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新增5个方面对照查摆问题清单
乡镇街道在新增五个方面中,需对照查摆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不足。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乡镇街道新增5个方面对照查摆问题清单相关资料,供您学习参考!
乡镇街道新增5个方面对照查摆问题清单
一、在党的自我革命认识方面的问题
1.理论学习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具体表现:组织学习时存在"念文件、划重点"的形式化现象,内容停留在政策条文层面。如在3月乡村振兴专题学习中,部分干部机械朗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原文,未结合本乡镇产业发展实际分析问题,学习笔记多为摘抄,少见"如何推动特色种植产业升级"等实操性思考。讨论环节发言多重复文件表述,缺乏个人见解。
整改措施:建立"政策+实践"研讨制度,要求每次学习结合本乡镇街道重点工作(如基层治理、防汛救灾)开展讨论,撰写包含具体工作建议的心得体会,每季度组织学习成果交流会。
2.参与学习教育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心理
具体表现:部分干部将学习视为"额外任务",存在"签到后干私活"的现象。4月初的基层党建学习会上,发现个别同志边听会边处理自家农产品销售信息,学习材料未翻阅,会后被问及"如何加强村党支部凝聚力"时回答模糊。有干部抱怨"天天报表、下村,哪有时间学这些"。
整改措施:推行"学习积分制",将参与度、心得质量与年度评优、绩效奖励挂钩,对积分不达标的干部进行补学补考,同时结合乡镇工作节奏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如利用雨天、农闲时段)。
3.对自我革命精神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认为自我革命是"机关干部的事",与乡镇街道工作关联度低。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时套用模板,缺乏针对性。如某驻村干部在材料中写"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但未提及如何改进"下村走访走过场""群众诉求记录不全"等具体问题。
整改措施:开展"岗位对标"活动,要求干部结合驻村包片、信访调解等具体职责,列举"服务群众中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制定包含整改时限、具体举措的个人清单。
4.学习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学习以"会议室念文件"为主,占全年学习形式的90%以上,缺乏贴近乡镇实际的方式。如学习"基层减负"政策时,仅通过会议传达,未结合本乡镇"报表过多、台账重复"等问题开展案例分析。有干部反映"坐在屋里学不如到村里看,光说不练没意思"。整改措施:增加"田间课堂""案例复盘"等形式,如组织参观先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剖析本乡镇"信访积案化解"典型案例,邀请老支书、优秀网格员分享实践经验。
5.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理论指导实践作用发挥不充分
具体表现:学习"基层治理创新"理论时头头是道,但面对本乡镇"广场舞噪音纠纷""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等问题时,仍沿用"开会强调、罚款警告"的老办法,未运用"议事协商机制""积分制管理"等新思路。
整改措施:建立"学用转化台账",每次学习后要求干部列出"可应用于本周工作的1-2项具体方法",如学习"群众路线"后,需记录"走访3户困难群众并解决1个实际问题",由办公室定期核查落实情况。
二、在增强党性方面的问题
1.党性修养重形式轻内容,内在动力不足
具体表现:重视"按时交党费、参加党员大会"等形式,对党性内涵理解不深。在"党员活动日"中,部分干部仅完成"义务植树、清扫街道"等表面任务,对"如何在征地拆迁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缺乏思考。党性分析材料多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但未剖析"面对复杂矛盾时是否存在畏难情绪"。
