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浩渺 分享 时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展示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文化多样性得到保护与传承,展现出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并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新疆之行”,读懂总书记的“情”深几许和此“念”不变,在民族团结、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亮眼新答卷。

一、情寄天山儿女,“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的团结期许念念不忘。

在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乌鲁木齐时,习近平总书记收到的花束里装点了火红的石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后,他再次强调,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如今,“石榴籽”妙喻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民族团结的重要象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籽籽相拥,瓣瓣同心”的石榴籽精神,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推动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融入日常。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中华大地处处生根、遍地开花。

二、情牵生态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嘱托挂念于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防沙治沙工程,到天山南北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从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输水,到伊犁河谷的湿地保护;从帕米尔高原的冰川监测,到罗布泊的生态治理……近年来,新疆以“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为引领,走出了一条“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的绿色之路。如今,“高山擎天、湖水如镜,光沙共生、林海复现”的生态美景照进现实,让“新疆是个好地方”有了最生动的体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点绿成金”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情系人民幸福,“让生活像花儿一样美”的深切盼望念兹在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无论走到哪里,人民是总书记始终不变的牵挂。从“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更上一层楼”的殷殷期许,到“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深切祝福,让人民生活幸福始终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

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要以“实干肩”深耕责任田,以“奉献心”温暖百姓心,从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实绩实效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

作为土生土长的兵团人,总觉得新疆的风里都飘着美食的香气。在外求学的7年,我总在异乡的烟火气里寻找家乡的影子,毕业后回到新疆,在库尔勒普惠乡工作的三年,更让我在一口口带着乡土气息的美食中,重新读懂了兵团岁月的坚守,读懂了这片土地藏在              滋味里的炽热与深情。

小时候,家里的厨房总被兵团生活特有的烟火气填满。清晨天还没亮,母亲就会揉起面团,准备做“揪片子”。面团被揪成大小均匀的面片,“扑通”一声丢进沸腾的汤里。自家菜园种的胡萝卜、土豆在锅里咕嘟咕嘟煮着,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那时候,邻居阿姨们常互相串门,张阿姨到家里来教母亲做抓饭,王奶奶到家里来教母亲腌咸菜,孩子们在一起玩,到了谁家就在谁家吃饭,食物成了兵团邻里间最温暖的纽带。母亲总说:“咱们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是美食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那时候的我似懂非懂,只知道这口热乎饭,比任何零食都香甜。

18岁那年,我背着行囊去湖南求学,第一次离开新疆,也第一次尝到了“想家”的滋味。大学食堂里的饭菜五花八门,可我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冬天的夜晚,宿舍楼下的小吃摊飘着馄饨、炒饭的香气,我却会突然想起家里的“椒麻鸡”。母亲寄来的真空包装椒麻鸡,拆开时依旧带着藤椒的麻、辣椒的香,鸡肉紧实有嚼劲,拌上黄瓜条和千页豆腐,一口下去,眼泪差点掉下来——那是家乡的味道,是兵团大院里热闹的烟火气,是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7年求学时光匆匆而过,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新疆巴州,并顺利考上选调生,来到库尔勒工作。初到这里,就被路边的香梨园吸引,金秋时节,沉甸甸的香梨挂满枝头,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工作时,常跟着同事们走村入户,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香梨树、葡萄树、桃树、核桃树和枣树,有些农户家里还有牛和羊。春天,跟着老乡们去果园授粉,中午就在地头吃自带的“馕包肉”,馕的麦香混合着羊肉的油脂香,简单却无比满足;夏天,地里的西瓜熟了,村干部们会把刚摘的西瓜搬到村委会,和村民们一起分享,红瓤黑籽的西瓜咬一口冰凉解渴,大家围着西瓜聊家常,说说笑笑;秋天是最忙碌也最甜蜜的季节,香梨丰收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摘、装箱,乡里也会组织干部帮着老乡们采摘香梨,分享丰收的喜悦。我真切地感受到,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

前几天,我跟着雅其克村的韦书记一起去看同沙汗大妈家的情况。同沙汗大妈是村里的脱贫户,女儿是一级残疾,享受低保,家里有26亩地,前几年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方式,已经全部流转出去,家里目前还养了30几只羊,这是由2016年最初的8只扶贫羊繁育到现在的。同沙汗大妈拿着院子里刚摘的无花果,笑着说:“来尝尝,这是我们家的无花果,甜得很。以前条件差,现在有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帮扶,家里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我忽然明白,甜

甜的无花果里,不仅藏着老乡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藏着这片土地的发展与变迁。

在普惠乡工作的第三年,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每周五,我会去乡上的巴扎逛逛,买一个刚出炉的“烤包子”,或是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和摊主们聊上几句家常。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各族群众,看着满乡的胡杨林郁郁葱葱,闻着空气中熟悉的美食香气,我心里满是踏实与温暖。

