪洋大海”中,在俯身泥土、扎根人民中实现“国之大者”和“民之细处”的同频共振,在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的平凡坚守中赓续新时代奋力前行的青春薪火。
三、在诗魂激荡中汲取同心同德的磅礴伟力,以团结奋斗赓续青春薪火。
在归国的轮船上,郭沫若目睹国土沦陷、同胞受难的惨状,发出“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高亢声音,以此表达全民族同仇敌忾、携手抗战的决心;七七事变后,吴玉章将内心的熊熊烈火化作振聋发聩的战斗号召:“兆民团结坚于铁,破尔鲸吞胜巨鳌”,呼吁万千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敌。彼时,无论是正面战场浴血的将士,还是敌后根据地坚守的民众,都紧紧地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以团结为盾、以奋斗为矛共同抗战、抵御外敌,才让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奋起、在浴血中重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广大青年干部当从中汲取同心同德的精神力量,争做团结奋斗的“领头雁”,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实干赢得信任,更要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放下架子听民意、扑下身子解民忧,让群众感受到“跟党员走、一起干”的踏实与希望,如此才能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八十年光阴流转,历史的烽烟并未随岁月飘散,反而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清晰。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山巅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从危亡到新生的壮丽史诗,更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战精神。它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激荡起深沉而磅礴的回响。
翻开历史的沉重书页,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卓绝跃然纸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屈辱,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全面抵抗;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到百团大战的豪迈;从淞沪会战的悲壮,到台儿庄大捷的辉煌——这是一部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救国史诗。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决绝,最终击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可能暂时落后,但绝不会永远沉沦;一个国家可能遭遇苦难,但终将在苦难中奋起。
抗战的硝烟已然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却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什么是伟大抗战精神?它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在战火中孕育、在磨难中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为激昂的乐章。当我们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凝视那些锈迹斑斑的文物;当我们漫步在左权县、靖宇县,聆听地名背后的故事;当我们诵读赵一曼的绝笔家书、戴安澜的远征诗句,感受“纸短情长”中的家国大爱——我们触摸到的正是这种精神的温度与力量。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具有更加深刻的当代价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更需要我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伟大抗战精神告诉我们: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团结一心;越是惊涛骇浪,越要坚定信念。这种精神体现在今日中国科技工作者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执着中,体现在驻村干部扎根山乡的奉献中,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坚守中。伟大抗战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面对历史的回响,我们这一代人当有何种担当?重温抗战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铭记教训;缅怀抗战英雄,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我们要做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者,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要做和平发展的维护者,以历史的清醒防止悲剧重演;要做民族复兴的奋斗者,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我们从抗战英雄手中接过精神火炬,我们就接过了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让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十年过去了,卢沟桥的石狮依然庄严,太行山的松柏依然苍翠,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焰依然炽热。这种精神如同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穿越历史的峡谷,汇聚时代的支流,终将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驶向光辉的彼岸。让我们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激励下,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这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
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旨在通过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缅怀先烈、铭记初心,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在新时代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惊、英勇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一、铭记历史:抗战的光辉历程与英雄壮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我们要深入挖掘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岁月。地处辽东要冲,煤铁资源丰富,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侵略者便觊觎这片土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境沦陷,日本军国主义在这里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他们疯狂掠夺煤铁资源,1927年4500多名煤铁工人不堪忍受压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八二三”大罢工,充分展现了人民的抗争精神。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煤矿被掠夺煤炭超过1000万吨,无数矿工在恶劣的条件下劳作,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日本侵略者还推行“三光政策”,对城乡进行残酷扫荡。1932年,日军在湖地区制造了多起惨案,杀害无辜百姓数百人。他们设立“矫正院”“思想矫正局"对所谓“思想犯”“经济犯”进行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二)军民的英勇抗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人民没有屈服,纷纷拿起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邓铁梅、苗可秀、黄拱宸等抗日英雄在大地上竖起了抗日大旗,领导东北民众自卫军、中国少年铁血军等抗日武装,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1931年10月,邓铁梅在凤城顾家堡子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提出“武装抗日,保卫家乡”的口号。12月26日夜,自卫军兵分四路夜袭凤凰城,击毙日军10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捣毁了日伪行政机关,解救出监狱中的抗日人士50余人。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辽东人民的抗日斗志,自卫军队伍迅速壮大到1.5万余人。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地区多次与日伪军激战。1936年,抗联一军一师在满族自治县草河口山区的汤池沟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随后进行西征,虽遇阻但仍在、辽阳交界处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击毙日军今田大尉以下官兵70余人。1937年,杨靖宇率部在县碱厂沟与日军牛岛部队交战,击毙牛岛队长以下官兵50余人,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铁路沿线的抗日山林队也积极开展游击战。钟子臣领导的抗日便衣队在1931年12月8日突袭牛心台火车站和警察派出所,焚毁设施,击毙日伪人员9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3支。此后,他们又在偏岭伏击日军,毙伤18人,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成为地区重要的抗日力量。