整改措施:开展"党性实践周"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牵头解决1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修复破损村道、协调子女入学),并在专题会上汇报"如何用党性原则破解难题",倒逼深入自我剖析。
2.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具体表现:认为理想信念教育"虚",不如"种养殖技术培训"实用。党课学习中,部分干部注意力不集中,课后讨论时称"这些大道理对解决村民纠纷没用"。某社区干部甚至表示"只要把低保发准了,学不学理论无所谓"。整改措施:开展"初心故事分享会",邀请参与过脱贫攻坚、抗疫的党员讲述"如何用信念支撑工作",结合乡镇实际设计"理想信念与具体工作"对照表(如"在违建拆除中如何坚守原则")。
3.党员意识有所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具体表现:个别党员在工作中与普通群众无区别,缺乏"带头冲锋"意识。如防汛期间,部分党员干部未主动参与夜间巡堤;在疫苗接种宣传中,仅通过村广播通知,未带头上门动员老年人。有村民反映"不知道谁是党员,有事还是找村主任"。
整改措施:设立"党员责任区"(如分管片区的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党员职责及完成情况,每月评选"服务先锋"并通报表扬。
4.组织生活质量不高,严肃性有待增强
具体表现:组织生活会存在"老好人"倾向,批评与自我批评避重就轻。5月的村党支部生活会上,相互批评多为"建议多休息""少抽烟",未提及"低保审核不细致""项目公示不及时"等实质问题,达不到"红脸出汗"效果。
整改措施:推行"问题清单前置"制度,会前由支部书记与党员单独谈话,收集"3条具体批评意见",会上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辣味批评,会后公示整改承诺。
5.党章党规学习不够深入,执行标准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针对性文件学习不深,执行中凭经验办事。如某村在发展党员时,未严格落实"政审外调"程序,仅因"是村主任亲戚"就简化流程。部分干部坦言"条例内容太多,记不住具体条款"。
整改措施:编印《乡镇(街道)常用党规口袋书》,开展"条例对标"自查活动,每季度组织知识测试,将执行情况纳入支部考核。
三、在权力规范运行方面的问题
1.对规范决策程序重视不够,制度意识有待强化
具体表现:在村级项目审批、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中,集体决策程序不规范。如某乡镇在分配2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时,仅由分管领导与村支书协商决定,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导致部分村民质疑"资金分配不公"。
整改措施:制定《乡镇(街道)重大事项决策清单》,明确"5万元以上项目、集体土地流转"等必须经班子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建立决策过程记录存档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2.权力清单学习不够深入,边界认识不够清晰
具体表现:对乡镇干部"小微权力"(如低保审批、临时救助发放)的边界把握不清。某民政专干在审批低保时,因"和申请人是熟人",未严格核查家庭收入证明;部分驻村干部代替村委会决策"公益岗位人选",越权办事。
整改措施:绘制《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张贴公示,开展"权力边界"专题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哪些事必须村民自主决定""哪些需乡镇审批"。
3.公务接待标准学习不够,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具体表现: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乡镇接待标准"掌握不细,存在"讲排场"倾向。如上级检查乡村振兴工作时,某村安排8菜1汤(超标准3个菜),理由是"怕上级觉得招待不周"。
整改措施:制作"公务接待标准卡"(注明人均餐费、菜品数量),由办公室统一安排接待,实行"超标准不报销"制度,每季度公示接待费用明细。4.办公用房管理意识不够强,标准执行有待规范
具体表现:对乡镇办公用房面积标准执行不严,存在"超标占用"现象。某街道办主任办公室面积25平方米(标准为18平方米),以"经常接待群众"为由未整改;部分村部"两委"办公室堆放个人物品,影响使用规范.