观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周年庆祝大会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疆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昂首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如今,我以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身份,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读懂了父辈的坚守,读懂了老乡们的热情,也读懂了这片土地藏在烟火气里的炽热与深情。往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守着这份美味,守着这份热爱,把普惠乡的故事、新疆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腾,从城市街头的“中国红”到各族儿女的同心筑梦,七十载春华秋实,新疆大地书写了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涌动的生机与活力,更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

筑中国梦”有了真切的体悟。

一、高层引领:党中央的深情关怀与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亲临新疆出席庆祝活动,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抵达乌鲁木齐时,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少先队员献花致意,机场内外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对总书记的衷心爱戴。这一时刻不仅是对新疆70年成就的肯定,更彰显了党中央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迈向新征程的坚定决心。

二、基层欢腾:各族群众共绘团结画卷

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全疆各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共庆盛事,展现了“民族团结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生动图景。

文化活动凝聚人心:巴音郭楞州通过主题演讲、博物馆观展、书法创作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赏历史韵、共叙团结情中深化共识。老党员章恒祥创作《七律·天山颂》,用诗句道出“一心跟党走”的共同心声;楼兰社区居民在文物展前感慨“新疆的繁荣是各族群众同心拼出来的”。

城市街巷洋溢喜庆:昌吉市以“满城中国红”表达祝福,家家户户挂国旗、商户门店飘红旗,市民马金梅说:“看着国旗挂起来,心里特别敞亮,日子越过越红火”。这种最质朴的方式,将爱国情与团结心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凡人善举传递温情:昌吉市老党员阿布都热西提·木斯热洪从1975年起帮扶7名汉族困难家庭孩子,数十年如一日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成为基层党员的典范。这些身边故事,正是新疆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共赴美好生活的缩影。

三、时代启示:七十载成就与未来展望

新疆7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民族团结、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从土坯房到新楼房,从步行出行到交通四通八达,从封闭落后到开放繁荣,新疆的巨变离不开党的领导,更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同心同德。正如梨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培培所言,“让故事传递力量,让党群同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各族儿女正以团结奋进的姿态,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从新疆70年成就中汲取力量,始终牢记“民族团结是生命线”,以实际行动维护统一、促进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结语: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同心筑梦。新疆的今天,是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奋斗出来的;新疆的明天,更需要我们以团结为笔、以奋斗为墨,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始终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稳定、幸福美好的未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

9月25日上午十点半,我早早攥着手机坐在桌前,准时等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开启。当镜头转向基层代表的分享环节,当艾米拉古丽·阿不都园长讲述幼儿园从土坯房变身漂亮小楼,孩子们用上多媒体教具的喜人变迁;当公交车司机动情细数城市交通从步履维艰到四通八达、日新月异的发展轨迹

时,作为两年前从山东到新疆工作的青年人,我内心早已被强烈的共鸣与暖流填满。尤其是当艾米拉古丽·阿不都大姐说出“感恩源于亲眼所见的实实在在变化”这句话时,我的眼眶瞬间发热——这句朴实却有力的话,恰恰精准戳中了我扎根基层这两年,最真切、最深刻的体悟。

犹记去年毕业季,实验室的灯光下,同学们围着就业意向表各抒己见,有人向往一线城市的机遇,有人倾向家乡的安稳。而我手持研究生毕业证书,目光始终停留在“西部计划”“新疆引进人才”的申报栏上——三年求学时光里,论文中那些关于新疆基层发展的数据、导师口中关于援疆工作者的故事,早已在我心里埋下了扎根西部的种子。没有太多犹豫,我在志愿栏郑重填上“新疆”二字,毅然告别熟悉的校园,踏上前往这片辽阔土地的旅程。

可当火车一路向西疾驰,窗外的景致渐渐褪去熟悉的模样,窗外的景色从原本连绵的葱郁农田变成戈壁荒原,初时的坚定渐渐被忐忑悄悄取代。我开始忍不住胡思乱想:听说新疆昼夜温差极大,担心气候不适应、害怕饮食差异大,更忧虑工作难以开展。还没等我理清头绪,火车便缓缓驶入了车站,我深吸一口气,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往外走。刚走出出站口,看到热情的同事帮我搬行李、熟悉环境,当地居民热情地给我推荐特色美食……·这份忐忑渐渐消散。

投身新疆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我最切实的感受,便是这片土地对引进人才的满满诚意与重视。单位不仅为我们配备了设施齐全的人才公寓,还制定了完善的培养计划。刚开始接触业务时,我缺乏当地实际工作经验,屡屡碰壁。领导主动找我谈心,帮我分析问题;同事们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带着我深入基层调研。

