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云海 分享 时间:

延伸监督触角至一线,强化基层治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提升服务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存在着监督难、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一些政策在基层难以有效落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受到影响。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举措,能够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基层治理的高效、公平和公正。

一、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的重要性

(一)确保政策落实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许多政策最终都要在基层落地生根。然而,由于基层情况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走样的情况。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可以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办事,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维护群众利益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服务群众,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基层,一些干部可能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侵害群众的利益。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可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防止他们滥用权力,及时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提升治理效能

通过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可以及时发现基层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为改进治理提供依据。同时,监督的压力也会促使基层干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

(四)促进社会稳定

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果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可能会引发群众的不满和抱怨,甚至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可以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目前基层治理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力量不足

在基层,监督机构和人员相对较少,难以对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一些基层单位甚至没有专门的监督人员,监督工作往往由其他人员兼任,导致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监督渠道不畅

基层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度不高,主要原因是监督渠道不够畅通。一些群众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监督,或者担心监督会遭到打击报复,从而不敢进行监督。此外,一些监督渠道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对群众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处理不及时、不认真,影响了群众的监督积极性。

(三)监督手段落后

目前,基层治理监督主要依靠传统的方式,如实地检查、听取汇报等,这些方式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监督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监督缺乏协同

基层治理监督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但目前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工作缺乏协同配合,存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等问题。这不仅浪费了监督资源,还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三、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的具体措施

(一)充实监督力量

加强基层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配备足够的监督人员。可以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可以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工作。

(二)畅通监督渠道

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监督平台。可以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方便群众进行监督。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监督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保护群众的监督积极性。

(三)创新监督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的效率和精准度。可以建立基层治理监督信息系统,对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监督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四)加强协同监督

建立健全协同监督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可以成立联合监督小组,对基层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联合监督。同时,要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监督合力。

四、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的实践案例

(一)某地推行"互联网+监督"模式

某地通过建立基层治理监督信息系统,将基层财务、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纳入系统管理。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相关信息,并进行监督举报。同时,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督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监督的效率和精准度,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二)某社区建立居民监督委员会

某社区成立了居民监督委员会,由社区居民代表组成。居民监督委员会对社区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包括社区财务收支、环境卫生、物业服务等方面。居民监督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居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社区的工作更加透明、规范,居民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工作,将其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二)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的各项制度,明确监督的内容、方式、程序和责任。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强化教育培训

加强对监督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监督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

(四)严格考核问责

建立健全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工作的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挂钩。

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充实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手段、加强协同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基层治理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严格考核问责等保障措施,确保延伸监督"触角"到一线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田间地头有监督专员倾听百姓诉求,社区公告栏张贴着清晰的监督二维码,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着惠民资金流向,这些具象化的监督实践,正将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

唯有将监督融入基层生活肌理,才能让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更透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更规范,群众办事流程更便捷。未来,随着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我们终将看到:村民们不再为集体资产去向担忧,居民们对社区事务参与更有底气,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精准"滴灌"到需要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高效、公平和公正,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干群连心的"最美零距离"。

48 4865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