整改措施:开展办公用房"丈量核查"行动,对超标用房进行调整(如改为群众接待室),建立"村部用房使用台账",定期检查并公示。
5.公车使用制度学习不够,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对"公车用于公务活动"的规定执行不细,存在"私用"苗头。某乡镇公车驾驶员因"顺路",在下乡途中捎带家人办事;部分干部使用公车时,未及时登记行驶路线和事由。
整改措施:实行"公车使用双签字"制度(用车人、审批人签字),安装GPS定位系统,每月核查行驶轨迹,对私用行为严肃处理。
四、在从严监督执纪方面的问题
1.日常监督意识不够强,主动发现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对身边干部"微违纪"现象视而不见。如发现某驻村干部"工作日中午喝米酒",因"都是熟人"未提醒;对村会计"白条入账"的小问题,认为"金额不大,没必要较真"。
整改措施:建立"同事互督"机制,开展"善意提醒"培训(如如何委婉指出问题),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记录在案,每季度通报提醒情况。
2.执纪宽严把握不够精准,震慑作用发挥不充分
具体表现:对"慢作为""不作为"处理偏软。某村支书因"拖延办理宅基地审批"被群众投诉,但仅作"批评教育",未督促限期整改,导致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整改措施:制定《乡镇干部违纪行为处理细则》,明确"警告、通报、停职"等不同处分的适用情形,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形成震慑。
3.监督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制度刚性有待增强
具体表现:对"驻村考勤""去向公示"等制度执行不严。部分驻村干部"挂名驻村",实际每月仅下村2天;某乡镇干部外出办事未更新"去向牌",群众上门办事找不到人。
整改措施:实行"驻村打卡+群众评议"双监督,通过"政务公开栏+微信群"实时更新干部去向,对违反制度的扣减绩效分。
4.警示教育重视不够,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警示教育案例与乡镇实际脱节,多选用"大老虎"案例,未结合"村霸整治""微腐败"等基层问题。某干部参加警示教育后说"那些案例离我们太远,没感觉"。整改措施:收集本地区"村干部侵占集体资产""低保优亲厚友"等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短片,组织干部参观乡镇纪委谈话室,增强代入感。
5.信访举报处理重视程度不够,处理效率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对群众信访(如土地纠纷、环境污染)处理不及时。某村民反映"企业排污污染农田",乡镇环保专干拖延1个月才实地调查,导致矛盾激化。回复信访时仅说"已处理",未告知具体结果。
整改措施:建立"信访处理台账",明确"简单问题3天内办结、复杂问题7天内反馈进展",实行"谁办理谁负责",定期回访信访人满意度。
五、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的问题
1.主体责任认识不够深刻,"一岗双责"意识有待强化
具体表现:乡镇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党建,认为"抓经济、保稳定是硬任务,党建是软指标"。某副镇长在分管农业工作时,仅关注"粮食产量",未督促所包村党支部开展"产业党建"活动,导致村党组织在带动村民致富中作用弱化。
整改措施:签订"党建+业务"双责任书,将"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化解矛盾"等党建任务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每月召开"党建业务融合"推进会。
2.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统筹意识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如开展"主题党日"时仅组织学习文件,未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疫苗接种"等当前工作;某街道办在创城工作中,未动员党员开展"包片清扫",仅依赖志愿者。
整改措施:推行"党建+业务"项目化管理,如"党员带头拆违""支部包片抓信访",将党建活动成效体现在具体工作指标中(如拆违完成率、信访化解率)。
3.对下级监督指导重视不够,传导压力意识有待增强
具体表现:对村(社区)党组织监督指导缺位,仅在"检查前临时督促"。某乡镇党委书记全年仅下村调研党建2次,对"个别村党支部长期不开展组织生活"不知情;检查工作时只看台账,不实地走访党员群众。
整改措施:实行"包村联组"制度,每名乡镇领导定点联系2-3个村党支部,每月至少参加1次支部活动,每季度开展党建工作"回头看",对问题支部约谈书记。
4.问题整改系统性不够,举一反三意识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对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未建立长效机制。如某村因"财务公开不及时"被投诉后,仅临时张贴1次账目,未形成"每月定期公开"制度,3个月后再次被投诉。
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整改数据库",对同类问题(如公开不及时、审批效率低)梳理共性原因,制定《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防范反复发生。
5.责任追究意识不够强,震慑效果发挥不充分
具体表现:对"履职不到位"追责偏软。某驻村干部因"未及时排查地质灾害点"导致汛期房屋受损,仅作"书面检查",未与评先评优挂钩,其他干部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
整改措施: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失职失责行为"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领导责任",通报典型案例,明确"问责结果与晋升、待遇直接关联"。
下一篇:返回列表