记得去年冬天,寒风裹着雪粒子刮得人脸颊生疼,为了准确收

集设备安装情况,我们科室的同事们裹紧棉衣、备好设备,一起驱车赶往离县城九十多公里的偏远乡村。车子在积雪覆盖的土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抵达,可刚下车,就看到村口几位村民正等着我们——得知我们的来意,大家不仅热情地迎上来,还主动领着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全力配合信息登记;忙到半晌,村民们又执意把我们让进暖烘烘的屋里,端上冒着热气的砖茶,还从橱柜里拿出自家炸的馓子、烤的包尔萨克,笑着说“姑娘们快垫垫肚子,别冻着饿着”。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各民族之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温暖。

两年的时间虽说不长,我见证了新疆的诸多变化。曾经崎岖的乡村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路边的土坯房换成了整齐的安居房;社区里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跳舞,孩子们在旁边的游乐设施上嬉戏打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这些变化,正如艾米拉古丽园长所说,每一处都凝结着党的恩情。

如今的我,早已把新疆当成了第二故乡。这里的蓝天白云、瓜果飘香,这里人们的热情善良、勤劳朴实,都让我深深眷恋。未来,我会继续扎根新疆,把个人理想融入新疆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之心,为建设美丽新疆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不辜负党的培养与期望。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

在阿克苏地区的棉田里,山东援疆的智能滴灌设备正精准补水;

在喀什的校园里,上海支教老师用双语讲授科学课程;在和田的车间里,广东援建的服装厂让上千妇女实现就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这些跨越山海的协作场景,让我对“团结共兴”有了最鲜活的认知。

对口援疆的深情,是跨越千里的“输血”与“造血”,第十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指出,“十四五”期间援疆力量已推动新疆实现社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突破。我在疏附县看到,福建援建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里,当地青年通过直播将核桃卖到东南亚,而这背后是福建提供的技术培训与物流支持;在克州医院,江苏医疗队带来的微创手术技术,让边疆患者无需远赴内地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这些实践印证了“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更让“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具象可感。

援疆干部的奉献,是扎根大地的“坚守”与“传承”,辞别家乡远赴边疆的援疆人,用青春书写着动人篇章。在塔城,辽宁援疆干部带领村民种起高油向日葵,让盐碱地长出“金太阳”;在阿勒泰,吉林专家手把手教会牧民生态养殖技术,让草原既能养出好牛羊,又能保持绿底色。他们中有人连续三批援疆,有人把家安在边疆,正如群众口中的称赞:“援疆干部不是客人,是亲人。”这种超越地域的情谊,正是民族团结最坚实的纽带。

民生改善的答卷,是同心筑梦的“果实”与“希望”。援疆工作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教育援疆让南疆义务教育巩固率突破99%,医疗援疆使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100%,产业援疆带动百万群众增收。在伽师县,天津援建的饮水工程让群众告别了苦咸水;在墨玉县,浙江帮扶的艾德莱斯绸工坊,让非遗技艺变成致富法宝。这些变化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老人看病时的安心笑容,是年轻人

就业时的满怀憧憬。

70年风雨同舟,对口援疆早已从“单向支援”变成“双向奔赴”。新疆的优质农产品走进支援省市的超市,边疆的民俗文化在内地掀起热潮,这种文化与经济的深度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依。作为见证者,我深知新疆的繁荣从来不是独奏,而是全国人民共同谱写的交响曲。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让天山南北的明天更加灿烂。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

从塔里木河大桥贯通南北的欢呼,到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驶向亚欧的轰鸣;从南疆农村“家家有安居房”的笑颜,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买卖全球”的繁忙一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土地,实现了从“闭塞边疆”到“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站在这一节点回望,梳理其伟大成就、提炼其历史经验,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赋能。

一、70年伟大成就:在攻坚克难中书写边疆振兴答卷

新疆的70年,是一部“硬件”“软件”同步升级、“颜值”“内涵”共同提升的奋斗史,每一项成就都镌刻着各族群众的汗水。

基础建设实现“从无到优”的跨越式突破,彻底改写了“出行难、联通难”的历史。70年前,新疆公路总里程不足3000公里,如今已建成“五横七纵”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和若铁路的通车,结束了南疆且末、民丰等5县不通火车的历史,让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群众实现“朝发夕至”;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四大门户枢纽机场之一,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航线联通国内外190多个城市。更值得瞩目的是“民生基建”的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99%的农牧民喝上放心水,电网延伸到所有偏远村落,4G网络覆盖全部乡镇,曾经“风吹石头跑”的戈壁,如今也能便捷接入数字世界。

