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镇长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围绕巡察整改,深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推动乡镇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乡镇镇长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乡镇镇长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县委关于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本人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这一主线,严格对照巡察反馈问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聚焦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落实情况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多停留在集中学习和文件传达层面,缺乏系统性、深入性钻研,未能完全将新思想新理论与镇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具体工作有效融合。例如,在推动“千万工程”经验本土化时,简单套用外地模式,未能结合本镇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
二是政策执行存在“中梗阻”现象。对上级决策部署的落实有时重形式轻实效,如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中,对资金使用、项目验收等环节跟踪问效不足,导致部分惠民政策未能完全落地。
三是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贯彻不到位。在推动工业转型
和绿色发展时,过度追求短期经济指标,对高耗能企业整改督导不力,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滞后。
(二)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
一是村级财务监管存在漏洞。对“村财乡管”制度执行情况监督不严,部分村收支票据不规范、白条入账问题突出,甚至出现公款私存、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等现象。
二是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台账建立不完善,部分资产流失严重(如集体山林、鱼塘承包程序不规范),资源租赁发包缺乏公开竞标,导致群众信访频发。
三是民生领域微腐败纠治不力。对低保审批、危房改造等民生资金发放审核不严,曾出现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虽经查处但未彻底根除。
(三)聚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一是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指导不足,部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弱化,民主决策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一言堂”现象。
二是干部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年轻干部培养重视不够,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且因待遇低、任务重导致人员流动频繁,影响工作连续性。
三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足,对村干部违纪问题多以提醒代替问责,震慑效果有限。
(四)聚焦巡视巡察、审计、主体责任检查等各类监督
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情况
一是整改工作存在“过关”心态。对巡察反馈的村级财务混乱问题,仅满足于追缴资金、处理责任人,未从制度层面深挖根源,导致类似问题反复发生。
二是整改成果转化不足。如审计指出的固定资产闲置问题(如扶贫车间、加工厂),仅简单关停而未盘活利用,未能将整改与产业升级有效结合。
三是长效机制建设滞后。对巡察提出的“三资”监管漏洞,虽制定了台账管理制度,但动态更新不及时,缺乏常态化审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作用未充分发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理想信念不够牢固
理论武装深度不足。对党的创新理论满足于“学过”“知道”,未能真正内化为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导致工作中存在经验主义和路径依赖。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忙于事务性工作多,深入群众调研少,对民生痛点难点问题未能主动靠前解决,如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反映出自律意识不强。
(二)政治站位不够高
大局意识欠缺。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时,未能完全跳出本位主义,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缺乏一抓到底的决心。政治敏锐性不强。对村级“微腐败”的顽固性认识不足,监督执纪偏软,未能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看待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三)作风能力:担当精神不足
攻坚克难锐气消减。面对历史遗留的资产资源纠纷问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如集体土地被长期侵占问题久拖不决)。工作作风不扎实。对项目落实重部署轻检查,如惠民工程验收走过场,未能通过一线调研发现真实问题。
(四)制度执行:纪律约束不严
制度落实打折扣。虽建有“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但执行中碍于人情世故,未能严格追责问责。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级权力运行缺乏有效制约,民主监督渠道不畅,村民议事会、监委会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判断力
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制定个人年度学习计划,每周至少安排2小时自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等经典著作,结合镇域实际撰写调研报告,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深化政策贯彻落实。建立重点工作清单化管理机制,对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任务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确保上级部署落地见效。
(二)健全监管体系,根治群众身边腐败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行“银村直联”非现金结算,严格票据审核,每季度开展村级财务交叉审计,对白条入账、坐收坐支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强“三资”动态管理。年底前完成全镇资产资源清查,建立电子台账并联网公示,资产发包一律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竞标。强化民生领
域监督。对低保、危改等资金实行“一卡通”直达发放,开通镇长热线受理群众举报,严查优亲厚友行为。
(三)夯实基层基础,建强干部队伍
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每月到村指导党建业务,推行“两委”成员绩效考核与群众评议挂钩机制,对软弱涣散党组织限期整顿。提升干部专业能力。联合财政部门每年开展2次村级财务人员培训,实行持证上岗;设立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岗,优先选派到信访、项目一线历练。
(四)深化整改成效,构建长效机制
推动问题清零见底。对巡察、审计未完成整改问题建立“一案一策”台账,限期销号;盘活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完善制度保障。修订《镇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清单》,明确工程招标、资产处置等10项关键事项流程;每半年开展1次“整改回头看”,对敷衍整改的严肃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