(三)抗联精神在的生动体现。在长期的抗战中,军民形成了以“坚定信念、忠贞报国、艰苦奋斗、勇赴国难”为核心的抗联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邓铁梅“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的铮铮誓言中,体现在苗可秀“正义千秋”的从容就义中,体现在杨靖宇“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的壮烈牺牲中。抗联将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他们缺衣少食、武器简陋,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珍藏的抗联文物,如杨靖宇使用过的手枪、邓铁梅的印章等,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抗联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二、以抗联精神为指引,凝聚奋进力量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抗联精神,让其在大地绽放新的光芒。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抗联将士们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新时代弘扬抗联精神,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其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行动指南。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弘扬爱国主义,激发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抗联精神的核心。在抗战时期,人民为了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新时代弘扬抗联精神,就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邓铁梅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自2007年建成以来,已接待各界观众超过600万人次,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等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抗联将士的英勇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立足本职岗位,为振兴发展贡献力量。(三)践行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作为。抗联将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坚持抗战,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新时代弘扬抗联精神,就要践行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作为。当前,正处于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挑战。我们要学习抗联将士们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积极投身到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推诿,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强化团结协作,凝聚发展合力。抗战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新时代弘扬抗联精神,就要强化团结协作,凝聚发展合力。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要加强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到投资兴业。要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以抗战精神为动力,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升级是振兴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学习抗联将士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依托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绿色建材等产业集群。本钢集团要深入实施“数字本钢、智造强企”战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桓仁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到创新创业。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是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学习抗联将士们敢于突破的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要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要加强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三)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绿色是的底色。我们要学习抗联将士们爱护家园的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要加大对太子河、浑江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要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造以“枫叶之都”“冰雪旅游”为品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学习抗联将士们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要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要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五)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学习抗联将士们对党忠诚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回顾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抗联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
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溯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无数热血儿女以笔为枪,将悲愤与赤诚注入诗行。这些“血与火”淬炼的诗歌承载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抗争意志、深厚的军民情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虽血染长空,精神却永续传承。广大党员干部应重温这些用生命书写的抗战诗歌,汲取字里行间的磅礴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指引我们书写新的荣光。
一、从诗行铿锵处感悟“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赤胆忠诚,筑牢信仰根基。
抗战诗歌是民族觉醒的号角,更是忠诚信仰的火种。田间在《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中震撼诘问:“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以振聋发聩的文字表达了誓死保卫国家和抵抗侵略的坚定;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泣血之声,让“为土地而战”成为亿万同胞的共同信仰;郭沫若在《归国杂吟》中发出“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激昂之语,将散落在各地的抗争力量拧成一股绳,点燃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熊熊斗志。觉醒于危亡,奋进于复兴。今天,我们虽然不必再迎着枪林弹雨生活,但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面临的挑战会更加严峻。广大党员干部当从铿锵的诗行中读懂共产党人的忠诚血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从诗魂激荡处感悟“一息尚存誓抗争”的钢铁意志,永葆斗争精神。抗战诗歌是民族气节的壮丽书写,更是共产党人钢铁意志的真实写照。吉鸿昌临刑前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绝笔诗,将个人生死彻底置之度外,于绝境中发出强有力的呐喊。赵一曼告别幼子,在抗日前线带领游击队奋勇杀敌,写下“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的铮铮誓言,字字皆见巾帼英雄的坚毅风骨。臧克家写“痛苦在我心上打个印烙”,却未言半句退缩,反以“嚼着苦汁营生”的态度,写出了中国人“压不垮、打不倒”的脊梁。抗战时期的斗争,有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也有文人在敌占区顽强发声。精神不灭,诗魂永存。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激荡的诗魂中汲取斗争之力,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娄山关”“腊子口”,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钢铁意志,主动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在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振兴、防范风险、应急处突等新时代“战场”上锻造“铁肩膀”和“硬脊梁”。
三、从诗情滚烫处感悟“箪食壶浆迎子弟”的鱼水情深,厚植为民情怀。
抗战诗歌既见证了硝烟岁月,也映照着“军民鱼水”的深情厚谊。“人民的城,一切为了人民”,一声质朴宣告,诠释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一幕壮烈场景,绘就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情感画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伟大抗战精神的人民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价值遵循。从抗战时期“救亡图存”的急切呐喊,到新时代“强国建设”的嘹亮号角;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语,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字字句句,燃烧的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传承的是血脉深处的为民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诗为镜,映照如磐初心;以诗为炬,点燃使命担当,在基层一线厚植人民情怀,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怀揣“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为民之心,树立“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的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笃行担当,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诗篇。
上一篇:读幼儿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优推6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