产业结构完成“从弱到强”的质效双升,构建起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过去,新疆产业长期依赖“一黑一白”(石油、棉花),如今已形成“能源+特色+新兴”的产业矩阵: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2024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5%;特色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型,葡萄、枸杞、香梨等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价值倍增,新疆果业集团的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乌鲁木齐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企业50余家,喀什经济开发区的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曾经的“资源输出地”正变身“产业创新地”。

民生福祉达成“从有到全”的全面覆盖,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70年前,新疆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0岁,如今已提高到74.7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7%,1955年增长近50倍;全民医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均达100%,曾经“看病远、看病难”的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更暖心的是“精准民生”:安居富民工程让150多万户家庭告别土坯房,农村安居房覆盖率达98%;“煤改电”工程让北疆冬季取暖更清洁,2024年惠200多万群众;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各族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70年历史经验:在实践探索中凝聚发展智慧

新疆70年的巨变,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客观规律、结合本地实际的必然结果,沉淀出五条宝贵的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疆发展的根本保证。从和平解放初期的“屯垦戍边”,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始终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定盘星”。无论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27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无论是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促进民族团结,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新疆才能在复杂环境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推动新疆发展的磅礴力量。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疆团结的制度基石。70年来,

新疆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1.3%),到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五个认同”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如今,新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正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疆进步的价值取向。新疆的发展,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无论是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难题,还是推动“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惠民工程,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围绕“让群

众过上好日子”展开。比如,为解决南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新疆扶持发展手工刺绣、服装加工等产业,带动10多万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为改善牧区群众生活,实施“定居兴牧”工程,让牧民从“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致富”。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新疆的发展才获得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坚持创新驱动与因地制宜结合,是新疆发展的实践路径。新疆的发展,既不盲目照搬内地经验,也不固守传统模式,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农业领域,创新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让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85%以上,同时发展节水农业;在能源领域,创新“风光储一体化”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互补发展;在开放领域,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创新“中欧班列+综合保税区”模式,让新疆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实践证明,只有将创新驱动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才能激活新疆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开放合作与内外联动,是新疆繁荣的必由之路。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荣光,到如今“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建设,开放始终是新疆发展的重要引擎。70年来,新疆从“内陆末梢”变为“开放前沿”: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年通关量突破千万吨,中欧班列“新疆号”累计开行超2万列;喀什、伊宁等经济开发区成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旅游开放不断升级,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品牌享誉全国。开放合作不仅让新疆的产品走向世界,更让世界了解新疆,为新疆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新疆的伟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新疆的历史经验,是推动边疆

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正以“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奋勇前进。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边疆力量!

基孔肯雅热应急演练预案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为提升医疗机构在面对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多地已开展相关演练,以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控。

一、演练背景与目的

基孔肯雅热的防控需要多部门协作,包括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海关、学校、涉外酒店等重点场所。演练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医疗机构在接诊发热患者时的预检分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报告、隔离转运、终末消毒等环节的执行能力,确保在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控制传播。

二、演练内容与流程

1.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设置

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配备预检分诊人员,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码查验。例如,在莲都、青田联合开展的应急拉练中,模拟了发热患者进入发热门诊大

厅后,预检分诊医务人员为其进行手部消毒、口罩佩戴检查、行程码和健康码扫描、腋温测量等操作。

2.流行病学调查与病例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规定进行病例报告。在上海市的演练中,设计了“挑错视频”环节,通过模拟错误操作,提高疾控人员的调查能力。止匕外,还设置了英语流调环节,展示各区疾控涉外沟通能力。

3.病例接诊与转运

在成都大运会境外输入传染病疫情处置演练中,模拟了某代表团入境卫生检疫时1名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后被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的场景。综合医院接诊该病例后,需立即进行隔离,并安排专人负责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

4.终末消毒与环境监测

在医院发现核酸检测呈阳性病例后,感控科需及时上报疾控中心,并指导发热门诊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医务科需指派人员对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并对患者就诊路径进行再次消杀。

5.多部门协作与信息通报

演练强调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检验科、药械科、总务科等。例如,在东华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医院的演练中,制定了《开学第一天发热学生演练脚本》《晨午检发热学生演练脚本》等,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联合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应急演练。

三、演练效果评估

通过演练,医疗机构能够检验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例如,在中

山市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中,模拟了洪涝灾害后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的处置,组建应急队伍进驻灾区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基孔肯雅热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急处置演练脚本应涵盖从患者接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报告、隔离转运、终末消毒到多部门协作的全过程。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提高医疗机构在面对虫媒传染病时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控。

39 5120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